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的下一步,建立「大西洋經濟內循環體系」?

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的下一步,建立「大西洋經濟內循環體系」?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5日發表聲明說,他已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依據「301調查」,考慮對從中國進口的額外1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是否合適。此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依據「301調查」結果,已於4月3日宣布擬加征關稅的中國商品建議清單,涉及每年從中國進口的價值約500億美元商品。特朗普的最新舉動意味著,美國可能最多對從中國進口的15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

從上面的新聞中我們看到美國總統特朗普準備對中國1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注釋:目前美國已確定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那麼美國為什麼會對中國發動如此大規模的貿易戰?下面給大家一一梳理:

一、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的目的是:通過隔離中美消費市場來「驅趕東亞的中低端產業資本到美國建廠、生產」,最終幫助西方(歐美合體)將美國平台打造成為中低端產業鏈生產基地。

關於這方面的基礎邏輯,我們造成2017年初就詳細描述了:1、西方現在的產業結構的核心是以金融服務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和高端裝備製造業:西方在中低端產業鏈方面完全依賴中國提供廉價的中低端商品配套。

事實上,現在地球經濟發展的基本模式是「東亞實體經濟與西方虛擬經濟之間循環體系」——即東亞(中國、東南亞)給西方(歐洲、美國)輸出廉價的中低端商品,西方向中國輸出美元債券、歐元債券等金融產品和高端裝備(比如大飛機等)。這套機制是地球商品物流實現東西大循環的保障。

2、即將到來的兩極化將打破既有的國際經濟秩序:東亞實體經濟和歐美虛擬經濟之間「循環」將摧毀而不復存在——這意味著西方不會再使用中國提供「中低端商品供應鏈」,而是建立自己主導的「全球中低端商品供應鏈」來取代中國供應。

鑒於西方80%以上的中低端商品都來自於東亞,如果沒有自己的中低端商品供應體系,則其虛擬經濟的命脈就掐在中國手裡,這是西方無法接受的現實,所以它一定會建立自己的中低端商品供應體系。此前歐美嘗試各種方法,包括扶持越南等東南亞經濟體來取代中國。但這些計劃因為中國利用南海島礁建設順利的取得南海航道的控制權而流產。

現在我們看到西方雄心勃勃計劃將美國平台打造成為取代中國的「中低端產業鏈生產基地」……美國退出TPP後,為了美國將對環太平洋地區所有的商品進入美國市場徵收「高昂的懲罰性關稅」,那麼以美國消費市場為導向的企業要麼將生產基地搬遷到美國平台,要麼就放棄美國市場。這是美國威逼其他生產廠家搬遷到美國生產的手段。

通過上面的描述,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的目的就很明確了:美國通過發動大規模的貿易戰來阻止中國的商品順利進入美國市場(注釋:2017年中國向美國出口了4297億美元的產品),從而明明白白的告訴東亞地區的產業資本,未來想要獲得美國的消費市場(包括歐洲的消費市場),則必須要到美軍投資建廠,否則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將「逐步被阻隔在美國市場之外」。迫於壓力的東亞產業資本為了獲得美國市場,或不得不到美國建廠,富士康在美國投資70多億美元建廠就是最好的例證。

未來兩極化成型,歐美消費市場將對中國產品逐步關閉大門,當然中國也會逐步對西方商品關閉大門。未來那些以美國和歐洲市場為銷售對象的企業生存會越來越困難!

我們早在2016年12月就說過,「中國沿海以歐美市場端為主的出口型企業將面臨「滅頂之災」:像曹德旺、富士康轉移美國的真的目的絕不是什麼「降低成本」,而是提前布局歐美合體一級正在打造的「中低端商品供應鏈」:

兩極化格局下兩套完全不兼容的貿易體系將制定不同的「產品標準(類似於冷戰時期的『蘇標』和『美標』)」,相互之間的商品流動將受極大的限制,這意味著中國沿海以「歐美市場端」為主的出口型企業將面臨「滅頂之災」,除非這些企業也將產能轉移到「西方旗下的中低端產業鏈生產體系」中。

曹德旺不會逃,他是想在未來兩套不兼容貿易體系中都「布局產業」,兩邊的生意都不耽誤。今天,我們這個關於滅頂之災的預言正在一步一步的成為現實!

