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莊子》寓言的意義

《莊子》寓言的意義

一直以來對《莊子》這本書都懷有很深的好奇,但因為難得空閑時間和《莊子》這本書本身並不好懂的緣故,並沒有去認認真真的去讀過這本書。對這本書也是只有一個粗淺的認識。

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辦公自動化上的通知說高慶榮博士要講關於《莊子》寓言的意義這個講座,就去聽了一下,從中理解了莊子很多的思想。

《莊子》一書突出展現出來的、中國傳統思想方式中的直覺性特徵,決定了僅以概念分析和邏輯推理的手段理解和闡釋《莊子》思想是不夠的,必須如李澤厚先生所強調的那樣「不用邏輯推理並且超越語言去領悟某種東西」。《莊子》寓言的大量存在,幾乎涉及到《莊子》思想的各個方面、貫穿《莊子》的內、外、雜篇,也為這種「必須」提供了可行性。

莊子是戰國中期哲學家,宋國人。做過宋國地方漆園吏。莊子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並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莊子憑著他的天才和敏銳,憑著他對於社會生活和人情世態的洞察,在他的某些寓言中,嘲諷和鞭撻了一些黑暗醜惡的現象。如《曹商得車》諷刺那種為謀取私利而不擇手段的卑鄙下流行徑;《柏矩學於老聘》抨擊統治階級肆意蹂躪人民的暴行,《魯國少儒》和《詩禮發冢》揭露儒者的貪婪和虛偽,都是相當犀利和深刻的。

莊子的思想也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從「道未始有封」,莊子主要認為自然的比人為的要好,提倡無用。就像「一棵難看的樹被認為無用,有一個木匠要找一棵樹作房梁,但這棵樹太彎了,沒法做房梁;第二個木匠找樹做磨的握柄,要彎的,但這棵樹太難看了,又沒辦法;第三個木匠要做車軲轆,但這棵樹長得不行,從某方面講是無用的。但從莊子的角度看,無用就是有用,大無用就是大有作為,所以莊子提倡無用精神(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道」也是其哲學的基礎和最高範疇,即關於世界起源和本質的觀念,又是至人認識境界。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倒向了相對主義和宿命論。

關於人們對莊子的理解,有一部分人由於種種原因處於逆境之中,在經歷滄桑陵谷,飽嘗人生的苦味之後,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他們逃避現實,尋求解脫,便在莊子的哲學中找到了思想的安樂窩。這種情況不僅存在與一般人的思想之中,甚至象李白、蘇軾、曹雪芹這樣的大詩人、太作家也逃不出這種影響。在他們不得意時也往往有「浮生若大夢」的悲嘆,往往有陶醉於樂天安命,委運乘化的所謂,「曠達」和遠離世事,忘卻是非的所謂「超脫」。

但我們對莊子的理解應不應從其消極的一面來理解,而應正式其所能帶給我們的積極意義。尤其是當現在的中國當下正處於一個比較劇烈的歷史轉型期時,莊子對於我們有著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使我們不會在物質財富里迷失了自己,能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尋找到人生和社會的更高的終極關懷的燈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素三彩的升值潛力
與舍友為伍還是和孤獨相伴?這是一個問題!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