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全國癌症數據發布,這些數字和建議您值得銘記

2018全國癌症數據發布,這些數字和建議您值得銘記

導讀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每年收集、整理、評估、分析並發布全國中國登記處的腫瘤登記數據,為國家及地區癌症防控策略的制定及腫瘤相關研究的開展提供了可靠依據。

近日,《中華腫瘤雜誌》刊登了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數據,由於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一般滯後3年,本次報告發布數據為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收集匯總全國腫瘤登記處2014年登記資料。

報告主要發現:

2014年全國惡性腫瘤估計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男性211.4萬例,女性169.0萬萬例),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

截至2017年8月30日,全國腫瘤登記中心共收集到全國31個省(區、市)的449個登記處提交的2014年腫瘤登記資料。

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腫瘤發病率為每十萬分之278.07。

0~74歲累積發病率為21.58%,累積死亡率為12%。

各地區0~30歲組惡性腫瘤發病率均較低,3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快速增高,到80歲組時達到高峰,之後有所下降;各地區20歲~50歲組女性發病率均略高於男性,50歲以上人群男性發病率顯著高於女性;60歲~64歲組的發病人數最多。

從數據中不難看出,惡性腫瘤雖然目前中老年發病率高,但是呈現年輕化趨勢,對此人民日報進行相關報道:

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人患癌?人民日報也給出了答案:

如何及早發現腫瘤呢?

腫瘤君很少突然造訪,除了白血病等少見的兒童腫瘤,絕大多數腫瘤的發生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研究表明,人體一般在接觸致癌或促癌物質10年或更長時間後,才會引起細胞突變,突變累計到一定程度後進而發生癌變,形成令人談之色變的腫瘤君。在這一漫長的癌變過程中,人們有充分的時間進行預防、干預和早期發現。

身體警訊「五字訣」:

血、塊、痛、燒、減

一、血(出血)

除了女性正常月經以外,人體任何一個臟器不明原因的出血,並且遷延不愈,都有可能是腫瘤君的早期報警信號。

1)不明原因鼻出血,排除外傷、外力、天氣乾燥或高血壓所造成的一過性鼻出血,可能是鼻咽癌、血液病等腫瘤;

2)咳血、痰中帶血,排除天氣乾燥、牙齦出血或過勞引起的暫時性出血,可能是肺癌的表現。

3)尿血,特別是出現無痛性血尿,伴有腰部不適,可能是膀胱癌、腎癌;

4)大便帶血,如果同時伴有排便習慣改變,里急後重(腹痛窘迫,時時欲便,肛門重墜,便出不爽),可能是結直腸癌的早期表現;

5)女性乳頭出現血性分泌物,可能是乳腺癌或乳腺導管腫瘤;

6)女性絕經後,又發現陰道出血,可能是宮頸癌的表現。

二、塊(異常腫塊)

腫瘤君尤其是實體腫瘤君,相貌醜陋,往往是一個或幾個不規則的腫塊。

1)身體淺表部位,出現經久不消或短時間內迅速增大的腫塊,特別是伴有瘙癢、潰爛、滲出等;

2)乳房發現不規則腫塊,雙側不對稱,尤其是出現「橘皮樣」改變,極有可能是乳腺癌;

3)甲狀腺發現腫塊,突然發不出聲音或者聲音突然變得嘶啞,除了看內分泌科外,還要到腫瘤科看一下,以免甲狀腺癌、喉癌等腫瘤君漏診。

三、痛(疼痛)

長期持續加重的疼痛,都可能是腫瘤君早期信號。

1)頭痛,進行性加劇,伴噁心、嘔吐(噴射狀嘔吐更為危重),視物不清,這可能是腦瘤的表現,也可能是肺癌等腫瘤君流竄到腦部(腦轉移)造成的。出現上述癥狀,一些患者往往只是去神經內科就醫,但是,一定要看過神經內科之後再到腫瘤科諮詢一下,排查一下是否有腦部腫瘤,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2)頸部疼痛,伴有壓迫感,緊縮感,發硬,出現顏面部水腫,這可能是腫瘤君侵犯壓迫人體上腔靜脈,造成血液迴流受阻導致的;

3)胸骨後疼痛,灼燒感,咽東西不順,這些可能是食管癌和賁門癌,胃癌的表現。

四、燒(發燒)

