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BBC「造假」,紀錄片應追求真實還是好看

BBC「造假」,紀錄片應追求真實還是好看

日前,BBC親口承認了其2011年出品的紀錄片《人類星球》存在「不準確的敘述」,但在「造假」問題上並沒有明確表態。在紀錄片拍攝中,的確存在一大片模糊地帶,創作者與觀眾對此有不同認識。

《人類星球》陷入「造假」風波,網友們紛紛表示「難過得哭出聲」「彷彿心中的聖殿倒塌」。這種難過,一方面是不忍心看到豆瓣評分高達9.8的作品存在如此瑕疵,另一方面,是不願相信BBC出品的紀錄片竟也會「造假」。

正是因為BBC的紀錄片鏡頭壯美、製作精良,常為觀眾帶來震撼,其創作團隊名聲大振,出現「造假」後,才引起了如此大的反響。這客觀上也說明,紀錄片的拍攝存在「不準確的敘述」,在業內很可能是一種行業慣性,為了給觀眾呈現出更好的畫面、更強烈的情節衝突,紀錄片從業者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建立了一道信息屏障——讓觀眾相信他們的眼睛,而非探究真相。

「造假」與否,關鍵點在於觀眾評判。如果觀眾意識到一些特殊鏡頭根本無法通過實拍呈現,而紀錄片也通過相關字幕進行了「現場還原」提示的話,就不屬於造假,而屬於創作者與觀眾達成共識。如同BBC出品的《行星地球2》,裡面有一段群蛇追逐圍攻一隻小鬣蜥的場景,被英國電影學院獎評為2016年「觀眾必須觀看的一個瞬間」,這種利用多機位拍攝與剪輯技巧形成的畫面,是為了幫助觀眾了解捕獵的精彩瞬間,不應對此過於較真。

這次《人類星球》引起軒然大波的主要原因,是第4集講述科羅威人的叢林生活,稱其「是世界上唯一居住在樹屋中的部落」,而當地人卻對另外一部紀錄片的主持人說,樹屋「不是我們的家」,是被「委託拍攝的」,這位主持人也稱:「(樹屋)不是他們生活的地方,這完全是欺騙。」

「欺騙」,對BBC《人類星球》來說是一個嚴厲指控。假設過去科羅威人真的曾經在樹屋上居住過,《人類星球》現在是否可以通過搭場景、請演員、造情節的方式進行拍攝?BBC的失誤之處,就在於沒有鮮明地指出畫面是在描述過去,一切的元素,都指向當下的現在進行時,給觀眾造成了一個錯誤認識:迄今為止,科羅威人仍住在樹屋上。

因此,問題的癥結一目了然。《人類星球》陷入「造假」風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對觀眾進行提示,作品給了觀眾實拍的印象,但實際上是擺拍的,甚至隱瞞了拍攝過程中科羅威人在樹屋上的不適應性。

通過這起風波,可以討論一下有關紀錄片的老問題:紀錄片究竟應追求真實還是好看?就紀錄片這種體裁來看,真實性顯然是其價值核心,但紀錄片的性質也決定了,在其創作過程中難免要融入一些藝術手段。即便一部紀錄片百分之百採用實拍,導演也一樣可以通過鏡頭、剪輯、配樂等技術手段,呈現一個有情節的故事。

除非有一種紀錄片,它拍攝了重要歷史時刻的片段,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複製性,如911事件飛機撞擊雙塔,只要被拍到,這段畫面就記錄了歷史。但這樣的記錄,註定是震撼和短暫的,想要了解前因後果,恐怕還得通過從大量素材中,選出有用的片段,組成一個完整節目。

多數情況下,真實事件往往冗長而乏味,觀眾不會想盯著一個攝像機監控畫面,一動不動地看幾個小時。但這也不意味著,觀眾喜歡故事,紀錄片創作者就可以為所欲為地虛構、造假,把假的包裝成真的來欺騙觀眾。

紀錄片創作的首要態度是誠實,誠實決定了創作者的格局,也決定了觀眾是否會真正進入紀錄片。在守衛誠實的基礎上,紀錄片創作者可以適當進行技術上的創新與創造,但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依然是觀眾的知情權要得到尊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大學校規 不可過於任性
新型氣凝膠材料可用於隔熱防火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