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子的思辨(二)

老子的思辨(二)

老子的思辨(二)

文/燕趙北羽

大道自然,晝夜不停,潤飾萬物,生之,養之,亭之,毒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大道之妙,由微而著,由淺而深,由無而有。夫海之枯,歲月經營;石之爛,星漢流轉。細種破土,萌芽宣命;大樹參天,年輪始成。夫何可言快?

大風始吹,驚天動地,風之起,其終已定。暴雨傾盆,天河灌注,雨之始,其終已定。天地且如此,何緣我等?精進之道,在由小而大,由昧而明。恰如《老子·第六十四章》所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漸悟者,眾也。頓悟者,寡也。頓悟亦或來之於漸悟也。譬如當頭棒喝,醍醐灌頂之言。世人學問,多求廣博,廣博多自難專。俗諺所謂:樣樣通,樣樣松。其於道也,理一也。潤芝公軍事有云: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傷其十指,廣也。斷其一指,專也。為學之道,老子云:為學日益。益者,步進也,非猛進也。廣博並旁通者,惟聖人歟?我等眾生,可設聖人為目標,求而不得,亦不生悔,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生而苦短,知而不博。天之道,人之悲乎?《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唯步進而已。

道為體,德為用。道為奧,德為本。同於道、德者,道德決不離之。被道而馳,離心離德之為失也。樂為失者,失同欲也,而擴其欲心。失亦決不離之。故人有道、有德、有失,自成其一,非他人可非之。

夫踮腳者,短時尚可,時略長輸於腳掌著地者。此謂企者不立。夫猛步者,短時尚可,時略長輸於穩步前進者。此謂跨者不行。人生在世,當享謙遜之道。《易》六十四卦,唯「地山謙」卦六爻不吉則利。其中之理,不言而喻。知人者易,謂之智;自知者難,謂之強。此彼相辯,萬言者,其言必不久長,其理必虧也。群體之功,不離合體之力。矜誇個人之業者,必難久長。老子之言,真知灼見,歷久而彌新。

何謂餘食贅行?餘食者,充饑之後復加飲食者。若人之前進,目標尚遠。飽食而後進,雖可延時,但行進途中,腹內之食則為累贅。此謂之餘食贅行也。名利於人,若刃之雙鋒。可以砍人,可以傷自。名利之本,本來於無,原自空虛。之於人也,若非駕輕就熟之輩,大智大慧定心之徒,名利之失大於其名利之得,亦屬常然。

矜誇之喻,余者贅行,思之成趣,言由會心。老子道妙,可見一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羽道 的精彩文章:

做人、為學、得失
讀《道德經》,領悟閱讀的魅力

TAG:北羽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