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官 好官 能官 陳廷敬

清官 好官 能官 陳廷敬

謝明君姐姐講歷史文化

康熙王朝時期的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是廉政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他既是清正廉潔的代表,又不懼權臣、鐵腕治貪,扳倒了很多貪腐官員。他嚴厲懲治腐敗的故事和做法,為我們今天堅持標本兼治的反腐思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陳廷敬做過康熙帝的老師,歷任文淵閣大學士、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修官等職。由於清朝不設宰相,大學士就相當於宰相。

陳廷敬是清官,又宅心仁厚;陳廷敬是好官,又精明強幹;陳廷敬是能官,又從善如流;陳廷敬是德官,又不乏鐵腕。康熙在位61年,陳廷敬從政53年,輔佐康熙長達半個多世紀。

《清史稿》中記載,陳廷敬去世後,康熙皇帝「深惜之」,親筆為他寫下了輓詩:「世傳詩賦重,名在獨遺榮。去歲傷元輔,連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勵,國典玉衡平。儒雅空階嘆,長嗟光潤生。」

康熙皇帝對陳廷敬評價是八個字:「寬大老成,幾近完人」。稱頌的是陳廷敬不僅品行高潔、人格完美,學問淵博,能著書立說,還在反腐治貪領域大所作為、成效顯著、對後世影響深遠。

陳廷敬,本名陳敬,字子端,號說岩,清代澤州府陽城,今山西晉城人。1658年,十九歲的陳敬進京考取進士,被授予官職。因同科考取有一個通州的同名者,所以順治帝給山西陳敬名字加上了一個「廷」字,改為陳廷敬。

陳廷敬出身書香門第。1638年,陳廷敬出生在陽城縣皇城村。陳家世代以讀書為業,家族中曾出過不少進士。但是陳廷敬的高祖父陳修,卻多次參加考試也沒有考中,無奈之下只好做起生意。陳修經營才能很出色,他通過經營煤礦和冶鐵,很快就富甲一方,成了當地的望族,積累了龐大的基業和資產。望子成龍,是每個時代父輩的期望。陳修已經家大業大,但是對子孫的學業不但沒有放鬆,反而要求更嚴。陳廷敬的祖父這一輩,陳家開始辦學,建起家塾,既教自家的子弟,也收附近窮人家的孩子。

陳廷敬自幼聰慧過人,再加上博覽群書,年僅7歲已開始讀理學家的著作,9歲時,陳廷敬的老師認為陳廷敬這個孩子太非同一般了,自己的學問已經教不了他啦。14歲那年,陳廷敬和父親一起參加院試,結果陳廷敬比父親的成績還好,名列第一,這令掌管家族產業的父親很慚愧,但更多的是欣喜:我陳家後繼有人啊!

順治十五年(1658年),陳廷敬中舉,由於在會試中名次不算太高,陳廷敬被選為庶吉士,就是作為後備幹部,留在翰林院繼續學習。

1661年,康熙即位後,陳廷敬擔任了康熙的經筵講官,為翰林院侍講學士,日值弘德殿為康熙講經。

康熙帝八歲的時候,陳廷敬正擔任戶部尚書,主管錢物。有一天,小康熙對陳廷敬說:「陳老官,借給我一些錢吧。」 陳廷敬問:「萬歲,你要錢幹什麼?」 小康熙說:「 玩兒。」 小孩子嘛,可不就喜歡玩兒?陳廷敬說:「萬歲要錢花,等我領了俸祿借給你。」 小康熙哼一聲,說:「你的俸祿能有幾個錢?我要國庫的,有個三萬五萬兩,痛痛快快玩幾天。」 陳廷敬說:「國庫的銀朝廷有規定,誰也不能挪用。萬歲,為臣不敢借給你啊!」 小康熙生氣了,趕陳廷敬走:「什麼不能挪用?明明就是你覺得我沒有親政,看不起我!哼,等我親政,砍你的腦袋!」 康熙親政後,陳廷敬仍然記得此事,幾次請辭,康熙笑道:「那時候我還小,不懂事,你做的對!」