發熱時間超過一周尤其是超過十天,一定要考慮感冒之外的疾病,除了合併的肺部感染等,腫瘤君的嫌疑也不能排除。如果持續發燒,尤其是長期低熱,同時伴有體重下降,盜汗(晚上熟睡後出汗)等,兒童要警惕白血病等血液系統腫瘤(家喻戶曉已故童星鄧鳴賀,白血病就是這樣發現的),成年人要排除淋巴瘤、肝癌、腎癌等腫瘤君來襲的可能。

五、減(體重減輕)

成年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在沒有刻意減肥的情況下,短期內體重不明原因減輕,並且呈進行性下降,在排除甲亢、糖尿病、結核等疾病後,有可能是消化道腫瘤、腎癌、淋巴瘤等腫瘤君在作怪。因為腫瘤君這個貪吃的傢伙在與我們的機體爭奪營養,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都被腫瘤君偷走了。如果體重減輕的同時,伴有膚色發黃和疼痛,更要積極檢查,排除「癌中之王」胰腺癌等腫瘤的可能。

當然,腫瘤君一旦造訪,肯定會有很多動靜,除了上述五大表現外,還可能會有其他變現。當上述「血、塊、痛、燒、減」這些癥狀出現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警惕腫瘤君來襲。

如何預防腫瘤呢?

預防腫瘤是一個很大的命題,陳博士總結的預防腫瘤40字箴言: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態平衡;充足睡眠、定期體檢;控制感染、疫苗優先;美化環境、綠水青山。由於篇幅原因,今天我們就先簡單的說一說怎麼吃。

常言道:「病從口入」,腫瘤君也不例外,有相當大一部分腫瘤君是「吃」出來的。一個「癌」字三張口,「胡吃海喝加瞎抽」,「癌」字似乎也在形象的告訴我們,它是「一口一口堆積如山,吃出來的疾病」。陳博士團隊提醒您:堅持合理飲食「五字訣」,就可遠離諸多「腫瘤君」。

合理飲食「五字訣」:

苦、酸、素、新、淡

【一、吃「苦」】

苦(苦味的食物):美國科學家認為,苦瓜、苦丁茶、野菜等苦味食品,是維生素B12的重要來源,其主要成分中的氰化物對正常細胞無破壞作用,但對癌細胞有強大的殺傷力,並能抑制癌細胞中的細胞色素化酶,使之發生代謝障礙而「自殺」死亡。

【二、吃「酸」】

「酸」(酸味的食物):蘋果(有酸有甜)、葡萄、桔子、橘子(也稱橙子)、菠蘿、提子、酸棗(也稱山棗、野棗)等酸味水果,富含維生素C,有一定防癌抗癌作用。酸奶中的乳酸菌,能把糖分解為乳酸,抑制大腸內腐敗菌類的繁殖,減少毒素的產生,并吞噬致癌物質,對結直腸癌等腫瘤君等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三、吃「素」】

「素」(植物性食物):大豆、薯類等粗糧(大米、白面等精細食物之外的主食,統稱粗糧),以及新鮮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富含纖維素,常吃可刺激腸蠕動,緩解便秘,加速腸道有毒、有害及致癌物質的排泄,對結直腸癌等腫瘤君等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四、吃「新」】

「新」(新鮮時令食物):科學家分析,生的新鮮時令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的蔬菜里含有醌和酚,醌可沖淡致癌物質並加速其排出體外;酚可阻止癌細胞的代謝。另外,蔬菜內的干擾素可將癌細胞拒之體外,而新鮮蔬菜中的β-胡蘿蔔素可使患癌的機會減少1/3。

【五、吃「淡」】

「淡」(清淡低鹽食物):腫瘤流行病學專家調查表明,高鹽飲食與胃癌等腫瘤君的高發有關,如果每天吃10至15克鹽,胃癌發病和死亡率便會增高。原因是高鹽飲食會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造成胃粘膜發炎、腫脹、潰瘍、出血、萎縮,容易發生癌變。

當然,在日常飲食中,還應注意「少食多餐,細嚼慢咽」。「少食多餐」可改變垂體的激素變化,減少乳腺癌發生;「細嚼慢咽」可刺激唾液腺分泌,而唾液中的許多酶有很強的抗癌作用,多嚼還可消除食物中的亞硝酸胺、黃曲霉素和苯並芘等致癌物質,可遠離食道癌、胃癌、肝癌等腫瘤君。

需要聯繫陳小兵博士諮詢腫瘤診治的朋友,可以掃描下面二維碼,直接在陳小兵博士的好大夫網上工作室留言,陳小兵博士會盡量及時回復,在線指導用藥,開處方,預約門診等,給您帶來更多的便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家長要注意了,這種傢具千萬不要在用了,會使孩子得癌症的
專家說法:癌症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