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軍軍服上印有兵字或勇字,兩者到底有何不同?咸豐帝做了一件事

清軍軍服上印有兵字或勇字,兩者到底有何不同?咸豐帝做了一件事

大家都知道,大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自從順治帝入主中原,一直到宣統帝宣布退位,清朝整整持續了200多年,但因為它離我們的時間最近,因此有著大量完善的史料。由於有這些史料做支撐,國內拍攝了大量的清宮劇,其中在這些影視劇中,我們會發現,清軍軍服上印有兵字或勇字,兩者到底有何不同?可能會有朋友認為印有勇字的士兵,作戰更為勇猛,戰鬥力更為強悍,比兵的地位要高,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據史料記載,印有兵字的士兵,才是清朝正規軍,也就是清朝常備的武裝力量,主要是包括八旗軍和綠營軍,其中八旗軍又包括滿洲八旗、漢八旗以及蒙八旗,只聽命於皇帝。後來清軍為了攻佔山海關,並且統治全中國,深感八旗軍隊人數不夠,於是便建立了綠營兵,用來補充兵源人數不足。

而綠營兵主要是由漢人組成,並且以綠旗為標誌,因此後世也稱他們為綠旗軍。作為皇帝心腹的八旗軍,主要是鎮守在京城附近,負責京城的安全,而綠營兵則是遍布在全國,主要是幫助各地鎮壓農民起義,剿滅叛亂等。當時清廷對八旗軍和綠營兵十分器重,因此他們被稱之為兵,軍服上會印有兵字。然而滿清入關之後,由於實行對滿人優待政策,導致八旗軍開始荒廢武藝,並且大肆貪圖享樂,在平定三藩之亂的時候,八旗軍的戰鬥力也開始銳減。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康熙帝不得已大量依靠綠營兵,後來雍正帝繼位之後,大力整治軍紀,八旗軍的戰鬥力才得以回升,然而此時軍隊兵力出現不足的情況下。於是再遇到戰事,清廷會要求各地臨時組織軍隊,並且與敵軍作戰,待戰爭結束之後,臨時招募的軍隊要全部解散,這些臨時招募而來的士兵便是勇。

其實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已經很清楚兩者之間的區別了,只有印有兵字的士兵,才是清王朝的正規軍隊,而勇只是臨時組織的士兵,兩者在待遇和俸祿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而且據相當多的資料揭露,在戰爭爆發之後,往往沖在最前面的都是印有勇字的士兵,因此這個勇字並非是代表士兵勇猛的意思,而是鄉勇的意思。後來晚清時期,洪秀全發動了太平天國運動,並且定都天京,與大清王朝相抗衡,為了進一步的穩固統治,咸豐帝做了一件事,同意各地實權派人物招募軍隊,抵抗太平軍。此時曾國藩才招募湖南青壯年,組建了後來的湘軍,一直到此時,勇才成為清王朝實際上的武裝力量,並且可以享受到國家軍餉。其實李鴻章的淮軍,也是鄉勇,但即使這樣,也不能說勇代替了兵,充其量只能說清王朝為了利用這些鄉勇,在心底上已經把他們變成了兵。

筆者認為,兵和勇其實就是正式工和臨時工的差別,雙方雖然都做著同樣的事情,但在待遇和福利方面,卻是有著巨大的差異。而且當年晚清時期,大清王朝無論是八旗軍,還是綠營兵,早已無戰鬥力,不得已才同意各地封疆大吏自行招募鄉勇,幫助清王朝抵抗太平軍,維繫滿洲貴族的統治。但一旦太平天國失敗後,清廷立刻就開始猜忌這些手握兵權的實力派人物,如當年曾國藩在攻陷天京之後,慈禧太后就十分擔心曾國藩會擁兵造反。曾國藩卻很聰明的交出兵權,並且解散湘軍,最終得以善終,否則的話,即使他起兵造反,那麼李鴻章的淮軍,還有左宗棠的軍隊,以及僧格林沁的蒙古馬隊,都不會放過他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裕仁宣布投降後,此人率40輛坦克進攻蘇軍,僅1個小時便全軍覆沒
歷史上最完美的名將,李淵用一句話誇讚過他,晚年寫了一著名兵書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