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健:軍工國貨太落後 「印度製造」遭軍隊嫌棄

吳健:軍工國貨太落後 「印度製造」遭軍隊嫌棄

參與評論請在新浪微博@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

看點

1

印度軍工製造乏力 打造國產戰機力不從心

直新聞:印度最近宣布廢棄進口單發戰鬥機競標,轉而考慮用國產光輝戰鬥機換裝法國相控陣雷達與發動機,這被視為美國希望用提供F-16生產線的方式打進印度市場的策略未果。你如何看待印度加速在軍工領域推進的「印度製造」戰略?

特約評論員吳健:自莫迪提出「印度製造」目標以來,印度軍工業紛紛搭上順風車,各種國產武器項目不少,可是無論軍方還是媒體卻信心不足,有種說法叫——建立「國貨印軍」「彷彿需要一個世紀」。

拿您關心的「光輝」來說,印防長西塔拉曼前幾個月接受《今日印度》採訪時就說過,不會拋棄「光輝」,相信「光輝」接受國內外技術升級後,「完全匹敵F-16」。而「光輝」的新型號MK2,是用法國發動機和法國指導印度生產的相控陣雷達,載彈量能達到5噸。可是,我們知道,「光輝」的基礎設計是基於四十多年前的戰場構想,無論怎麼改,都無法擺脫身小、腿短、氣血虧的痼疾,更要命的是,印度軍工的系統集成和質量控制能力眾所周知,無法讓外界放心,因此此舉並不為印度國內所看好。

還有個情況,印度空軍測算自己至少要45個戰鬥機中隊,才能抗衡所謂中巴空軍的「兩線壓力」,但目前有11個中隊的老式米格機必須換掉,另有11個新中隊要添置新戰機。按每個中隊配18架算,22個中隊至少要396架。「除去沒交付的約84架俄羅斯蘇-30和法國陣風,印軍還有312架的空缺需要填補」。而目前,莫迪政府才訂購83架光輝MK1,影子都沒有的光輝MK2卻要買105架,這個計劃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要知道,去年,印度使出全身解數,才造出6架光輝MK1,而且這些飛機的零件還不能通用。如果印軍真要死等國產光輝,恐怕今後十年將處於可怕的「飢餓」狀態。

看點

02

軍工國貨太落後 「印度製造」遭軍隊嫌棄

直新聞你認為,印度總理莫迪主推的「印度製造」,能起多大的效果,能支撐印度軍力升級換代嗎?

吳健:自從2014年上台後,號稱「改革推土機」的莫迪把「印度製造」當成施政的「第一把火」,規定「本土設計、研發、製造」項目享有最高採購資格,而直購外國軍品是最後選擇。而且莫迪的智囊們也拿出過誘人的數據,那就是印度如果減少四分之一的武器進口,就能為本土增加20萬個高技能崗位。

可是縱觀四年來的業績,所謂「印度製造」味道並不純。按照他們的《國防採購規定》,「印度製造」的武器並非全要出自印度人之手,只需滿足四成以上在印度國內設計生產,或六成在印度製造即可,這導致很多所謂印度「軍工國貨」實為「外國軍火的印度組裝貨」。

實際上,規模居世界第三的印軍,讓「國貨」傷得不輕,該國人民院的一項調查就顯示,2012到2016年,全球出口武器的13%到了印度,而其中有不少原本是可以在國內解決的,但坐擁52家實驗室和大批工廠的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一直成效不彰,總是無法向軍隊交付合格產品,成了拖期和高價的代名詞。印度國防部在去年的報告里也承認,近20年來,該組織開發的武器,只有29%為軍隊所用,即便像「光輝」這樣硬是塞給印軍的武器,也被軍人們抱怨成「落後於時代的飛機」。

客觀上,阻礙印軍武器國產化的最大原因,出在相關部門和機構一犯再犯的「官僚拖延症」。「『光輝』飛機從項目啟動至今花費了30年時間,陸軍火箭炮項目至今耗費近20年時間同樣進展不大,多個國產武器項目成了『時間黑洞』,除去技術原因,官方在督促、評測、推動等方面的懶惰和拖延也是主要因素。」漫長的研製過程消磨了科研人員的激情,他們在工作中表現出越來越多的懈怠情緒,造成的結果之一就是國產武器裝備故障率高。以印軍打算部署到中印邊境東段的「天空」導彈為例,它的總體故障率在30%以上,也就是說,必須採購兩倍以上的導彈,才能保證一個『天空』中隊完成任務」。很顯然,缺乏組織和技術基礎保障的「印度製造」,不大會真的被印度軍方所接受

我開門見山 您有話直說

放一小行字幫我們點贊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直新聞 的精彩文章:

TAG:直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