康熙對陳廷敬的見識才學和低調奉公的作風非常讚賞。後來,陳廷敬在康熙皇帝的賞識下一路高升,歷任工、戶、吏、刑四部尚書,最終擔任文淵閣大學士,這是文官的最高職位,相當於宰相。所以後人稱他為「大清相國」。

陳廷敬生於明末、長於清初,山西當時是受程朱理學影響很大的地區,很多人躬行理學思想,陳廷敬就是如此。理學強調的個人道德,具體到官場之中,就是要求自身為官清廉,對待貪官要敢於鬥爭。

陳廷敬為政清廉,《清史稿》給他以"清勤"的評價。陳廷敬克己奉公,對家人要求也很嚴格,告誡家人:凡是有行為不端的、來送禮行賄的,不要放進來。他到禮部上任就立下規矩:「自廷敬始,在部絕請託,禁饋遺。」 拒絕請客吃飯,禁止贈送禮物。

陳廷敬禁奢靡之風,選拔官員以公心、愛民、勤政、廉潔為準,要求地方公開賑災錢糧賬目,杜絕貪官污吏侵害百姓。

陳廷敬主管吏治的時間很長,兩次擔任吏部尚書,在主管監察、彈劾及建議的都察院做過兩次一把手,總領全國監察事務,監督各省主政官員是他工作的重點。

陳廷敬治貪毫不留情,就是要讓督撫們「不敢腐」。

1684年,康熙讓陳廷敬管理鑄錢。因為平定三藩之後,清朝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對銅錢需求量大增,銅錢短缺,導致銅貴銀賤,所以有的官員就開始勾結奸商,毀錢鑄銅,從中牟取暴利。陳廷敬提出了減輕銅錢重量、使毀錢鑄銅無利可圖的辦法,從根本上遏制了這一現象。同時,針對官員鑄幣過程中的貪腐問題,陳廷敬也親自進行整頓。前任主管鑄幣的官員科爾昆,在任期間貪污嚴重,導致庫存銅料虧空,科爾昆還拉上自己的前任、戶部尚書薩穆哈,干擾陳廷敬的調查。這在現在就是對抗組織審查啊。陳廷敬這時候就履行了相當於今天紀委的職責,他決心要把違紀還不思悔改之人繩之以法。他帶人吃住在鑄幣工廠,搜集證據,最終查實了科爾昆的貪污案,並迫使薩穆哈提前退休。

1685 年,陳廷敬上疏指出,奢侈導致貪污,節儉才能清廉。這一年,時任左都御史的陳廷敬巡視雲南,之後向康熙上了三道奏摺,將矛頭直指雲南巡撫王繼文,彈劾他趁平定三藩之際「虧損國課幾至百萬之多」,並且「侵沒餉銀已九十萬餘兩」,請康熙下令徹查。巡撫是一省之內的軍事、民政最高長官,權力很大。陳廷敬彈劾王繼文,在當時無疑是一枚「重磅炸彈」,他個人要承受很大壓力和風險。陳廷敬早已明察暗訪,掌握了充足的證據,貪官狡辯也無濟於事。證據確鑿,王繼文很快被罷官。從此以後,一時間官場「風紀整肅,大小吏莫不動神惶恐」。

陳廷敬指出:上司清廉,下屬官員自然就不敢貪贓犯法,如果上司貪贓不法,下屬官員即使想廉潔,也是不大容易辦到的。因為需要每天就忙碌於察言觀色,逢迎上司,哪裡有工夫去行上之教呢? 百姓看到吏員的所做所為,就會說,這樣的人還能教導我嗎? 總督巡撫要人選合格,他們要不為利慾所動。自己身正,才能管好吏員,吏員也不必整日想著如何曲意逢迎、巴結上司,都留心為民辦事,百姓才能夠休養生息。對總督的考察,要看他是不是廉潔奉公,是不是為群吏做出了榜樣。

