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陷入險境時,這樣求救更加有效……

陷入險境時,這樣求救更加有效……

你知道

什麼是

責任分散效應嗎?

近日,多段大學生被社會人士強行拉上車的視頻在微信群、朋友圈中瘋傳。這些視頻在各地的大學生群組中都有出現並且附上了當地學校的名稱。

據警方澄清

被拉上車的雙方為朋友關係,事發原因是女生喝醉酒對於男方想送其回家的行為作出反抗,並無所傳的人販子、傳銷組織拉人等行為,並表示希望廣大群眾不要以訛傳訛。

然是假的,但剛剛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還真的被嚇到瑟瑟發抖呢。

實上,大學生遭到非法人身侵害的新聞不在少數。

2014年8月9日

20歲的重慶女大學生高渝,錯上陌生人的車後失蹤多日,後被警方證實已被人殺害。

2014年8月21日

一名女大學生在濟南火車站誤上一輛黑車,被黑車司機綁架、囚禁4天,期間遭多次毆打、強姦、性虐。25日,女大學生趁犯罪嫌疑人做早飯不備,偷偷使用手機發出了求救簡訊。濟南警方接警後,僅用兩小時便將犯罪嫌疑人抓獲,同時成功解救受害人。

2017年7月14日

誤入傳銷組織的東北大學畢業生李文星的屍體在天津靜海區被發現。

所以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這些問題有所防備

現在假如我們不幸陷入傳銷組織

在傳銷人員帶我們出道繁華的大街時

我們應該怎麼求救呢?

大叫「我被傳銷組織抓了」以獲得路人的關注最後獲救嗎?

注意,其實這可能並不是最有效的求救方法,而且往往可能使犯罪分子做出過激反應而失掉最好的求救機會。

們可能是這樣想的,大街上那麼多人,肯定會有熱血青年、鐵血中年對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的吧。但事實可能恰恰相反,問題正是出現在人多上面。心理學上所謂的「責任分散效應」或許可以幫你解決這些疑惑。

責任分散效應(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也稱為旁觀者效應

是指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是單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作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

國有句俗語叫做「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正是對這種效應的有力解釋。當一個人遇到緊急情況時,如果只有他一個人能提供幫助,他會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對受難者給予幫助。如果他見死不救則會產生罪惡感、內疚感,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價。而如果有許多人在場的話,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由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每個人分擔的責任很少,旁觀者甚至可能連他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也意識不到,從而產生一種"我不去救,有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

你遇到危險的時候,或許人人都有一顆想救你的心,但是在一群人之中,尤其是在救人也要承擔風險成本的情況下,人們往往會不約而同地產生這樣一種念頭「他呼喚可能的並不是我,現在比我強大的大有人在,肯定會有人去救他的」,當人人都產生這種念頭的時候,最佳救援時機或許就過去了。

以,無論遇到溺水好,被犯罪分子強行帶走也好,我們最好的選擇就是向著人群中某一個看起來比較高大威猛、比較有正義感的人求救,不要漫無目的地呼救,不是別人不想救你,而是別人也許在等待著一個美國英雄式的人物去救你,而我們無法承受這種等待的後果。

文案|陳永盛

編輯|湯倩倩

審核|宣策部

長按識別右側二維碼

關注

華師經管朋輩心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師經管朋輩心協 的精彩文章:

TAG:華師經管朋輩心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