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盆腔炎,艾灸是妙法

盆腔炎,艾灸是妙法

盆腔炎,艾灸是妙法

本期精選

中華精髓經絡疏通養生壽百歲

養生修性平衡陰陽盡在學學艾灸

一位女性患者到艾灸師楊巍處求治。她自述:我患有盆腔炎已近三年。現感體乏無力,渾身酸懶,像散了架一樣。平時白帶甚多,有時白帶中夾有黃色,有異味,不時會有外陰痛癢;小腹左側時有疼痛,腰部伴有下墜感。因其平素喜吃燒烤和麻辣火鍋,近日癥狀又有加重。因為很怕把她這個病傳染給對方,所以夫妻間的性生活十分淡漠,甚至為此影響了夫妻感情。也曾到醫院治療過幾次,但收效甚微,一直沒見到起色。前幾天,聽街坊說一個口眼歪斜一年多的人讓楊老師用艾灸給治好了,所以想來試試,看看能不能醫好自己的病。

慢性盆腔炎是西醫病名,是指女性內生殖器官、周圍結締組織及盆腔腹膜等部位所發生的慢性炎症。炎症可發生在一處,也可多處同時發生。本病多見於中年女性,一般多由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癒,反覆發作遷延所致。急性盆腔炎多由分娩、流產、宮腔內手術消毒不嚴,或經期、產後不注意衛生所致。中醫則無相應病名,可見於「瘕聚」「帶下病」「腰痛病」等。

中醫依據辯證則將其分為濕熱下注、肝腎陰虛和氣滯血瘀三種類型。根據患者的癥狀和病情,楊老師認為其病因多為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及辛辣之物所致,令濕熱蘊積脾胃,穢濁下注,郁久化熱,濕熱交蒸,損傷任帶之脈,並有異味散發。其病治療則應清利濕熱,調理沖任。艾灸師楊巍為其選擇的穴位:中脘、關元、中極、子宮、腰陽關、次髎、脾俞;以及下肢上的穴位三陰交和照海。身上的穴位採用溫灸盒(罐)灸,每次選穴2~3穴,每穴灸20~30分鐘;下肢的穴位則使用艾灸條雀啄灸,每穴灸5~10分鐘。隔日治療一次,每10次為一療程。第一個療程由楊老師施術,在灸後的第二天,她反映白帶更多了,而且黏稠、有異味。楊老師告訴她此為體內蘊積之濁穢,必須排出,並囑其不必介意,斷續治療。

一個療程結束後,這位女士感到白帶已減少,其餘癥狀也減輕了。對盆腔炎的治療,中醫認為應清熱利濕,行氣活血,化瘀止痛。在取穴中,中脘為胃之募穴、六腑會穴,可以行氣血,排污垢;關元、中極皆為任脈俞穴,關元又和足三陰經相交,可調氣機,理氣血,養子宮;子宮穴可調沖任,養胞宮,清濁穢;腰陽關可清濕熱;次髎可促進盆腔血液循環,止疼痛。三陰交和照海皆為腎經俞穴,二穴又可以益肝腎,理氣血,去濕熱。

此後,由於她要求回家自行治療,楊老師又詳細地將穴位的位置和注意事項講給家屬,手把手地教授後才放心。三個療程後,她打來電話,告訴楊老師自己已去醫院檢查,慢性盆腔炎已愈,並深感艾灸的博大精深。楊老師一再叮囑其今後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清潔;同時注意性生活衛生,禁止月經期性生活。

穴 位 定 位

中脘: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

關元: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

中極:前正中線上,肚臍下4寸。

子宮:中極穴旁開3寸。

腰陽關:第四腰椎棘突下。

次髎:第二骶後孔中,約當髂後上棘與督脈的中點。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三陰交: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

照海: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艾葉是婦科良藥,可以泡腳可以艾灸,還可以做美食哦
甲減患者的艾灸治療方案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