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邶風?綠衣》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邶風?綠衣》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邶風?綠衣

綠兮衣兮,綠衣黃里。

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

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綌兮,凄其以風。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睹物思故人

《綠衣》普遍被認為是一首丈夫懷念亡妻的動人之作。詩人望著已故妻子留下的衣物,想到彼此之間深刻的情感而憂傷不已。

首章對『里』而言,則『衣』是在表之衣;下章對「裳」言,知『衣』是在上之衣,因文以見義也。」—【清】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

詩歌第一段所講的「衣」是對應「里」而言的,指代的是上衣的表面,而第二段所講的「衣」是對應「裳」而言的,指代的是上衣,因為對應不同所以意義上也有區別。

生活點滴彌足珍貴

詩人回憶了與亡妻生活的點滴,妻子不僅生活上勤儉持家,也在精神上與丈夫互相督促,時時能夠規勸丈夫,如此怎不叫詩人懷念至深呢?

絺綌所以當暑,今以待寒,喻其失所也。」—【漢】鄭玄《毛詩鄭箋》

絺」和「綌」都是指粗細不同的葛布,葛布的衣服一般是春夏時節,天氣溫暖的時候所穿,而當下天氣寒冷,作者還穿著絺綌葛布所做的葛布衣服,面對陣陣寒風,心中若有所失。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白居易《長恨歌》

即使是天長地久,也總會有盡頭,但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盡期。

失去才懂得珍惜

歷來感人至深悼念亡妻的文學作品有很多,往往詩人都是在失去的時候才發現愛人平日的點滴付出是如此彌足珍貴。

於是彭績始知柴米價,持門戶,不能專精讀書。期年,發數莖白矣。」—【清】彭績《亡妻龔氏壙銘》

妻子亡故之後,丈夫彭績才開始知道柴米油鹽的價格,知道了生活擔子的沉重,為了料理自己的生活和日常家室,再也不能專心讀書了。過了一年,頭髮竟然也白了許多。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宋】蘇東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不想讓自己去思念,自己卻難以忘懷。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凄涼悲傷。即使相逢也應該不會認識,因為我四處奔波,灰塵滿面,鬢髮如霜。

晚上忽然在隱約的夢境中回到了家鄉,只見妻子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兩人互相望著,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有相對無言淚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著、長著小松樹的墳山,就是與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斷腸的地方。

思考題

1. 詩人為何在寒涼的秋冬季節還穿著葛布做的夏衣?

2. 詩人為何對已故亡妻念念不忘?詩人在詩歌中是如何回憶他與亡妻從前生活的點滴?

3. 你還知道中國文學史上哪些悼念亡故親人的感人之作?請試舉例說明。

《邶風?綠衣》 黃純清 書

下期預告

《邶風?燕燕》認識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

《燕燕》這首詩歌歷來被稱之為「萬古送別之祖」,感人至極。自古以來還多認為這首詩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所作,那這位女詩人何許人也?這首詩又講述了一個怎樣的千古動人的離別故事呢?古人對於離別,對於空間距離的理解與我們當下又有何區別?且聽林棲下回分解。

文字:林棲

插畫:小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林棲 的精彩文章:

《召南?江有汜》自古多情傷別離,棄婦哀怨嘯也歌

TAG:聽林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