陳廷敬向朝廷推舉賢能之人,比如他認為知縣陸隴其、邵嗣堯都是清官,這兩個人升為御史。有人對他說,這兩個人廉潔而且剛強,剛強就容易招禍,會有很多怨恨的人,恐怕要累及推薦他們的您啊。陳廷敬說:「他們果真德才兼備,即使招禍且被人怨恨,也沒有什麼妨礙。」

陳廷敬還參與過一次打「大老虎」的行動。

康熙時期名臣眾多,但大臣之間派系林立,黨爭很嚴重。當時,陳廷敬尚未晉陞文淵閣大學士銜,官位不及二人,一直獨善其身,沒有加入任何一方。

當時大學士索額圖和明珠之間的鬥爭尤為激烈,相互傾軋,瘋狂貪腐。迫於兩人的權勢,官場上下敢怒不敢言。後來,直隸巡撫于成龍向康熙密奏說,官位都已經被明珠賣完了。康熙問大臣,為什麼沒有人蔘劾明珠,得到的答覆是:「誰不怕死?」

有一次,陳廷敬給康熙講書時,講《君子小人章》,提到君子光明磊落,從不偽裝,而小人善於掩飾,滴水不漏,一旦得寵,容易成為不倒翁。

講書結束後,康熙單獨留下陳廷敬,直接問他:「你講君子和小人,一定有所用心。不妨說說,你心中的小人是誰?」 陳廷敬顧左右而言他,但提到明珠時,故意以大臣們私下稱呼的「明相國」代指。康熙聽完,大怒。因為清朝從來沒有相國一職。看到時機成熟,陳廷敬提出明珠攬權太重,眾多官員的貪腐,都和明珠的包庇有關,列出了明珠私自修改奏摺、賣官鬻爵等多項罪狀。陳廷敬列出了從明珠手裡買官的人,提出罷免這些人,以減輕查辦明珠可能遇到的阻力。康熙同意了他的辦法。隨後以各種辦法將明珠的心腹、黨羽陸續剪除,1688年,在康熙的支持下,明珠被彈劾結黨營私、排斥異己,遭到罷黜。

陳廷敬也曾捲入官場漩渦中。1688年,御史陳紫芝參奏,湖廣巡撫張汧「居官貪劣,應敕部嚴處」。張汧正是陳廷敬的親家。雖然陳廷敬和張汧的腐敗沒有任何牽連,但張汧卻在供詞中談到,是陳廷敬、高士奇和徐乾學三人「督促」他力爭湖廣巡撫的職位。三人都是康熙的重臣,因此受到牽連。陳廷敬得知親家違紀,深感愧疚,主動請辭,請辭之後潛心治學,很低調,寵辱不慮,非常難得。一年後,陳廷敬被康熙重新起用,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陳廷敬一生編著多部書籍,多次主持編撰國家典籍史志,主要有《世祖章皇帝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鑒古輯覽》、《三朝聖訓》、《政治典訓》、《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一統志》、《佩文韻府》等。1710年,奉康熙聖旨,陳廷敬為總裁官,與三十多位學者開始編撰《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是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漢字辭書,它是在明朝《字彙》、《正字通》兩書的基礎上加以增訂的。字典採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並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共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47035個),為我國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

陳廷敬還是個很有成就的學者和詩人。時人評價說:「陳廷敬工詩文,器識高遠,文詞淵雅。」 陳廷敬一生寫了很多詩 ,康熙皇帝是歷代君主中最懂詩、最擅詩者之一,他以詩人的眼光看陳廷敬之詩,十分欣賞。陳廷敬逝世後,康熙作《大學士陳廷敬輓詩》,以示懷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明君姐姐講歷史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謝明君姐姐講歷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