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地底隧道揭開序幕,在太陽系的邊境譜下終曲

在地底隧道揭開序幕,在太陽系的邊境譜下終曲

在本期入選的書中,有不少優秀的非虛構作品:《我的編年史:苔菲回憶錄》的作者是十月革命後選擇離開俄國的少女,她親身經歷了蘇維埃成立之初的種種真實故事,從列寧格勒的地下隧道開始一直寫到太陽系的邊境;《創水記》記載了以色列如何從極度缺水一直到實現淡水出口的歷程;《回鄉記》則抓住了中國農民需要在故鄉與他鄉每年如候鳥般來回遷徙的命運,農民本來安土重遷,我們怎樣成為流動的中國?

在社科類的圖書中,有兩本地理相關的圖書,一本是如詩如畫的《英格蘭景觀的形成》,那是一切英國文學的背景,既有田園詩般的莊園又有狄更斯筆下的霧都;另一本是《羅德島海岸的痕迹》,本書雖然從羅德島開始,卻把地理學的視野做了極大的拓展和超越,從而進入到廣闊而深邃的思想史和哲學領域,揭示出地理學更深刻的性質。此外還有一本講述資本主義改造地球「生命網路」的《廉價的代價》,所關注的不僅僅是環境的問題,亦是對整個資本主義的反思。

本期的歷史類的圖書也值得一提,《金與鐵:俾斯麥、布萊希羅德與德意志帝國的建立》可謂是納粹屠猶的史前史,俾斯麥是跋扈的德國貴族,布萊希羅德則是委曲求全的猶太銀行家,德國人與猶太人的日後的種種在此已經埋下伏筆;還有《馬其頓的亞歷山大》,與其說是歷史不如說是一本傳記。

《尊嚴》是一本報刊雜誌文章的合集,從一些人們習以為常的點滴小事入手,探討現代人的人權觀念;而小說《我們一無所有》,則是在極權主義下,人們對於個體尊嚴與權力的尋求,寫得非常輕盈有趣;《我們街區的孩子們》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埃及作家納吉布·馬哈福茲的一部寓言式小說。從古老街區的歷史興衰,折射出人類社會從先知時代至科學時代的演進歷程。

還有鄧正來先生著作集的第二卷《國家與社會》,九十年代,鄧正來曾掀起一場關於市民社會的討論,如今讀來猶有迴響;還有一本研究卡爾·波普爾的集子,由卡爾·波普爾的學生所著。

我們街區的孩子們

[埃及] 納吉布·馬哈福茲 / 李琛 /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7-11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埃及作家納吉布·馬哈福茲的一部寓言式小說。主要講述了一個古老街區的歷史興衰,及街區民眾的對立、分裂、抗爭與苦難,此中折射出人類社會從先知時代至科學時代的演進歷程。整個故事荒誕神秘,卻又兼具現實分量。

廉價的代價:資本主義、自然與星球的未來

[美]拉傑·帕特爾 / 吳文忠等 / 中信出版集團 / 2018-3

讓大多數人想像這個星球的終結,要比讓他們想像資本主義的終結來得容易。

廉價通過暫時解決資本主義危機的方式,管理資本主義與生命網路之間關係的一套戰略。廉價是一種戰略,一種實踐,一種動員各種勞動(人類和動物的勞動,植物的和地質的勞動)的暴力,而且補償越少越好。

作者運用前沿的生態學研究、西方列強殖民史、原住民鬥爭史和其他被壓迫人群的反抗史,闡明資本主義正是通過廉價戰略——使自然、貨幣、勞動、關懷、食物、能源和生命保持廉價——才造成了當今世界的現狀及資本主義即將滅亡的趨勢。

這是一本讓人耳目一新的、再認識資本主義的偉大著作。跟其他同類書相比,本書的獨特性在於作者主張從 「世界-生態」理論的視角下去理解資本主義。該理論主張用生命網路(web of life)的方式思考人類歷史,研究權力、生產和再生產是如何通過生命網路實現的。作者認為資本主義是集權力、資本和自然界於一體的各種關係的集合,資本主義在追求無窮無盡積累的驅動下,通過不斷開闢新邊疆而實現全球擴張。新邊疆是資本與自然界的交匯區,正是在一個一個新邊疆,資本主義國家運用暴力、文化、知識確保廉價戰略得以貫徹,才獲得巨大的市場。

