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心裡總得有個少年啊

你心裡總得有個少年啊

曾楊柳

音頻怪物

00:00/00:00

我挺喜歡的一個作家是江南,至今我都覺得我的文風受了他很大的影響。前段時間他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被人問了這麼一句:你覺得你身上還有少年氣嗎?

此時的江南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寫東西被人接連退稿的無名小卒了,接受採訪的時候他穿著正式的西裝三件套,襯個黃金領撐就能迷倒萬千少女。他想了想,對鏡頭笑著說:寫書的人總得保留點少年氣啊。

(何人不曾是少年,鮮衣怒馬,意氣風發)

我不知道這個少年氣在不同的人心裡會是怎樣的理解,比如我把它看成是一種意志,一種理想和情懷,而在另一個我曾很親近的人眼裡,這不過是一種沒有長大的幼稚。

人的諸多痛苦,究其原因,都不過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精神或者理想,總是或多或少的超越了我們所受制的現實,這其中的落差已經能讓人五味雜陳。

高曉松之前曾經說「人生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不是一個來灌雞湯的人,就算要灌,也一定是一碗下了毒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以後更多的苟且。詩和遠方,很多時候,很多人,終其一生可能也是到不了那個地方的。

中國古代的哲人們其實都是很悲觀的,樂觀的人是成不了哲人的。不要以為語文書上告訴你這些人寫出來的詩文豪放豁達,充滿著樂觀積極的心態,就真以為這群人是似乎只要有詩有酒,就真的不知愁為何物。這些人同樣在理想和現實的煎熬中苟且,同樣在詩和遠方的路上摸索著前行。

孔子就是一個很悲觀的人,悲觀的緣由是戰亂不休,也是生不逢時。孔子在著述里大談仁義禮樂,想要克己復禮,行周公之政,可偏偏春秋時期何來仁義禮樂,他周遊列國看到的儘是滿目瘡痍,民不聊生,自己也從未被委以重任,從而大展宏圖。在看到過這一切,經歷過這一切後,你覺得他還會抱有多少樂觀的心態?如果不是心灰意冷,以他早年的志向,又怎麼會聚眾講學不問政事。

李白和蘇軾也是兩個悲觀的人物,李白早年的志願可不是做一個吟遊詩人,天天泡在酒瓶子里,而是積極的入世,去求取功名,去建功立業;蘇軾不僅出身在書香門第,也是名臣之後,被當世稱作宰相胚子,王安石變法之時,更是積极參与政事;然而這兩人在幾經沉浮過後,卻開始寄情山水,只寫些清風明月。赤壁賦里確實是樂觀豁達,只是仔細考量,這樂卻生在無盡的悲涼之中。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哪有那麼多事情來讓你開心,讓你洒脫。

(流傳千古的《赤壁賦》,其中的樂觀豁達,卻是建立在對現世苟且,鬱郁不得志的悲觀之上)

但是朋友,你要知道你可能終其一生都走不到那個詩和遠方,但是你一定要相信有這麼一個地方啊。

一個四十歲的人如果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這人純粹就是個傻子;但如果一個十八歲的人心裡儘是些世事苦厄,沒有一點理想主義的情懷,也是真的很可悲啊。

你心裡總要有點少年氣,你心裡總得有個少年。

讓這個少年,去相信那些光明和正義,去相信那些不被人相信和支持的理想。

讓這個少年,在未來的時日里,縱然生活在漫漫的苟且長夜,也依然保留著心裡的火種,隨時可以提刀上馬,像你少年時相信的英雄那樣,去為一直相信的理想奮鬥。

就像孔子在經歷戰亂流離過後,依然相信道德仁義,終其一生去傳遞愛與和平;就像李白和蘇軾幾經貶斥,受盡君王冷眼嫌惡,心裡依然還是懷揣著年少時濟世救民的理想,在關鍵的時刻里挺身而出。

像當年那個不知天高地厚意氣風發的少年一樣,仗劍覓封侯,勢作獅子吼。

不要慢慢被時光真正磨平了稜角,才十幾歲的年紀,就只關注著工作和薪酬,為了獎學金或者幾個入黨名額搶的頭破血流,只關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不去睜眼看這個世界。這是很可悲的。

所以,即使我們身處在一個現在以及未來都充滿著苟且的世界裡,我們也應該如少年一樣去尋找詩與遠方,縱使在生理上我們已過了被稱作少年的年齡,我們也應該在心中保留一個理想的少年形象,給予他一簇也許被他人稱作「幼稚」的火苗,任它熊熊燃燒。

最後,抄錄一段唱詞,願與諸位共勉。願我們心中,永遠都是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

「時白髮未生,輕狂尚有,且聽風聽雨,聽日奔月走

我們向著天下伸出手,說一生一戰,說不死不休

……

時白髮盡生,輕狂依舊,又聽風聽雨,聽日奔月走

我微笑向著你伸出手,說時光盡頭,說不死不休」

(文/隨緣 編輯/Rossi)

且停亭的確小

但如果心情夠好

就足以望見人心

以及整個天下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且停亭雜侃 的精彩文章:

金庸和他的武俠

TAG:且停亭雜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