二、事實上,在未來的兩極格局中,西方是不可能在中低端產業鏈供應體系方面完全依靠中國提供的廉價商品(工業製成品和消費用品),因為依靠中國等同於西方將自己的經濟命脈交到中國手中,則其在兩極博弈博弈中必敗無疑!

綜上所述,貿易戰的核心目標是「隔離中國和美國市場」,從而為兩極化中雙方保持安全的距離;驅趕產業資本只是上述過程的「附帶產品」。

核心,未來全球的經濟格局將呈現出如下面貌——西方(歐美合體)主導的大西洋經濟內循環體系和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體系」之間的對壘,全球將建立起兩套完整的全球產業鏈分工體系,並且兩套體系相互不兼容!

三、關於西方(歐美合體)正在打造的「大西洋經濟內循環體系」的概念,我們早在2017年5月份已詳細描述:

1、西方正在打造「大西洋經濟內循環」的相關原理:西方(歐美合體)正在將美國平台打造成為中低端產業鏈生產基地,將歐洲平台打造成為全球高端產業鏈生產基地,從而企圖用「大西洋兩岸的內部經濟循環體系」來取代既有的「東亞(中國)與西方(歐美)之間的經濟循環體系(即中國這個實體經濟輸出中低端消費品、歐美這個虛擬經濟輸出債券等虛擬商品,中國與歐美形成經濟循環體系)」。

2、歐洲和美國談判的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是實現「大西洋經濟內循環」的基礎文件之一:這個文件讓大西洋兩岸的美國和歐洲之間「貿易和資本投資的無障礙流通」。

3、核心:未來的「大西洋經濟內循環」是一個封閉的經濟體系,在這個封閉的體系內美國平台生產的中低端商品將「無障礙、自由的」銷售到歐洲市場和美國市場,有這兩大市場做保障,美國平台生產的中低端商品根本不愁銷路。

同時,在這個封閉的經濟體系內,歐洲市場和美國市場不會接受其他經濟體(比如中國)生產與「美國產品重合」中低端產品:他們會設置貿易壁壘的方式將其他經濟體(比如中國)生產的商品逐步排除歐洲和美國兩大銷售市場之外。這也就是2016年12月份中國加入WTO整15年的期限到後,歐美日同時撕毀條約的方式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根本原因。因為只有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歐美(日)才能肆無忌憚的對中國的產品設置貿易壁壘(比如:反傾銷調查等)。

美國撕毀TPP協議後,未來隨著美國中低端產業鏈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美國將逐步「限制」環太平洋地區其他經濟的中低端產品銷往美國市場。

局勢發展到今天,我們看到歐美(日)才能肆無忌憚的對中國的產品設置貿易壁壘已經發展到中美大規模貿易戰。中美貿易戰是「中國不在依附與西方主導了400年的國際秩序」的開端,是中國成為全球最頂級棋手的成人禮,也是中國獨立制定全球經濟、貿易規則的開始!

---------------------------------------------------------------------------------------------------------------

未來的經濟模式:大西洋內循環vs中國東西內循環

20170125

新聞1:2月4日日媒:安倍訪美送大禮投4500億美元支援美國基建

據日本《產經新聞》2月3日報道,針對即將在10日舉行的日美首腦會談,日本政府商定的經濟合作草案顯示,日本將向特朗普總統重視的基礎設施建設等投資4500億美元,預計將創造70萬人的就業機會。報道稱,這是為了緩解特朗普總統因美國對日貿易常年赤字產生的不滿,但能否行得通還不得而知。

