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會說話的孩子更出息,真的!

會說話的孩子更出息,真的!

你是不是發現自己的孩子長到一定的年齡會很啰嗦

一句話反反覆復的說上好幾遍,一天到晚口齒不清的嘰嘰歪歪的

或者纏著你問這問那

有時不免會很煩,會對孩子說:寶寶,安靜一會好不好。脾氣不好的,會帶著不耐煩的語氣說句:別說了!

但你知道嗎?不讓孩子自由的說話,會改變孩子性格,甚至影響孩子一生。

有那麼嚴重嗎?

就有這麼嚴重!孩子愛說話,涉及到一個概念,那就是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瑪利亞·蒙台梭利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能力。

一般說,語言發展比較好的孩子,往往求知慾旺盛,知識面也廣,智能發展得比較好。口頭語言能力也是學習文字的基礎,口頭語言發展得好的孩子,進入小學以後,在識字、造句、寫文章等各方面都進步得比較快。

另外有研究表示,從小語言表達能力好的孩子,更願意跟人說話,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觀點。因此,「會說話」、「常說話」的孩子往往性格更加開朗向上、自信,樂於社交,也具備獨立的思考能力。

反之,語言表達能力不佳,不怎麼說話的孩子,更容易性格內向、不願與人溝通,也不善思考。

語言能促進孩子社會性的發展,孩子的語言的理解和語言的表達為今後其走出家門,步入社會,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力打下基礎。

所以,孩子想個唐僧似的不斷咿咿呀呀時,不要打斷他(她),不要壓抑其說話的慾望,否則孩子會失去說話的興趣和勇氣,對於性格和智力的發展都是不好的。

從孩子可以咿咿呀呀的發音開始,即便還不能說話,但這個時候寶寶已經還是接觸這個世界了,會對父母說的每一句話加以思考,此時由於孩子無法用語言進行反饋,因此有些家長會認為這是「雞同鴨講」,沒有意義,從而放棄了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其實這樣的交流是有意義的,能讓孩子接觸更多的語言,對語言產生認知。

等孩子大概3歲左右,這個時候已經能清楚的說一些短的句子了,孩子也進入了「語言敏感期」,開始喜歡模仿周圍人說的話,可能還會時不時蹦出大人都難以置信的一些成語。

這個時期是孩子語言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基本是什麼話都學,好話髒話都能說。語言敏感期的孩子一定要陪他們多說話嗎,因為這個時間段是辭彙量積累的一個階段,而辭彙量的來源最大的來源正是與父母的溝通。

過了這個階段,不同的孩子就會顯現出差別來了,有的孩子說話時思維清晰,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領會父母說的每一句話的意思,雙方溝通起來也更順暢,孩子也更開朗和自立。而有的孩子,語言能力沒有得到鍛煉,無法表達自己,有時會通過苦惱、尖叫等行為來向外界傳達自己的想法,而父母長輩跟他們說的話也不能很好的理解,於是就出現了孩子「不聽話」、「難管教」的現象。

對於孩子來說,天才太少,大部分從一出生智力、情商等素質都是相似的,長大後卻千差萬別,這一切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無數的小細節導致的,作為父母,應當格外注意孩子「語言發展」這個「小細節」,別讓本該開朗聰明的孩子變得內向平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意品智集 的精彩文章:

甘肅,一個霸氣側漏的省份
大熊貓,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不服來辯!

TAG:意品智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