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宣紙申遺親歷記(下)

中國宣紙申遺親歷記(下)

原標題:中國宣紙申遺親歷記(下)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71期


黃飛松


2008年9月,宣紙被列入申報人類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候選項目,我有幸接到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在短短的數十天內,特別是每一個接觸到此項申報工作的人員,都以高度的責任感、神聖的使命感對待宣紙這一璀璨的民族文化瑰寶,使我感受頗多。現將當時的日記公布如下。

9月21日,合肥


當我將修改意見交給姚進導演後,立即趕回房間開始按照新的要求進行文本的修改。晚上,樊嘉祿教授到了,邊聽錄音邊對文本逐步完善。文本改好後,他告訴我公推公選的事已經通過第二輪了。我端起茶杯說:「以茶代酒向你祝賀吧。」


9月22日,合肥


上午在安徽電視台現場錄製英文播音,初次認識李民老師。我們一見如故。簡單地招呼後,就一道進入錄音間。沒想到他的聲音也如此好聽,最起碼在我耳里聽起來,他完全具備一個專業播音員的水準了。我一動不動地聽完他非常認真地播完英語解說詞。


下午,我將完善好的部分文本發到李民老師的郵箱里,打電話請他幫忙翻譯。黃昏時分,樊嘉祿帶著宋萍老師來了,宋老師也是安醫大的教師,她是專職教英語的。他們二人對申報文本的封面和遺產的說明進行翻譯,特別是那些生澀的宣紙技藝名詞,不斷地進行分析、揣摩,有的難以解決的就直接打電話給中國工商大學教授劉仁慶。



劉教授於上個世紀50年代末就開始研究宣紙,一直沒有中斷,也不斷有新的宣紙專著出版,是國內知名的宣紙研究專家。就這樣,在電話交流中,對宣紙技藝描述的語言進行翻譯。當翻譯到「踩料」這道工序時,樊教授說:「對於這個詞很難到位,如果僅僅翻譯成tread(踩)很容易讓人家誤會成將腳搭在上面,就沒有加工的成分了;如果翻譯成stamp(跺)依然沒有加工的成分。」經過討論,一致認為可以翻譯成trample(踐踏),其中就包涵了加工的成分。


當這些技術術語全部解決後,我們才到樓下餐廳去吃飯,餐廳服務員都滿臉的不高興,因為她們快要下班了。


晚上,樊教授繼續在我的房間里處理一些需要申報的材料,直到夜深才回家。


我好像剛躺在床上睡覺時,手機簡訊信號響了。打開一看,原來是李民老師剛發來的,他已經將手中的文本翻譯並發給我後,以簡訊形式告訴我。這時,已經接近凌晨4點了。

9月23日,合肥


今天開始裝訂材料,我趕到朋友孫迪那邊,他打開電腦,開始用作圖軟體,將我帶去的相關圖片進行處理。這時,他來了一位朋友,是合肥工業大學的湯老師,在了解到我們的意圖後,並沒有因為我們忙而走開,他饒有興趣地看起我的文本來。在看的時候,不斷翻動著手機,手機上有英語詞霸,後來他說:「不對,這句不應該是這麼譯,這句也不對……」


我因為不懂英語,趕緊對他說:「湯老師,麻煩您給我們的文本再進行把關。」他說:「我不是專業教英語的,我還是叫我們學校的楊老師來吧。」說完,他立即打電話給楊老師,楊老師聽說後比較為難,他剛當上父親沒幾天,還需要照顧產期內的夫人。在湯老師的一再邀請下,他終於答應過來。


楊老師看完譯稿後說:「一夜之間就能譯成,確實厲害。」


在校對中時間慢慢溜走,直到晚上6:00,他們兩人還在為一個單詞咬文嚼字,我當時急得不得了。因為白天文化廳丁處長打電話給我,要我必須在明天下班前將材料直接送到文化部外聯局,我想假如今晚走不掉,明天乘飛機過去時間肯定緊張,再說假如因為天氣變化飛機誤點呢,所以我今晚一定要走。朋友孫迪打電話已經給我協調到一張晚上9:08的直達北京的火車票,因為有許多材料要帶,一人根本帶不了,我必須將司機帶到北京去。孫迪還在給我通過朋友找火車票。


終於,直到將近7:00,所有的英語文字全部校對完,我們匆匆往印刷廠趕。好在晚上印刷廠已經不是太忙了,他們將材料裝訂、裝盒的時候,另一張火車票已經買到,好在有人拿著火車票在車站等我們。我們這才想起來肚子餓了,便就近到印刷廠旁邊的小店裡買了一些麵包充饑。


等所有材料全部裝訂好,我叫上司機開車,到火車站時,已經20:40了,我隨即將一隻空包放進車后座前的車墊子下面。主要是怕萬一我們到北京後,有人看見車裡有包,會起歹意,將車子弄壞就得不償失了。當我們上了火車,才發現兩人身上已經濕透了,全是汗濕的。司機是退伍軍人,他說:「我們在部隊搞大規模軍訓也沒這麼趕時間的……」這時,我對司機說:「我們到車上餐廳去吃飯吧,你跟著我也辛苦了,晚上你喝點酒解解乏吧。」