據《讀賣新聞》介紹,這一草案基本分為5大領域,具體包括在美國國內展開世界最先進的基礎設施建設、開拓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研發機器人及人工智慧、在網路和宇宙等新領域的合作、進行就業與國防方面的合作。

報道稱,日本政府的這一提案意在與美國培育信賴關係,保護備受特朗普總統指責的汽車產業等。此外,日美兩國還在協商設立部長級會議機制,討論從通商經濟到安全保障的大範圍的政策合作。日本方面希望為美國就業做出貢獻,獲得新政權的理解。但《產經新聞》分析稱,即使這樣,美國方面也可能向日本提出更多的要求。

新聞2:2月4日美國對中國鋼鐵產品徵收超75%反傾銷稅

新聞3:2月1日貿易戰打響:美國對中國洗衣機征53%反傾銷稅地球未來的經濟模式:大西洋內循環vs中國東西內循環

點評:

一、歐美合體致力於將美國平台打造成為「用於取代中國的中低端產業鏈生產基地」的計劃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目前分為兩個步驟來展開,第一個步驟的以「大躍進」的方式來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第二個步驟是扶持美國本土的中低端生產能力,下面我們分別來闡述:

(一)、以「大躍進」的方式來投入基礎設施建設

美國平台正在投入「近10萬億人民幣」的資金改善基礎設施建設:上個月特朗普宣布投入1萬億美元(7萬億人民幣)建設美國的基礎設施(鐵路、公路、港口、軌道交通、飛機場、能源、供水、公共設施和住房建設等),現在日本宣布向美國支援4500億美元(3萬多億人民幣)的基礎設施建設。

日本再次向美國繳納「天量」保護費的背後的邏輯如下:

1、日本看懂了美國資本利益企圖將美國平台達成成為「用於取代中國的中低端產業鏈生產基地」的戰略計劃,從而適時的用這種諂媚的方式向美國進貢4500億美元用於投資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日本期望中這種「及時討好美國」的方式來換取美國資本利益在「維護日本安全方面」的利用利益交換。

同時,日本寄希望於一次性向美國支付4500億美元來讓美國讓美國放棄對「日本展開貿易戰」,尤其是對日本汽車、光電產品產業。

2、特朗普宣布放棄TPP談判後,亞太地區所有以美國消費市場為導向的企業都將面臨美國嚴苛的市場准入制度:這些制度包括了徵收高昂的反傾銷稅、關稅、貿易禁運等等。

看到這裡,相信各位讀者應該明白了2016年12月美國、歐洲、日本同時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真正涵義了吧:

2016年12月11日起,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規定,其他成員國不能再以替代國的方式作為判定中國是否進行傾銷的標準,這是WTO成員必須履行的義務。

但「歐美日」公然違反WTO的相關規定「拒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的背後就是為今後歐美日對中國產品徵收高昂的反傾銷稅來阻止這些產品進入「歐美市場」做準備。

(二)、扶持美國本土的中低端生產能力:從新聞2和新聞3中我們看到美國已經開始對中國的部分商品(洗衣機、鋼鐵)開始徵收高昂的反傾銷稅,如此高昂的反傾銷稅(75%和53%)將直接限制中國的這兩個行業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可能性。

2016年中國家電產量(包括洗衣機)將佔全球84%;中國的鋼鐵產量佔全球的65%以上。

家電、鋼鐵這些產業並不屬於「高新技術、不可複製」的範疇:美國本土就有非常深厚的技術積累,只要資金到位,在美國限制其他經濟體同類商品進入美國市場的情況下,在美國市場這個龐大消費需求刺激下,美國的鋼鐵產業、家電產業(包括洗衣機)將迅速發展起來。

(三)、只要美國平台的相關產業被扶持起來並形成產業規模,那麼歐洲將同步加入「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行列中」,從而偕同美國共同對中國的此類產品同時「反傾銷」:這意味著中國的同類產品將同時被限制在美國市場和歐洲市場的門外(這也就是美國和歐洲都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預留的伏筆),將來歐盟這兩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將只接受「美國平台」生產出來的中低端產品。

