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道醫,葯食同源

淺談道醫,葯食同源

歷代食療的寶貴經驗
食療就是根據患者的需要,合理調配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素,並經過科學的烹調,使其在疾病的治療、康復過程中起到輔助作用。道醫食療不同於現代醫學中的營養學和飲食學,它是在道醫基礎理論指導下,總結了歷代食療的寶貴經驗而形成的,具有鮮明的中醫學特點。
歷史悠久 葯食同源
食療在中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的食療,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相傳商代人伊尹善於烹調,他所用的某些原料,如姜、桂之類,既可調味,又可做藥用,有時用烹調的食物進行治病,並由此創造了治病的湯液,故古代有「葯食同源」之說。
營養均衡最重要
在中國現存最早的有系統地記錄醫學理論和實踐經驗的醫書《黃帝內經》中,對飲食的配伍、飲食對五髒的影響及其治療作用有很多的論述,提出了「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的觀點,這是一個相當科學的配膳原則。經歷了數千年的完善、充實、提高,道醫學在飲食治病防病、養生、保健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將這些經驗運用於現代疾病的康復和強身保健中,有著很好的實用價值和療效。
食療也需辨證
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療學的一條基本原則。這一原則貫徹於多種道醫療法的應用之中,如湯藥治病、針灸推拿,同樣也體現在食療中。在食療的辨證時,要特別注意虛實、寒熱。根據病「證」的不同,分別給予不同的飲食治療,「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對虛證應給予補養的食品,但還要注意區別是陰虛還是陽虛。對陽氣虛弱的病證,應該甘溫益氣,以使陽氣旺盛;而對於陰精虧損的患者,則要用厚味之品補益精血,以使陰精充實。同樣,對於實證要注重辨別是哪種實邪。如病由熱邪引起,要給予清涼的飲食,如西瓜、鮮藕等;如病證由寒邪所致,就要用溫熱的飲食,如乾薑、羊肉、紅糖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疾病的真相是什麼嗎?
4.07:內部分析一個機構投資者如何第一時間知道醫藥公司信息?

TAG:道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