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難道你不知道,婚姻中總是有失望嗎?

難道你不知道,婚姻中總是有失望嗎?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這一段是張愛玲寫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非常經典的話,極其生動地描繪了一個男人在婚姻前後,女人對他而言的差別。當然,反之亦然。文學作品總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大多結了婚的都會開始控訴生活中對對方的種種不滿,有些說你變了,有些說要是以前就知道是這樣的人,我肯定不嫁/娶TA。

然而,這個問題我們是否可以反過來想,可能對方本來就是牆上的蚊子血,你只是選擇性地看到了紅,就腦補成了紅玫瑰;對方本來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你只看到了白,就腦補成了白玫瑰,這到底是誰的錯?!這似乎就像婚前帶著一幅有色眼鏡,不但有色看出去的東西還會變形,摘了眼鏡不失望才怪呢!不但失望,還引發了極大的不安全感!對自己判斷的疑惑,對兩個人關係的疑惑,所有的不確定讓自己陷入到不安全的關係中。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帶上這副「眼鏡」的?為什麼我們單單就看這個人會帶上這副眼鏡,看那個人的時候眼鏡就沒有了呢?在這個人身上有著我們熟悉的「味道」!這個「味道」讓我們跳入了另一個非理性的模式,在這個模式中,我們主要被強烈的情感所支配。所以我們經常說,愛情是盲目的,當情感濃度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是無法用理性去判斷。

那對方是怎樣給到我們這種熟悉的感覺的?很多歌詞給我了我們答案:「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而就這零點零幾秒的對視,連接著我們內在深深的情感,它甚至和你的存在,安全和生命的意義關聯著。因為,最早的那個給到你對視的人給了你這些!

當我們還是無法言說的嬰兒時期,主要靠的是父母對我們關注來存活。如果我們餓,冷了,困了,害怕了,父母看到了,被解讀了,被理解了,我們就滿足了。當內心的想法被外界準確一致的反應,我們感覺安全了!

但這樣的情況並不是每次都是發生的,很多情況下,父母是無法準確解讀孩子的內在需求的。當無法被滿足的時候,孩子如何去處理這種感覺自己可能會餓死,可能會冷死,對自己生命生存下去有威脅的恐懼呢?TA可以通過種各樣的方式去排解這些痛苦。TA可以吃手指自我安慰,可以大哭大叫發送更強烈的信號引發注意,也可以幻想,幻想著有一個對自己非常了解的爸爸或者媽媽會很快就來照顧TA。所以,每個孩子心目中理想的父母,並不是我們真實存在的那個父母。也正是這個原因,當我們要踏入新的親密關係的時候,我們同樣帶著這些方式和幻想進入了婚姻。

因為有幻想,所以必定會有失望。而失望的落差取決於,曾經我們的父母多大程度上去解讀和滿足我們自身的需要。當我們內在的需要和實際可以被滿足達成一致,我們對這個世界就有一定的信任和檢驗能力。當我們有早期良好的養育環境,孩子通過與養育人之間的充分互動,去了解哪些自己的需要是可以被滿足,哪些可能會受挫,調整自己內在需要和外在滿足之間的關係,從而達到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但是當滿足過少,需要靠自己去幻想的那部分就會過高;當滿足過多的時候,就會無法忍受不被滿足時候的挫敗感。

所以,當我們進入到愛情和婚姻中,無法避免會觸發早期我們在親密關係中體驗到的情感,引發自動的想要被對方滿足的需要,也就是嬰兒被哺育的狀態。然而現實情況,我們已經不再是嬰兒,卻沒有學習到成人的處理方式。因此,當不斷被現實的很多情境戳破幻想的泡泡的時候,那些小時候被合理滿足的人,或許更容易調整。而那些小時候就很少被滿足過,將對方幻想成理想和全能的父母的時候,那個泡泡又大又容易破。被過度滿足的那些人,發現原來對方根本也不可能像自己的父母那般,完全滿足自己,就開始大發脾氣和抱怨。

有些人甚至會覺得,婚姻的結束,是自己的生命也失去意義,世界出現崩塌,這也是之前提到過,我們在親密關係中的情感會和我們早年嬰兒時期同重要養育人相似的情感,而那些情感和生存緊緊相關。如果無法區分自己的伴侶和父母之間的情感,就無法對這種強烈的情感進行劃分和界定 —— 對方不理解你,你不會死去,也不會失去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在婚姻中,當兩個人有孩子之後,這種矛盾更加會被激發。一方面是因為在沒有孩子之前,個體還有一定的精力可以去滿足對方的需要。但有了孩子之後,因為需要付出的精力更多,自己需要不被滿足的情況將更多,不但不被滿足還需要付出去滿足孩子,匱乏感就激增;而另一方面,在自己無力滿足孩子的過程中,激發了自己和父母早年關係中的缺失的滿足情感,急速退化到嬰兒的狀態中。所以,往往婚姻真正的危機來自於一個家庭孩子的出生。

因此,在婚姻中,失望其實是一種常態。在安全的母嬰依戀關係中成長的成人,在小時候適度的不被滿足中,獲得了一定的受挫力,同時也在和父母的互動學會了,如何在剛開始不被理解的之後通過互相調節被理解的過程。在大量的母嬰關係的研究中發現,當主要養育者在錯誤解讀孩子的需要的時候,給與孩子空間,調整自己的反應方式,可以修復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孩子就會發展出更多向外表達的能力,學習到通過影響他人的調節模式。在成人後,TA就可以有意願去面對和處理這種失望。但是,如果孩子的主要養育人並沒有這樣的能力,那麼孩子成長後在自己的親密關係中,也無法很好的表達自己的需要,也很難通過和對方的溝通,形成互相調節的模式。這也就是為什麼,糟糕的婚姻其實都是兩個人「共謀」達成的。

然而,正是我們想要去獲得曾今未被充分滿足過的體驗的幻想,讓我們步入了婚姻。而矛盾的是,曾經無法獲得滿足的人,將會重複具有不安全型的親密關係的模式。每一次的重複挫敗,其實就是在讓我們思考,當我們曾今習得的經驗和模式是造成現在痛苦的原因時,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我們應該去指責對方不改變,不滿足自己的需要,還是去看清楚婚姻是如何走到失望這一步,而調整自我從而達到互相調整的模式?

正如同嬰兒在和媽媽真實的互動關係中,體驗和理解自己需要滿足與不被滿足後的感受,並習得處理挫敗和修補的方式;那些小時候未被滿足過的成人,也必須要在安全的真實關係中去體驗和學習,這是靠知道道理是無法獲得的。

那麼如何在後天去學習?如果你夠幸運,婚姻中的另一半有更多安全型的親密關係,那麼你可以在這段關係中得到改善,但這樣的機會並不多。更多的或許你需要去尋找一個通過專業訓練的諮詢師,通過與TA的互動,去體驗,去習得。

面對婚姻中的失望,你將繼續沉浸在痛苦、指責抱怨中;還是放棄這段婚姻,幻想著重新開始一段新的婚姻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體驗;還是做其他的選擇,為自己的親密關係找到一把保護傘?這真的值得很好地去思考!

胡丹鳳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諮詢師

情緒取向婚姻家庭諮詢師

瑞德心理二胎養育專欄作者

中國禁毒項目吸毒康復人員指定心理諮詢師

上海知名心理機構心融集團簽約心理諮詢師

知乎,分答等心理類付費知識平台認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鳳心理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丹鳳心理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