新聞2和新聞3中75%和53%的這兩個數據就是依據美國平台生產出來的產品比中國同類產品的「成本價差」而得出的:比如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每台洗衣機的價格是2000元人民幣(包含了運輸倉儲費、關稅等等),現在被徵收53的反傾銷稅後,中國洗衣機落地美國消費市場的價格是3060元,而這個價格剛好「高於」美國生產的同類產品的出廠成本。

注釋1:美國生產企業的人工成本高於中國;但倉儲物流、稅費等方面低於中國;隨著美國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機器人大量的投入到「生產線」上,未來「美國造」的中低端產品的性價比將將越來越高。

注釋2:在越來越苛求上下游產業配套、大規模流水線生產的今天,人工工資的因素正在被不斷降低,比如:印度、非洲的人工工資只有中國的1/4不到,但也沒有看見中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大規模的搬遷到印度或非洲去生產。因為人工工資在現代工業中所佔的比例正在不斷被降低,原材料價格波動、倉儲物流、上下游配套、產品廣告、消費市場的規模效應等因素正在成為產品價格的核心組成部分。

二、如果歐美合體成功的將美國平台打造成「用於取代中國的中低端產業鏈生產基地」,那麼未來歐美合體的基本經濟模式將是「大西洋內循環」的結構:即大西洋東岸的美國平台提供中低端產品,大西洋西岸的歐洲平台提供高端產品和金融產品(債券、金融衍生品等),從而形成「大西洋兩岸的物流、資本大循環」。

中國也正在打造「東部和西部物流、資本內循環」:中國有兩條完整的工業體系——即「沿海經濟帶(以北上深為中心)」和「大三線經濟帶(以四川、重慶為中心的長江經濟帶)」。

未來中國經濟的基本模式將是「沿海經濟帶」將向產業鏈高端(金融服務業、高端製造業)不斷邁進;而「大三線經濟帶」將全球承接沿海經濟帶轉移過來的中低端產業鏈。

「大三線經濟帶」未來的消費市場端包含了如下三條:

第一條:「大三線經濟帶」生產出來的產品沿「長江經濟帶(沿江高鐵、長江航運、沿江高速)」集散到沿海經濟帶(沿海高鐵、近海海運);

的二條:「大三線經濟帶」生產出來的產品沿「絲綢之路經濟帶(比如:渝新歐鐵路,中巴鐵路等)」集散到中亞、南亞、中東、歐洲等。

第三條:「大三線經濟帶」生產出來的產品沿「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集散到東北亞、東南亞、中東、非洲、拉美等。

這個世界未來的格局將是「大西洋內循環vs中國東西內循環」兩個經濟循環體之間的對抗。

三、特朗普的政策正在撕裂美國,最終的目的是讓「美國資本利益順理成章」的轉移歐洲:

特朗普上台後宣布了很多讓美國人民無法理解和接受的法規(比如那個「移民禁令」、「禁穆」等等),其目的無非是撕裂「美國高層與中低層」,它的作用於前幾年大量發生的「黑人槍擊案」誘發種族矛盾如出一轍,最終目的都是撕裂美國富人階層和中低階層,最終讓美國資本利益「順理成章」的轉移歐洲。

特朗普的內閣成員基本上都是美國資本利益的人(比如:比如出任國務卿的蒂勒森是埃克森美孚的首席執行官;財政部長史蒂芬·姆欽是高盛的人等),特朗普的內閣名單中的「資本利益代言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得多,這些把控要職的要員將為未來美國資本利益轉移歐洲的政策「保駕護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態內參 的精彩文章:

中美貿易戰:有哪些認知誤區?歐盟會與中國合作?
特朗普對華貿易戰,咋搞成了「指東打西」?

TAG:動態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