尊嚴:我們侵犯也被侵犯

[德]費迪南?馮?席拉赫 / 姬健梅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18-1

本書是費迪南?馮?席拉赫的短文集。作為頂級刑事辯護律師、暢銷小說家、納粹戰犯之後,席拉赫在20多年的刑辯執業生涯中,經手了700餘個案件,加上家族經歷,促使他不斷思考人類的尊嚴與權利的問題。本書作為報刊文章的集結,行文生動流暢,每每從一些人們習以為常的點滴小事入手,探討現代人的人權觀念。作者在許多篇文章中揭示出,儘管紙上的權利看起來很完美,但在具體語境中卻往往讓當事人陷入兩難的境地,因此人們不得不三思而後動,戴著枷鎖前行。

回鄉記:我們眼中的流動中國

賀雪峰 /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 / 中信出版集團 / 2018-2

中國正處於快速城鎮化時期,幾千年來村莊的封閉結構被打破,鄉村處在千年未有的巨變之中。但鄉土性在中國人的血液里植根千年,「回鄉」便成為這個巨變時代的一個縮影。賀雪峰教授聯合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共同編著的《回鄉記》,彙編了36 篇返鄉見聞筆記,呈現了全國不同地區鄉村的變遷和面臨的問題。文章分為六大主題:回鄉紀程:已是他者的鄉愁、演進中的熟人社會、宗法情結與鄉村文化的重塑、二胎放開後的婚育選擇、鄉村公共服務:困境與突圍、追問鄉村新秩序,多角度描繪了鄉土社會的現實,記錄流動中的中國。

當代俄羅斯青年政治組織

曲延明 / 中央編譯出版社 / 2018-1

自原蘇聯地區發生「顏色革命」以來,青年政治組織在當代俄羅斯政治舞台上表現出了相當活躍的態勢。

青年無疑是俄羅斯各方勢力和思潮爭奪的對象,俄羅斯政府將青年政策提高到了國家安全問題的水平上。這些組織中,有由政府扶植的親政府青年政治組織,亦有自發的共產主義青年組織、自由主義青年組織、民族主義青年政治組織、無政府主義青年政治組織和生態主義青年政治組織。

相較之下,俄羅斯仍有一定的空間留給這些青年組織,他們的活動時常登上新聞成為話題,但整體而言,大部分青年對於政治依舊是冷漠的。

求錯集

孫歌/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18-1

本書是學者孫歌1980—1990年代訪日期間所作的學術評論、文學評論及隨感雜文的結集,其中多篇曾在《讀書》上發表。

此中有對日本思想史的辨析與梳理,也有對日本文化的切身體驗,是讀者透過學者之眼重新了解日本文化的一個途徑。

創水記:以色列的治水之道

[美] 賽斯·西格爾/陳曉霜、葉憲允/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1

以色列位於缺水地區,卻能在短短十多年間不但實現水資源供大於求,不用擔心突然斷水,而且還能夠實現淡水出口,其間的秘密到底何在?作家、商人、律師西格爾通過詳實的報導,為我們揭示了以色列在用水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在水資源日益短缺的當下,以色列的治水方法或許能為我們提供借鑒,樹立楷模,從而能夠從容應對正在逼近的危機。

我們一無所有

[美] 安東尼·馬拉 / 施清真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2018-2

這是一部回憶之書,由多個故事串聯而成。全書在列寧格勒的地底隧道揭開序幕,在太陽系的邊境譜下終曲。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一位肖像畫家受到蘇聯當局指派,刪除官方照片和藝術作品之中的異議份子,而頭一個對象就是他的弟弟。於是,他做出了「將自己弟弟的臉孔畫入每一幅經他審查的圖片中」的決定,其後的數十年,因為這一決定引出了無數相關的故事。

