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范仲淹《鬥茶歌》茶詩佳作賞析

范仲淹《鬥茶歌》茶詩佳作賞析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累官龍圖閣直學士經略陝西副使,參知政事。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鬥茶歌】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新雷昨夜發何處,家家嬉笑穿雲去。

露芽錯落一番榮,綴玉含珠散嘉樹。

終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圓中蟾。

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雲外首山銅,瓶攜江上中泠水。

黃金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雪濤起。

斗餘味兮輕醍醐,斗余香兮薄蘭芷。

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

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

於嗟天產石上英,論功不愧階前蓂。

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試與招魂魄,劉伶卻得聞雷霆。

盧仝敢不歌,陸羽須作經。

森然萬象中,焉知無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陽先生休採薇。

長安酒價減千萬,成都葯市無光輝。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飛。

君莫羨花間女郎只鬥草,贏得珠璣滿斗歸。

【詳解】

范喜飲茶,友人章岷送來一首歌,他欣然命筆,和詩一首,題為《和章岷從事鬥茶歌》,世稱《鬥茶歌》,即上面此詩。該詩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寫出了建溪奇茗冠天下的由來,揭示了鬥茶的起因和鬥茶時大家如何在煮茶用水的選擇及茶味、茶香爭奇斗美的情景,還淋漓盡致地讚美了茶的奇妙功效。

這首《鬥茶歌》在歷史上有很高的評價,如《詩林廣記》引《藝苑雌黃》說:「玉川子有《謝孟諫議惠茶歌》,范希文亦有《鬥茶歌》,此兩篇皆佳作也,殆未可以優劣論。」

北宋大書法家蔡襄,對茶鍾愛有加,並撰有一部《茶錄》,對茶研究得頗為深入。蔡和范是好友。據說,此詩中有兩句,開始范是這樣寫的:「黃金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翠濤起。」蔡看後十分認真地對范解釋說,茶以白色為上品,沖泡後以青白色為最。且詩中「綠」與「翠」兩字意思重複,是否將「綠」字改為「玉」字,將「翠」字改為「雪」字(一說改為「素」字)。范採納了蔡的意見,這一改動極其符合茶的實際情況,一時傳為佳話。

鬥茶,又稱「茗戰」,是古人用以評比茶葉質量的一個辭彙,有如現在的評比活動。蔡襄《茶錄》中談鬥茶,先斗色,再斗湯。宋代用的是一種半發酵的膏餅茶,飲用時,需先碾成粉末,用沸水點注,並用竹箸攪和調理,茶湯上即浮起一層沫,以白沫為勝。黃庭堅《雙井茶送子瞻》詩云:「我家江南摘雲腴,落磑霏霏雪不如。」蘇軾《黃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韻為謝》詩云:「磨成不敢付僮僕,自看雪湯生璣珠。」都是講這種茶湯白沫。

詩中所云「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的武夷茶,是產於武夷山(今福建崇安縣境內)一帶茶葉的總稱。《梅花草堂筆談》載:「武夷諸峰,皆拔立不攝,多產茶。」由於產茶地的不同,所產茶亦有差異,「接筍峰上,大黃次之,幔亭又次之」,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陸羽《茶經》中所認為的茶樹生長的最佳環境——「生爛石」間,故又統稱武夷岩茶。武夷山岩多,可謂岩岩有茶,茶樹即生長在岩縫中,主要品種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種」。武夷茶歷史悠久,但較北苑茶為晚。據《閔小記》載,在宋代以前,人們提到建州貢茶時,但知有北苑茶,不知有武夷茶。「至元代設茶場於武夷後,遂與北苑並稱」。至明代,情況已有根本改變,「但知有武夷,不知有北苑矣」。

自此以後,武夷茶作為貢茶經久不絕,而且「不脛而行銷四方」。此詩作於武夷茶尚未享有盛名之前,可見范仲淹有獨到的眼光,是品茶的高手。武夷茶是我國青茶類中的主要代表,採制獨特,要求外形肥壯勻整,緊結捲曲,色澤光潤,葉背起蛙狀。顏色青翠、砂綠、密黃,葉底葉緣朱紅或起紅點,中央呈淺綠色。製法分曬青、晾青、做青、殺青、揉捻、復炒、復揉、毛火、扇簸、攤涼、揀剔、復焙、燉烘十三道工序,極為講究,故《歸田瑣記》曾云:「武夷焙茶法,實甲天下。」品飲武夷名茶,香氣馥郁,滋味濃醇,鮮滑回甘,具特殊的「岩韻」。

大榕樹·生活美學館

茶修 陶藝 插花 香道 蠟染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龍奧北路海信龍奧九號1-30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如何鑒別藏茶的優劣?
【禪茶】總第463集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