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軍的遠期戰略規劃,將目光瞄準2025年戰爭?

美軍的遠期戰略規劃,將目光瞄準2025年戰爭?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繼續給大家連載20年前解放軍出版社的專著《戰爭離我們有多遠: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






如果說研討會是知識和理論的創新,模擬是思想、觀念和想定的虛擬實現的話,那麼規劃和計劃則是具體實施的宏偉藍圖。沒有正確的、超前的預測和理論指導,就不會產生正確的方案、設想和想定,方案、設想和想定再正確、虛擬現實和未來模擬再逼真,也無法直接貫徹於實踐之中,只有通過規劃,計劃才能全部落實和得以貫徹執行。所以,新軍事革命從總體上來看,是一種規劃未來的藝術。




美國的軍事未來學研究




美國非常重視軍事未來學研究。1992年左右,美國三軍制定的戰略和規劃,都是立足於80年代服役的現有裝備,著眼於2010年前的作戰需求而制定的,美國人管這樣的規劃叫做「明天的」戰略。1995年開始,美軍著手研究「後天的」遠期戰略和規劃,要求未來時段掌握在2025年左右,地緣政治背景和假想敵設定一個與美國力量相當、具有戰略縱深和人口眾多的挑戰者(如中國)。遠期規劃和軍事革命研究都由國防部辦公廳基本力量評估處發起,各軍種參加實施,規劃側重於戰略、戰法和編製,著眼點是打贏未來較大規模戰爭和戰役行動,不是解決小型戰鬥和完成維和任務。此類遠期規劃要求形成制度,定期審查修訂,滾動發展,以保證軍隊建設有明確的方向。







美國陸軍1996年2月開始研究2025年的戰爭和2010年以後陸軍發展框架,初步概念為:從美國本土進行戰略機動,避免消耗戰,主宰機動,但更加強調機動與精確交戰應有適當平衡,在無事先準備的環境下保護和維持部隊,在必要時擴編部隊。作戰特點是:在基層合成地面與空中力量,能進行長達幾周的獨立作戰;能夠恢復火力、指揮控制能力、後勤支援等戰鬥效能;所有操作系統都是戰鬥部隊固有的;依靠機動、建制武器、隱身和態勢了解進行自我保護;利用信息,使用建制和非建制武器與敵人交戰。






美國海軍1995年9月成立遠期規劃委員會和戰略研究小組,試圖創造出像航母、核潛艇那樣曾導致海戰發生革命性變化的新概念。已經初步研究出5個概念,打算選擇其中的一、兩個進行實驗。美國海軍在《後天的海軍-對未來的技術設想》和《後天的海軍》白皮書中提出,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任務仍將是為陸軍和空軍行動準備戰鬥空間,確保投送大量的只能從海上運送的器材和資源。在開戰初期,由於得不到其他軍種和盟國的武器或監視支援,所以需要進行獨立作戰。未來海軍將在「指揮、控制和監視,主宰戰鬥空間,投送力量和保持力量」這四個關鍵領域內提高作戰能力。





美國福特航母





美國空軍1995年9月開始進行為期18個月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戰略設想:空軍應能在2025年具備空中和空間優勢,以及全球攻擊、快速全球機動、精確交戰、信息優勢和敏捷戰鬥支援等6項能力。據此,設計未來空軍的各種編製體制和兵力結構形式,打算將預備役人員的數量擴大到占現役人員數量的一半,並於1997年初完成《遠期規劃》和《全球交戰》兩個文件。






軍事革命是一場巨大的改革運動,它不僅需要對部隊現役武器裝備進行改進和提高,而且還要對編製體制、作戰樣式和方法等進行必要的調整。改革是一項開創性的事業,儘管在理論方法上作過許多詳盡的論證研究,但誰也無法保證其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因此,為了穩妥起見,美軍在進行大規模改革之前,習慣於先抓一兩支部隊進行局部實驗,以便取得經驗後再行推廣。




美國海軍和空軍屬於高技術軍種,在數字化和網路化方面早就處於領先地位,所以沒有必要搞什麼實驗。美國陸軍還是工業時代的機械化部隊,數字化對步兵、炮兵和裝甲兵而言還是件新鮮事,所以需要進行一些特別的訓練和改革。




美國陸軍「21世紀部隊」




根據美國陸軍「21世紀部隊」發展規劃,在1996年6月,將數字化系統配備一個旅,1997年進行21世紀特混部隊作戰試驗,1998年組建一個數字化師,1999年組建一個數字化軍,到2010年陸軍部隊全部實現數字化。根據這項漸進的發展計劃,美國陸軍決定選擇合適的部隊配備最先進的數字化裝備開展野外實驗,及時進行作戰評估,確定先進技術,修改作戰方案和作戰編製,最終產生最佳兵力結構和作戰方法,使軍事能力達到最佳狀態。






1995年,美陸軍第4步兵師第1旅被選中作為「21世紀部隊」的實驗部隊。實驗部隊的裝備主要是在現役裝備基礎上加裝商業型、商業加固型和純軍用型數字化裝備改進的,最初確定實驗的新概念和新技術有200項,一年後減為92項。實驗部隊已經在42種型號、900多個平台上安裝了5000件通信和計算機裝置,並為指戰員開設了1萬次裝備訓練課,這支部隊1997年3月在國家訓練中心進行了演習。1998年後,將根據這支部隊的實驗情況來確定未來陸軍師的裝備和人員編製。







美國海軍陸戰隊和陸軍一樣,屬於地面部隊,所以數字化程度比較低,在這次軍事革命中也屬於最積极參与數字化部隊建設的一支生力軍。90年代初,海軍陸戰隊制定了「海龍」計劃,強調「分散的、獨立的和相互協調的陸戰部隊同遠距離海上後勤和火力支援部隊及時連接。」「海龍」計劃將使陸戰隊具有「指揮和協調、火力與瞄準、靈活機動、生存能力、維持能力、人員訓練與教育、生化事件響應、運用非致命技術」等8項功能,所設想的戰術是滲透和騷擾,召喚精確火力實施遠程打擊。







1995年10月,海軍陸戰隊成立「司令員作戰實驗室」,打算通過利用一些新技術和新思想,發展和實驗適合未來戰爭需要的新型作戰概念、戰術、編成、訓練和教育方法。計劃在5年內進行三個階段演習:1997年2月進行為期15天的「獵手勇士」演習,實驗小部隊生存能力、為間射火力指示目標、運用非致命技術等戰術行動。1997-1999年間進行「城區勇士」演習,實驗在城區中的目標捕獲和使用精確間射火力、通信,運用非致命技術、機動戰等能力。1999-2001年進行「大腕勇士」演習,實驗在重大衝突中,遠征大部隊的指揮協調、下一代火力支援、遠程戰術空軍機動、戰役欺騙等軍事行動。





——本文摘自《戰爭離我們有多遠:


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


第一部:潮起潮落。第4章:以知識為基礎的軍事革命。P52


截稿至:1998年10月。 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次印刷









局座召忠


                 微信號:zhangzhaozhong4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局座召忠 的精彩文章:

美軍「阿帕奇」直升機交給三哥生產?怕是要摔成印度「飛餅」
核動力巡航導彈究竟是怎麼回事?

TAG:局座召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