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都知道一毛不拔是比喻非常吝嗇,那你知道它的由來嗎?

都知道一毛不拔是比喻非常吝嗇,那你知道它的由來嗎?

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是一個成語,成語都是有典故的。《孟子·盡心》篇里稱:「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比喻非常吝嗇。但它還不是這一成語的真正典故,下面就具體介紹它的來歷,其真正的典故是《李淳風外傳》。

李淳風生於公元602年,今陝西風翔縣人。他是唐代傑出的曆法、術數家,由於精通天文、曆法、占候之術,唐太宗封他為太司令。因為他曾為唐太宗破解「唐中弱,有女武代王"之秘讖,被後世奉為神人。

據傳,他未在朝中為官以前,真算個浪蕩公子,結識了許多騷人墨客,吟詩作賦其實極少,主要以二兩黃湯打發時日。他喝酒自己不掏錢,一年四季全喝文友們的酒。日子一久,這些文友們都討厭他白喝酒,於是對他逐漸疏遠起來。他在沒人請他喝酒的情況下,只好串門兒喝;只要誰家家裡有喝酒的壇場,他總是不請自到。他怕串門兒撲空,就利用起自己的優勢來——他算卦相當準;能算出來誰的家裡喝酒,並在什麼時候開始,他能準時到場。每到一處,他便大大方方地坐下來,總是樂呵呵地說:「我的運氣真好,來得正是時候,來,咱們一醉方休。」那架勢就像喝自己的一樣,言辭上也不帶絲毫款意。

日子長了,直喝得人們哭爹叫娘,怎麼也想不出絲毫的躲避辦法來,只能是苦苦忍耐。因此,給他送了個雅號叫「聖賢愁」。

有一天,八洞神仙在雲端閒遊,路經這裡,聽見凡間為李淳風的串門兒喝酒愁得喊爹叫娘,都有點兒忿忿不平起來,都想下來治一治這位不速之容。後來鐵拐李對呂洞賓說:「就咱倆下去就夠了,不必興師動眾。」於是其它神仙就讓他倆下去,其他的神仙仍然駕雲而去。

這二位神仙搖身一變,變成兩位客商飄然來到人間。他倆在當村的涼亭里擺下了酒罈場,鐵拐李拔開了酒葫蘆,剛倒下兩盅還沒開始飲用,「聖賢愁」就來了。他又是那句老話:「我的運氣真好,來的正是時候,來,咱們一醉方休!」呂洞賓把手一揚:「慢,咱們今天酒是要喝,但得有個條件:每人作一首詩,咱們以詩伴酒。」

「以什麼為題呢?」鐵拐李似笑非笑地問呂洞賓。

呂洞賓用諷刺的口氣說:「題目就定為『聖賢愁』吧,『聖賢愁』這三個字,咱們三個人每人用其中的一個字作一首詩,詩里要點明下酒的菜,菜要在身上取。在形式上,詩為四句一首,第一行為6個字,二、三行,每句各為7個字,第四行為8個字。誰先吟吟呢?」

鐵拐李說:「我吟「聖」字。鐵拐李的詩是這樣寫的(那時沒有簡化字,都用繁體字。)

耳口王,耳口王,

壺中有酒我來嘗,

因為沒有下酒菜,

割下來鼻子表衷腸!

隨即割下了鼻子,放在碗里,十分自負地說:「來,就上喝!」

緊接著是呂洞賓:「我作中間的賢字。」詩是這樣吟的:

臣又貝,臣又貝,

壺中有酒我來醉,

因為沒有下酒菜,

割一隻耳朵香又脆!

隨即用刀子割下一隻耳朵,他神氣地瞟了一眼李淳風說:「來,就上喝!」

最後丟下了一個「愁」字,再沒有選擇的餘地了,只能是李淳風的了。鐵拐李和呂洞賓相對一笑,意思是看他這個聖賢還愁的傢伙割什麼。可是李淳風不慌不忙,吟開了「愁」字。詩是這樣吟的:

禾火心,禾火心,

壺中有酒我來斟,

因為沒有下酒菜,

抵一根頭髮表寸心!

隨即把頭髮揪下一根,也照著他倆的口吻說:「來,就上喝!」

這時候,鐵拐李可震怒了:「我倆一個割了鼻子,一個割了一隻耳朵,而你才揪了一根頭髮,沒那麼便宜吧!」

李淳風笑著說:「這也是遇上你們二位了,否則我是一毛不拔!」

——白世寬

END

《鄂爾多斯民間故事集萃》由王生榮、張彩雲策劃、主審,何知文主編。作為東勝區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的一部分,《鄂爾多斯民間故事集萃》是精選了31位作者的340餘篇作品編輯而成的。該書分門別類,通過「地名趣聞」、「神話傳說」、「民俗花絮」、「生活光碟」、「史海浪花」、「宦海剪影」、「笑話攬勝」、「智者巴拉根倉傳奇」、「笑星楊三換的故事」和「動物故事」十個欄目,從各個角度廣泛、全面地搜集整理了鄂爾多斯民間故事,是名副其實的鄂爾多斯民間故事的集萃之作。

經編審人員同意,我們擇其作品並將陸續在「東勝發布」刊發,通過網路傳播,讓更多人讀到這些樸實生動的鄂爾多斯民間故事,深切感受鄂爾多斯的燦爛多彩的文化。歡迎廣大讀者及網友持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