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菜根譚》中感知生活

從《菜根譚》中感知生活

【日簽】

(設計部設計)

聽靜夜之鐘聲,

喚醒夢中之夢;

觀澄潭之月影,

窺見身外之身。

——《菜根譚》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簡煉明雋,兼采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菜根譚》的內容是儒家通俗讀物,采儒、釋、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學、禪學為核心,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大道,同時由於它融處世哲學,生活藝術,審美情趣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奮發向上的中國文學作品。

洪應明,生平事迹不詳。據推測,他很可能是金壇縣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隱士。該書成書和刊行的時間可能在萬曆年間的中後期或末期。這時,神宗皇帝治國無道,宦官專權,朝綱廢弛,黨禍橫流,由嘉靖朝開始顯露端倪的內憂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來,有識之士的思想異常沉悶,無法從當時十分激烈的社會矛盾中解脫出來,於是就會有人形諸筆墨,表達時代的心聲。

《菜根譚》將重構社會文化心態的起點放在每一個社會成員的自身修養之上。他要求人們「昨日之非不可留」,一旦堅持這些錯誤,不加以徹底改正,那麼,終有一日,死灰復燃,阻礙自己對事理、天理的追求,因此,在閑暇無事之時,就要認真反省自己是否有不純雜念存在。士人一旦具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能獲得無窮無盡的智慧妙用,若有人能「一念常醒,才避去神弓鬼矢」,免受傷害;若能「纖塵不染,方解開地網天羅」,獲得真正的自在。因為「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兢」,那種時而狂熱,時而沮喪的世俗之情自會清除。

圖文來源於網路

責任編輯丨陳雪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審讀書人 的精彩文章:

這些世界著名廢墟,原來都是什麼樣子
渴望被理解的心情,才是你要表達的內容

TAG:南審讀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