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我軍史上最年輕的軍團長,犧牲年僅22歲

揭秘:我軍史上最年輕的軍團長,犧牲年僅22歲

尋淮洲,生於湖南省瀏陽縣一貧苦農民家庭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並隨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由於他作戰勇敢,屢建奇功,於1928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從副班長、排長、連長升至紅12軍34師100團團長。蔣介石調集10萬兵力向中央蘇區發動第一次「圍剿」。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主力採取「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於龍岡地區將敵前線總指揮、第18師師長張輝瓚以下9000餘人全殲。在這次戰鬥中,尋淮洲領導的紅100團擔任左翼主攻,由於他身先士卒,指揮有功,升為紅12軍第35師師長。

1934年7月初,紅7軍團奉命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對內仍稱紅7軍團),他仍任軍團長,併兼抗日先遣隊總指揮。成為我軍最年輕的軍團長,那一年,尋淮洲才21歲,

抗日先遣隊從瑞金出發,到10月轉戰到閩浙贛蘇區休整補充的4個月時間裡,尋淮洲率部隊行程3200多里,轉戰閩浙皖贛4個省幾十個縣,牽制了大量國民黨軍,擊退其無數次的圍追堵截,但「左」傾錯誤領導者卻指責他沒有完成任務,在1934年11月4日成立紅10軍團時,將他降職為第19師師長。忍辱負重,不計得失,奉令先行出擊浙皖邊,繼續率部英勇作戰,連連取勝。在擊潰尾追的浙江保安縱隊兩個保安團後,經上坊鎮,渡新安江,進軍安徽。於分水縣擊潰蔣介石嫡系部隊王耀武旅。1934年12月6日,攻克旌德縣城。接著北上,威脅蕪湖。

1934年12月6日,中國工農紅軍紅十軍團下屬尋淮洲部紅十九師(師長尋淮洲,政委聶洪鈞)佔領了旌德縣城,抓捕美國籍內地會宣教士師達能牧師夫婦(JohnStam,又譯史坦)作為人質,藉此勒索兩萬元未果(另有一說為勒索基督教內地會兩萬美元未果),12月8日殺死師達能牧師夫婦於旌德縣廟首鎮附近的山上,方式為砍頭。

根據中央軍區命令,紅10軍團第19、20師在太平縣湯口勝利會師。這時,蔣介石調兵遣將,以11個團20餘萬人,兵分4路「圍剿」紅10軍團,還派飛機偵察轟炸。1934年12月14日,紅10軍團先在譚家橋地區設伏,將敵打亂,但陣地很快即被敵組織的優勢兵力所衝垮,軍團固守的制高點烏泥關也被敵奪去。尋淮洲親自指揮,率部猛攻,將制高點奪回,但小腹負傷,流血不止,被抬往茂林醫院醫治。由於傷勢過重,15日不幸犧牲,年僅22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