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影評大佬的毒舌小詞典:關於好萊塢電影的「吐槽大會」

影評大佬的毒舌小詞典:關於好萊塢電影的「吐槽大會」

本文摘自《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美]羅傑·伊伯特著 費曉熠譯,文化發展出版社,2018年4月版

自 序

為什麼人類會產生評論的衝動?一千個人會有一千種答案,而另一些人則完全沒有評論衝動。每當回顧身為影評人的心路歷程時,我都會將德懷特?麥克唐納在《時尚先生》雜誌上的專欄作為最初影響我的源頭。在20 世紀50 年代晚期和60 年代,《時尚先生》是美國最棒的雜誌,簡直像我的人生指南一樣。當時麥克唐納的文章觀點犀利、觀點刻薄、標準苛刻,同時卻又非常有趣。

不過細想一下,源頭似乎還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的雜誌。那就是在20 世紀50 年代對美國產生過巨大影響的《瘋狂》雜誌。在沉悶冷靜的艾森豪威爾時期,《瘋狂》雜誌、鮑勃和雷(Bob and Ray)、斯坦?弗雷伯格、倫尼?布魯斯等雜誌或人士曾在評論界掀起一股諷刺作品的潮流。那時我每周要進電影院一兩次,並從《瘋狂》雜誌的電影諷刺專欄上認識了俗套情節(clichés)、刻板形象(stereotypes)、必備之戲(obligatory scenes)、標準對話(standard dialogue)、荒誕的情節展開(preposterous plot developments)等一系列名詞。在觀影過程中,我開始運用學到的這些詞評論影片,等到了中學時期,這儼然已成為一種習慣。

或許當年那一期期古老的《瘋狂》雜誌,便是最初孕育這本電影小詞典的溫床吧。許多年後,已經身為《芝加哥太陽報》(Chicago Sun-Times)影評人的我坐在打字機前,為星期日的專欄撰寫二三十條「毒舌詞條」。為什麼要寫這種詞條?因為當時復興諷刺影評的傳統似乎是個好創意。最近我在把一些早期的評論重新掃描成電子檔,突然有了一個發現:無論最終給出的是好評還是差評,我的出發點永遠都落在一部電影是如何遵循類型慣例(generic conventions)上面。這大概也是我一貫的思路了吧。

就這樣開啟第一個專欄後,我的影評越寫越多。從1986 年開始,我每年都會出版影評合集,而毒舌詞條也出現在了每一本合集中。另外,熱心讀者們也開始投稿,發來他們自己編輯的毒舌詞條。1991年,我的影評和毒舌詞條被CompuServec 收錄上網,Showbiz論壇也為我開設了一個論罈子版塊。昔日涓涓細流,今成浩浩江海(這樣的俗套情節可以有)。

1994 年,《伊伯特毒舌小詞典》(Ebert』s Little Movie Glossary)第一版成功付梓,隨後又以《好萊塢陳腔濫調小詞典》(The LittleBook of Hollywood Clichés)為名在英國出版。同時我也收到了更多來自讀者的投稿,並開始在專欄《電影問答人》(The Movie Answer Man)中隔周發表一條新詞條。

所以現在,我有了這本新版的《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影評大佬羅傑?伊伯特毒舌小詞典(升級版)》(Ebert』s Bigger LittleMovie Glossary)。新版本的內容比初版多了將近一倍,當然大部分的原版詞條都被保留下來(一個沒有「水果攤!」[Fruit Cart]和「反派死於話多之誤」[Fallacy of the Talking Killer]的版本還有什麼意思?反正我是沒興趣)。新版本中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內容來自讀者投稿,其中有幾位是相當多產的讀者,我必須要向他們表達誠摯的謝意。

毋庸置疑,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娛樂大眾。不過或許也可以讓電影導演們感到羞愧,從而避免作品中出現這樣的陳腐橋段。其實已經有不止一部電影諷刺過「水果攤」現象了,我也在期待「小詞典」一書被拍成電影的那天。我常常在想,一部全片上下塞滿了陳腔濫調、原型人物和刻板形象的電影會是什麼樣?然後我意識到,這樣的電影不是差不多每周都在上映嗎?話說回來,「毒舌小詞典」系列會有第三版嗎?誰知道呢。觀眾投稿還是絡繹不絕。你們可以將自己的詞條寄給我,地址是:《芝加哥太陽報》,401 N. 沃巴什,芝加哥,60610。或者給我發郵件, 郵箱是:74774.2267@compuserve.com。新的詞條會同時刊登在《電影問答人》專欄和其他305份報紙上,並可在CompuServe網站或者www.sun-times.com/ebert上查看電子版。

在這本書付梓的過程中,我失去了我的同事和好朋友吉恩?西斯克爾。吉恩也為此書提供了詞條,並發明了經典的「西斯克爾測試」:如果讓一部電影的所有演員坐在一起吃午餐,然後把此情此景拍成紀錄片,電影本身可以做到跟這部紀錄片一樣有趣嗎?我想這是每一個電影人在啟動新項目之前都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

內容簡介

《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美]羅傑·伊伯特著 費曉熠譯,文化發展出版社,2018年4月版

這是一本由美國蕞具影響力的影評人羅傑·伊伯特策劃編纂的諷刺影評「吐槽大會」,以小詞條形式收錄人們對類型片陳腐俗套的幽默吐槽。如果你愛看好萊塢電影,就一定能理解書中的毒舌嘲諷——很多用爛了的人物形象、視聽元素、情節模式、宣傳詭計,到今天為止還在無腦地自我複製——這種把觀眾當傻子的行為,不抗議怎麼行呢?

本書包含一千多個毒舌小詞條和四篇文章,是三十年來各國觀眾、影評人甚至影視公司高層人士犀利調侃的結晶。幾乎所有好萊塢類型片爛梗和商業操作伎倆都沒能逃過本書的「攻擊」,驚悚片《本能》《致命誘惑》、動作片「虎膽龍威」系列等更是頻頻「中槍」——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讓電影創作者冷汗直冒、謀求創新,讓影迷明辨高下、大呼過癮。

(本文為騰訊文化簽約的合作方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文好書 的精彩文章:

五百年後,文學史將怎樣談起李敖
阿克巴大帝,開啟伊斯蘭教文明與印度教文明相互交融的新時期

TAG:華文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