我的編年史:苔菲回憶錄

[俄] 苔菲 / 谷興亞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18-3

作者原名娜傑日達·亞歷山德羅夫娜·洛赫維茨卡婭,1872年生於彼得堡。她以靈動俏皮的語言,入木三分地勾勒出俄國十月革命後的那個殘酷沉重的時代風貌。那些平凡抑或不同凡響的人們,在動蕩時代中顯得如此渺小,風暴中任何一顆隨機改變方向的沙粒,都有可能顛覆他們的命運。對於苔菲而言,在1918年離開莫斯科並且再也沒有回去過的那些年中,她曾經與他們相遇、交往。他們或在文學史上,或在俄國僑民的命運中,同時更在苔菲的生命歷程中,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記。

苔菲將這本回憶錄定名為「我的編年史」,因為其講述的不是作者本人,而是同時代的其他人,以及她有幸成為見證人的那些事件。她彷彿在不經意間告訴人們,無論人們生存得多麼惡劣多麼醜陋,生活總是奔希望而去的。

馬其頓的亞歷山大

[英] 彼得·格林 / 詹瑜松 / 後浪丨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 2018-3

本書是眾多亞歷山大傳記中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作者彼得·格林在一個多世紀以來的亞歷山大學術史的基礎上,一方面利用現代考古學的成果,一方面對傳統史料做出了別具一格的選用和甄別,生動描述了亞歷山大的一生。僅僅是亞歷山大這個名字就可以喚起無窮的想像力,然而這是一個我們過於熟悉,但實際上又知之甚少的名字。他令年輕的愷撒羞愧滿面,激發了後世從穆罕默德二世到拿破崙等一系列的偉大的征服者,他把希臘文化帶到東方,又在從埃及到阿富汗興建了一系列名為亞歷山大里亞的城市。從阿拉伯到印度等地,到處都有他的傳說,然後亞歷山大究竟是誰,他是純粹天才的產物還是環境的造物?本書將帶著我們回到兩千多年前的馬其頓,從一切的起源開始講起,讓我們追隨這位偉大征服者的腳步,踏上通往撒馬爾罕之旅,尋找位於世界邊緣的大洋。

羅德島海岸的痕迹:從古代到十八世紀末西方思想中的自然與文化

[美] 克拉倫斯·格拉肯 / 梅小侃 / 商務印書館 / 2017-12

作者克拉倫斯·格拉肯是一位厚積薄發的美國地理學家,他的傑出在於他把地理學的視野做了極大的拓展和超越,從而進入到廣闊而深邃的思想史和哲學領域,揭示出地理學更深刻的性質。

本書圍繞三大主題展開:地球是被有意設計出來的嗎?地球上的氣候、地形、各大陸的構造是否影響了個人的道德和社會性質,是否在塑造人類文化的特徵方面施加了影響力?在人類居住於地球的漫長歲月中,人們以何種方式將地球從它假設的原始狀態做出了改變?

作者在書中的考察範圍從古代世界一直到十八世紀末,時間延續2300年,涉及這漫長歷史時期的每一位思想家,他對有關自然、文化和人的關係的永恆命題進行了跨時代的梳理和分析。這部深具學術價值的著作對於我們理解人類、人類文化和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金與鐵:俾斯麥、布萊希羅德與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美] 弗里茨·斯特恩、 王晨 / 理想國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18-1

1862年在普魯士議會上的演講為俾斯麥贏得了「鐵血宰相」的稱號,但德意志帝國的建立更多依靠金錢與煤鐵,而不是鐵血。弗里茨?斯特恩的《金與鐵》採取獨特的視角,選擇俾斯麥與其普魯士猶太銀行家布萊希羅德的關係為主線,描繪了德國政界與金融界千絲萬縷的關係以及德國的兩個世界:資本主義的新世界和古老封建精神的舊世界。身為少數族裔的猶太人的成功及社會流動帶來的利益衝突,不但揭示了新德意志帝國及其統治階層的脆弱,更展現了財富的兩面性——既威脅到傳統,又提供了社會流動的希望。

