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九世紀的英國遊客最鍾愛哪個中國城市?

十九世紀的英國遊客最鍾愛哪個中國城市?

十九世紀末,來到中國的英國人驚喜的發現了最愛的旅行地,竟然是……

1

1

來源:【美】范發迪著 《知識帝國:清代在華的英國博物學家》

譯者:袁劍

從舊廣州時代起,在華的英國博物學家就一直想探察中國的東南內地,那裡種植著外銷的茶葉;他們也想探察長江下游地區,那裡的園林植物適宜在類似歐洲的溫帶氣候中生長。第一次鴉片戰爭剛過,英國皇家園藝學會就派福鈞來華搜集新的園林植物後來,福鈞又三次來華,其中兩次是去茶區考察,他甚至把茶樹和制茶人帶到了印度,幫助當地機構建起了茶園。另外,他也從中國帶了很多新的觀賞植物回英國,並調查了很多有關茶葉種植與生產的問題。他寫的幾本關於他在東亞旅行的遊記在英國很受歡迎,他也因此贏得了中國旅行家的盛譽。 19世紀50年代,日本打開了國門,這個島國的緯度與英國相近,這使英國人相信,日本的樹木、觀賞植物等可能很容易適應英國的土壤、氣候。這使英國向東亞派遣了更多的植物採集員。

19世紀50年代,邱園派了兩名採集員查爾斯·威爾福德(CharlesWilford)和理查德·歐德漢(RichardOldham)到中國和日本去。一些私人苗圃公司也立即效仿,派遣了福鈞、約翰·維奇(JohnVeitch)、查爾斯·瑪里埃什(CharlesMaries)等人。 在19世紀的最後十年間,英國人在中國的植物搜尋工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因為現在採集員可以深入到中國西部和南部地區了,這些地區以前只有法國傳教士才到過。韓爾禮在19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曾深入這些地區從事有關植物學的調查收集活動,為後來的專業植物採集員鋪平了道路,這些採集員中最著名的有厄內斯特·亨利·威爾遜,外號「中國威爾遜」,還有喬治·福里斯特,他把許多杜鵑花新品種引進了英國。

(20世紀初期英國著名植物學家,曾用12年時間深入中國西部,採集了4500種植物標本,並將上千種植物種子帶回西方。他對近代中國西部植物的研究,至今鮮有超越者。)圖片來自網路

維多利亞時期在華的英國紳士和他們身居異處的同胞一樣,也熱衷於狩獵、旅行和博物學。這三種活動在大英帝國的背景下常常是密不可分的。隨著19世紀大英帝國的不斷擴張,環球旅行成了一種產業:傳教士、商人、殖民地官員,以及後來的各式遊客,在歐洲本土、散布全球的殖民地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穿梭往返。在中國,英國人發展出了有地方色彩的旅行與觀光文化。他們沿著長江,或在各個通商口岸之間經常旅行。在某些長假,如暑假、聖誕節或春節,英國人常把行獵和休閑旅行結合起來。 到19世紀末,他們在中國的旅行文化已經很發達,很多人喜歡去的地方包括三峽、北京、廣州以及長江下游省份的古城。 他們還發現中國北方的煙台是一個誘人的避暑勝地,盛夏期間許多住在上海的西方人會蜂擁到那裡去度假以躲避酷暑,就像在印度的英國人搬去大吉嶺地區的避暑山莊一樣。

在這些方面,在華英國人的生活方式和他們旅居印度的同胞頗為相似。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各式各樣的旅行指南、遊記文學和獵人手冊。到中國旅行的風氣在世界各地的英國人中廣泛傳播。許多報紙,包括極受歡迎的《倫敦新聞畫報》(IllustratedLondonNews),都選派特別通訊員到中國作旅行報道。 維多利亞時期最著名的女性旅行家之一,到過世界各地的伊莎貝拉·伯德(IsabellaBird)也曾泛舟溯長江而上。H·E·M.詹姆斯(HenryE·M·James)和榮赫鵬(FrancisYounghusband)從印度來到中國東北,他們的目的除了尋求狩獵大型動物的機會,還想趁機對東北進行探察。

東方歷史沙龍(141期)

博物、知識與空間:近代西方人在華的知識考察

時間:2018年4月15日(周日) 下午3-5點

地點:彼岸書店(牡丹園)

【詳細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花園路2號牡丹科技大廈一層,地鐵十號線牡丹園站

嘉賓介紹

袁劍

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央民族大學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從事邊疆與中亞問題研究,兼及博物學,著有《邊疆的背影:拉鐵摩爾與中國學術》、編有《拉鐵摩爾與邊疆中國》、譯有《危險的邊疆:游牧帝國與中國》、《圖繪暹羅》、《知識帝國:清代在華的英國博物學家》《內亞史》(即將出版)等。主要關注「邊疆概念史」和「中國的中亞認知圖景」兩大議題,並涉及近代博物及其知識轉型問題。

張勁碩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高級工程師,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策劃總監;中國動物學會科普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博物學文化專業委員會委員等。主要從事動物分類學、保護生物學研究,現主要負責科學普及、科學教育工作。發表學術文章30餘篇,編著或參編書籍15部,翻譯和審校圖書200餘冊。

鄭少雄

北京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中國社科院人類學博士後,現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助理研究員,著有《漢藏之間的康定土司》,以及論文十餘篇,擔任多個雜誌評審人。主要關注漢藏關係,邊疆族群,歷史人類學。

沙龍內容

近代一批西方博物學家活躍在中國各地,或兼職或專職進行博物學方面的考察以及更大範圍內的知識考察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揭示了中國這一巨大物種寶庫在世界物種地圖上具有的重要地位,而且還見證著中西方分類傳統和知識框架間的相互交流、遭遇和妥協,並激發起人們對於如何認識和敘述中國知識空間的興趣。本次活動將以《知識帝國:清代在華的英國博物學家》一書為依託,圍繞博物學、近代西方人在華的知識考察與中國知識空間的重塑等議題進行討論,歡迎自由參加。

1

END

1

致關心學術作品的你

人大出版社學術守望者

微信號 : xueshushouwangzhe

新浪微博:@人大出版社學術守望者

讀點好書 很有必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術守望者 的精彩文章:

李幼蒸:兩千年前國外的典籍就一定中國的典籍更具有現代相關性嗎?

TAG:學術守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