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州印象:一寺一街一館遊記

蘇州印象:一寺一街一館遊記

戊戌年初三,火車緩緩進站,蘇州到了。

蘇州,這座江南水鄉,一山一石、一花一木、一橋一水、一廊一亭,如此詩情畫意的景觀,總是讓人心馳神往,樂不思鄉......「上有天堂,小有蘇杭」,不是每個城市都能享次美譽的。

再到蘇州,園林不在行程中。一人游一寺一街一館,便是全部了。

寒山寺

寒山寺位於姑蘇城外楓橋邊,始建於公元五百零二年。到了唐代,相傳僧人寒山曾在該寺居住,唐貞觀年間改名為寒山寺。這座寺廟,歷經數代,屢建屢毀,現在的建築是清末重建的。

▲寒山寺照牆

首站選擇了寒山寺,跟友人散文集《思遠調》里的「遇見鄉愁」有關。當然,更為聞名的還是唐代詩人張繼題了《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現在的遊人香客來寒山寺,很少從運河乘船而來了,多從寒山寺南側的公路沿古驛道北行到寺的。

來到寺外,是一座面臨河而立的莊嚴、厚重的照牆,牆體方正、黃壁黛瓦,正中鐫著「寒山寺」三個大字。

進入大雄寶殿,殿內庭柱上懸掛著趙朴初撰書的楹聯:「千餘年佛土莊嚴,姑蘇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閻浮夜半海潮音。」高大的須彌座用漢白玉雕琢砌築,晶瑩潔白。座上安奉釋迎牟尼佛金身佛像,慈眉善目,神態安詳。兩側靠牆供奉著明代成化年間鑄造的十八尊羅漢像。佛像背後與別處寺廟不同,供奉著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畫像。圖中寒山右手指地,談笑風生;拾得袒胸露腹,歡愉靜聽。兩人都是披頭散髮,憨態可掏,如講述著千年往事一般。

寒山寺

前行,是普明寶塔。抬頭仰望,形狀正方,為仿唐樓閣式木塔;上下五層,約有四十多米;塔剎金黃,陽光下閃閃發光;風鈴懸掛,發出清脆之聲。登上寶塔,向東可望蘇州古城,朝南可觀蘇州新區,往北可眺虎丘,面西可賞獅子山。下塔,便是碑廊,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革命先輩陳雲所書的「中華第一詩碑」,與鐘樓里的「天下第一佛鐘」一起入選了「吉尼斯」名錄。

古吳勝跡

出了法堂,寺門前行不遠,是江村橋,並非楓橋。雨日,拾階而上千年古橋,看著這一橋一水、一寺一城的千古風情,不禁使人勾起一番懷古的幽思。

七里山塘

七里山塘,唐朝詩人白居易從杭州調任蘇州刺史,為了便利蘇州水陸交通,開鑿了一條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稱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長約七里,叫七里山塘。

山塘勝跡

你走在蘇州的路上,會發現始終是被水包圍著。山塘河並不寬,也就10來米樣子,河裡有供遊客乘坐的木船行走於閶門處進入運河。河的兩邊古建築錯落有致,黑瓦飛檐,一邊後牆緊靠河沿而建,後門開處有石梯通向河面;一邊正門朝向河邊,門前留有青石鋪就的人行通道,遊人往來如織。

枕河人家

山塘街雖然不長,但卻顯出繁華的景象,古色古香鱗次櫛比的建築戶戶大門敞開,展示著蘇州老字號的各種特色小吃和非物質遺產,並不時傳來蘇州評彈清婉之音,讓遊客似夢非夢般漫步在青石路上,凝神細聽今昔之繁華。

▲蘇州夜景

夜下,一街一河,一舫一茗,水閣生活敘述者「君大姑蘇見,人家盡枕河」的故事,讓人久久離去不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祁門 的精彩文章:

TAG:微祁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