斯特恩通過俾斯麥、威廉一世皇帝、德國及外國的政客和銀行等與布萊希羅德之間的往來,呈現權貴們如何藉由布萊希羅德獲得有形和無形的利益。他深入討論當時的反猶主義。權貴們有求於布萊希羅德,背後卻對他頗為鄙夷,因為布萊希羅德代表社會弱勢群體憎惡的猶太人和資本家的罪惡。而通過這位銀行家的回應,《金與鐵》展現了德國人和猶太人的虛偽和自欺如何上升為支配體系,最終如何產生可怕的影響。

英格蘭景觀的形成

[英]W.G.霍斯金斯 / 梅雪芹 /商務印書館 /2018-1

抒情詩一般優美的學術著作,人文與自然融合在作者的文字中,這是對英格蘭風貌的鄉愁。

W.G.霍斯金斯的《英格蘭景觀的形成》一書,開創性地考察了英格蘭景觀的古今之變,成為景觀史研究領域的開山之作,在地方史、英國史及環境保護方面具有影響深遠,自1955年出版後不斷再版。該書通過大量的原始資料,輔以田野考察報告及時人記述,系統地梳理了從公元前2500年到20世紀中期英格蘭景觀的變化歷程,勾勒出了景觀形成的清晰線索,說明了人類活動對景觀演進的作用。在書中,霍斯金斯表明了自己對前工業時代英格蘭如畫景觀的追憶與緬懷,以及對其現代景觀的反思與批評。該書用大量的圖像展示了不同類型的景觀,圖文並茂,引人入勝。

鄧正來著作集第二卷:

國家與社會:中國市民社會研究

鄧正來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2018-1

鄧正來先生是中國社會科學,特別是法學和政治學領域的著名學者。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創辦了《中國社會科學季刊》、《中國書評》,被很多學人譽為那個年代的「學術英雄」。後來他進入體制,創辦了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並擔任院長,逐漸成為一位「社會科學學術組織者」,也由此獲得了更加多元化和爭議性的評價。

《鄧正來著作集》收錄了鄧正來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學術論著和學術作品,這本《國家與社會:中國市民社會研究》是「著作集」的第二卷。

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形形色色的「國家主義」盛行,國家以不同的方式對市民社會進行滲透或侵吞。作為回應,在20世紀末,「市民社會」思潮反卷全球,其中就有東歐國家為重建國家與社會關係的努力。

鄧先生在書中先是詳細闡述了「市民社會」在西方的起源和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內涵演變,特別是洛克「市民社會先於或外於國家」的架構,和黑格爾「國家高於市民社會」的架構。之後鄧先生對於中國學界普遍化默然接受的「從傳統到現代」單一軌線發展的西方思想「現代化框架」,提出了質疑。在「新威權主義」和「民主先導論」之外,作者著重對「中國市民社會論」做了積極的闡述和評價。

作者基於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及現狀,主張市民社會與國家關係的「良性互動說」,尋求一種漸進式的雙向的適度的制衡關係,以抑制各自的內在弊病,使國家所維護的普遍利益與市民社會所捍衛的特殊利益得到符合社會總體發展趨勢的平衡。

作者對中國1978年之後的改革開放給予好評,對國家政權在部分經濟領域和社會生活領域的逐步退出持樂觀態度。當然,作者也清醒地指出:這種良好的互動關係,只是一種理想形態,於現實層面一般不存在這種純粹形式,而往往是不同程度的變形。例如:國家打著普遍利益的旗號運用各種手段超常干預市民社會……

作者於2013年1月去世,之後中國政治和社會生活的發展狀況又有了與作者的良好構想截然不同的走向。

卡爾·波普的政治思想

[美]傑里米·希爾默/ 諸智勇/毛興貴/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8-2

卡爾·波普是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在認識論、科學哲學、政治哲學多個領域都有所建樹,有「黑格爾哲學以後西方哲學中少有的龐大理論體系之一」之稱,代表著作有《開放社會及其敵人》、《歷史決定論的貧困》、《科學發現的邏輯》、《猜想與反駁》等。傑里米·希爾默曾以助手的身份與波普共事八年,本書是英語世界研究波普政治哲學的最佳作品,深入探討了波普的主要政治哲學作品及其對現時代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風書園微讀圈 的精彩文章:

TAG:季風書園微讀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