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018對攝影創作的許諾技術變成藝術

018對攝影創作的許諾技術變成藝術

為什麼拚命拍照卻仍然沒進步?

--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來!專家幫你打通任督二脈

作者傳過來9張作品,除了2張校外拍的,不在列,在我的電腦里躺著的7張照片一次又一次被我打開,關上,打開,關上。這組拍攝小學生的作品暫時我把它歸入《學子童真》專題,也許會有一個更好的名稱,等下次作者許諾後再定。

《學子童真》分別講了這幾個意思。

作品1、《滿分萬歲》

【葉問說圖】不難看出作者的攝影技術的掌握是到位的,無任是作品《滿分萬歲》中對角線構圖,方形的畫幅,情感的把控;還是作品《唯我獨困》斜形隊列中景深的控制,主體很好被突出;還是作品《笑顏如花》中主體和陪體的運用;還是作品《回禮》中兩個人物的對比與呼應,等等,可見作者的攝影技術是什麼段位了。

作品2、《何時了》

【葉問說圖】應該說作者的技術過關了,作品就OK了,這又讓我回到在現場想的第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作品沒有得到評委的認可?當然眾多評委各自有自己的評判標準,萬不可妄加評論。從我個人角度而言,我想可能是作者的藝術性不夠。於是我就產生一個問題:技術變成藝術。

作品3、《唯我獨困》

【葉問說圖】技術變成藝術,只是一字之差,可這是個大文章。攝影史近二百年對於攝影是技術還是藝術一直爭論不休。縱觀攝影的起源,1839年8月19日,法國人路易?雅克?芒特?達蓋爾在法蘭西科學院公布了他的發明,稱之為攝影術,於是攝影就誕生了,這門技術對於有幾千歷史的美術、繪畫等藝術門類,是不把攝影當回事,攝影也縮著頭,干起繪畫的買賣,於是一個畫意攝影的時代到來。可不管你畫意攝影多發達,藝術圈始終得不到認可。攝影師不甘寂寞,探索攝影的本體語言,為攝影走向藝術搖旗吶喊,直到後現代攝影的多元化發展,讓攝影在藝術上有了一席之地。

(下圖)達蓋爾拍攝巴黎街道的照片是已知的第一張有人物的照片

【葉問說圖】攝影技術與攝影藝術有什麼區別與聯繫。對於一個好的攝影師必須精通攝影技術,又善於掌握運用攝影藝術才能獲得成功,才能無愧於攝影師的稱號。

攝影技術包括照相機使用、各類技巧掌握,攝影前後期的運用,以及各種特定環境、各種題目的拍攝技法等等。無疑攝影技術在攝影創作中是不容忽視的基礎,只有在這個牢固的基礎之上,才能拍出好的作品。就攝影藝術創作而言,任何一幅作品的產生,儘管涉及諸多創作環境,但若沒有過硬的攝影技術基本功,作品是無法完成的。

作品4、《笑顏如花》

【葉問說圖】然而,技術並不是藝術的全部,也不是藝術的主要部分,它更代替不了藝術。回過頭,我們來談《學子童真》。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按照這個基本標準去衡量作品,《學子童真》是來源於生活嗎?這是肯定的。作者作為一名老師,把生活在周圍的學生攝入相框,這當然是生活的反映。

作品5、《一份家作》

【葉問說圖】來源於生活,不是等同於就是生活,攝影不是複印機,只對真實的生活一絲不苟的記錄,到頭來,只是空歡喜一場,對於司空見慣的生活拍下的無數無數的圖面,重複的一遍又一遍。正是如此所為,攝影充其量只是一門技術,相機只是一台高級的複印機,而已。

作品6、《回禮》

【葉問說圖】藝術要高於生活。如何理解高於生活,我想:有二個前提,一是不是原照原畫,和真實的生活有區別;二是對生活要進行提練,去偽存真,去糙求精。

藝術高於生活。藝術將生活層層剝開,發現生活的真相或者是本質,並將其表達出來。藝術不是簡單地將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事堆砌,而是化繁就簡,剝開這層層表象,將深藏生活下的真實提煉出來,並賦予其種種意味,展現給我們看。

作品7、《運動會一角》

【葉問說圖】藝術提取自生活,但並不是生活的抽象化,保有生活的原味而不刻板;藝術不是照搬生活,是有深度和意義的。像生活,比生活還真實,不是生活。

這很考驗人的洞察力,需要有一雙慧眼和熱愛生活的能力啊!

【葉問說圖】《學子童真》中作品可能與稱之為藝術的東西還是有點差距,表面化了,簡單了些,特別吸引的畫面和表達的意思不夠讓人忘懷。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著名攝影家解海龍的代表作品希望工程《我要上學》,充分詮釋了這一點。《我要上學》讓人們感受到了攝影所帶來的巨大衝擊力和感染力,這就是的攝影藝術的力量。

【葉問說圖】作品:《我要上學》作者:解海龍

【葉問說圖】評論家對作品《我要上學》有這樣詳細的評說,我們可如此來分析。《我要上學》解海龍老師使用長焦鏡頭來拍攝,使主題放大,視角變小,壓縮了空間,突出攝影主體而減少周遭環境在照片中對攝影主體的干擾,也起到了烘托主體的作用。另外,這幅照片用近鏡頭、大光圈對前景進行了虛化處理,這就增加了照片的空間感,同樣突出了主體,易於將讀者全部的注意力放在畫面主人公身上,來仔細分析研讀這個山區小女孩的表情與心理,從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攝影作品,尤其是人物攝影作品,要以傳「神」為靈魂。對這幅畫來說,它的「神」就是小女孩那雙純凈的大眼睛。照片中,解海龍老師巧妙取景,畫面平衡,使用豎拍,人物充滿取景框,對準人物眼睛聚焦,形成一個突出的視覺中心點。在這樣的安排下,我們極易被畫面的中心——那雙大大的眼睛所吸引,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解海龍老師採用的是低調、冷色和硬調,以大面積的深暗影像與小面積的淺色影像對比而形成畫面,既可以渲染出沉重、憂慮的整體氛圍,又可以將拍攝現場中雜亂和與主題無關的背景隱藏在黑暗中,使主體處在明亮處更顯突出。同時,這樣的拍攝又給作品奠定了一種沉重、憂慮,又使人動力勃發情緒基調。

【葉問說圖】從這經典的畫面中讓我們認知高於生活,提練生活,引導生活、創造生活的奧秘。當技術上升到藝術,我們就走上成功之路了。

-------------------------------------------------------

葉鍾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金華市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金華市手機攝影協會副主席,金華網攝影俱樂部嘉賓老師。從事攝影30年,手機攝影作品在北京、香港、英國倫敦、南非非洲國家博物館等展出。手機攝影作品個展參加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和中國麗水攝影節展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機大攝匯 的精彩文章:

洪哥:追求自然和原汁原味
手機隨拍《425》

TAG:手機大攝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