9月24日,北京


早晨6:30我們一下火車,就覺得天氣奇冷,原來北京在下雨,溫度陡降。我們趕到北京的朋友家一人借了一件衣服穿上就往文化部趕。在文化部外聯局,他們現場看了我們帶去的資料,文本中還有一個地方英語表述的不是太到位,叫我修改。主要還是因為其中有點誤會,並不是李民老師翻譯的不行,而是他翻譯時先理解意思然後整段譯成英文,後來經過湯老師他們逐字校對時,問題就來了,這麼一來在文化部外聯局的高手眼中一看,還是有不少問題的。從這說明李民的翻譯水平還是非常高的。我將材料修改後,重新交給外聯局的領導。


看到他們將所有的材料收下後,我終於鬆了一口氣。自古以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宣紙申報世界非遺的基礎工作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幫助下終於完成。儘管我們還有許多工作留下了深深的遺憾,但我還是寄希望於宣紙能走的更遠……

10月14日,家中


今天在家吃過晚飯後,閑來沒事,與往常一樣打開電腦,自覺不自覺地上了我的郵箱。自從這幾年工作忙了以後,每天我要上兩次郵箱,一次是早晨上班時,一次是晚上。這樣就不會遺漏當天的工作了。


今天上去一看,一份發件人為ICH Nominations全部是英文的郵件出現在我的郵箱里。我心中泛起一陣激動和不安。激動的是可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信;不安的是假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我們這個項目不符合要求,豈不白忙一場?



我打開了,原來是要我補充社區信息材料的郵件。郵件的內容是用PDF格式給我的。我隨即將稿子發給了李民,他的翻譯水平高,我想要一個準確的信息。


10月15日,公司


李民老師很敬業,當晚就將我發過去的信件翻譯過來了,我隨即與文化部外聯局、中國藝術研究院聯繫了。當所有的信息反饋過來,宣紙申遺已經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申報程序了。


2009年1月9日,公司


一早打開郵箱又收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來信,這封信是昨天晚上20:08發給我的,稱我的補充材料已經收到,除此之外,還提到一些需要我進一步補充的問題。他們做事真的很細,顯示出他們熱情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的工作精神。從中我也知道了宣紙已經被他們重視,最後的評審還沒進行就收到他們不斷要求我補充材料的信息,足以說明他們要將完整的宣紙材料送交到聯合國政府間會議上評審通過。


對於這一點,我非常感激。我想整個宣紙行業內也要為之感激。因為宣紙申遺進入國際間的保護,是宣紙從業人員和當地政府積極主張的,也是所有知道宣紙的人所熱切希望的,要不我在工作中怎麼能得到這麼多的支持和關心呢。除了各級領導對此事所持的熱切關心程度不提之外,比如說樊嘉祿、李民、姚進、孫迪等等,知道此事後,自覺地圍繞宣紙投入充分的激情,其精神令人可敬可嘆。

6月11日,家


照例是吃過晚飯後,打來郵箱,又見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來信。老婆是學英語的,我趕緊叫她過來看。她說,信里提交了五個事項。我心裡一想,也對,可能是又要我補充信息了。我趕緊將信發給李民,遺憾的是李民在出差,沒有時間上網。我又將來信發給文化部外聯局的一位領導。他一直與我聯繫。


6月12日,公司


我與文化部領導聯繫的時候,那位領導說:「祝賀你,宣紙應該能上了。他們給你的是一個好信息,我建議如果沒什麼需要補充的問題就不要回信了」。我始終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


按照常規,我只要將材料提交了,並按照要求補充了後續的材料,就已經算是完成了申報工作。至於是否能被列入,就不是我能管的上的事了。我想,前期工作儘管做了,哪怕做的再好,如果列不進去,也是一種遺憾;同樣如此,不到最後環節,此事仍然不算圓滿。這是我心裡所想,自然不能完全表露,我只是將動態信息向公司主要領導彙報了。


隨即,我將心中內容發給了樊嘉祿。他此時已經通過安徽省公推公選考核,榮任黃山學院副院長了。我全程見證了他參加公推公選幹部考評的整個經過。這是題外話。過了幾個小時,他將譯文發給了我,並致電向宣紙表示祝賀。


10月 日,合肥


按照程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進行政府間會議評審所有進入推選項目時,可能要打電話最後諮詢遺產申報社區。為防止他們打電話給我,我提前趕到合肥,將李民找到我下榻的賓館,請他與我同吃同住。他要是到學校上課時,我又趕到中國科技大學,與陳彪先生泡在一起。他是中科大的老師,在科大讀完博士,近幾年一直在研究中國手工紙。我想,要是接到諮詢的電話,請他溝通應該沒有問題的。


從25日到30日,連續幾天風平浪靜。


中午,樊嘉祿在他所住的附近一家酒店設家宴,宴請遠道而來的親戚。他打電話給我要我參加。我打的按時趕了過去。在喝酒時,接到涇縣吳世新秘書長的電話,說宣紙已經批下來了。我問他是否知道批了多少。他說22個。我有點不太相信,因為中國政府最後提交的就是22項,難道說政府間會議評審,全部通過了!我不敢相信。


我回到賓館,將電腦打開。看見網上的信息顯示,果然正如秘書長說的那樣。我的眼淚止不住流了出來,激動的心情難以平復,想都沒想就將電話撥給了肖陽董事長。



晚上,我將樊嘉祿、李民、陳彪、姚進、孫迪等人,一起叫到我下榻的賓館,我一杯一杯地喝著酒。奇怪的是,我喝了不少酒,居然沒醉。



(作者系中國宣紙集團宣紙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的精彩文章:

千古悠悠宛溪河
涇縣 「茂林十二碗」(下)

TAG: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