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北大校長許智宏:轉基因不可妖魔化

北大校長許智宏:轉基因不可妖魔化

許智宏教授系著名植物生物學家和原北京大學校長。他也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和研究員。Shanghai Daily 於近日發表記者採訪許智宏教授報道「GM debate needs grounding in science」。

Q:轉基因作物的全球趨勢是怎樣的?

A:轉基因作物已經廣泛種植近20年。從1996年美國首次種植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增加了100倍,截止2012年已經達到1.7億公頃,這個面積是中國農田總面積的1.4倍。

儘管人們對轉基因問題觀點各不一致,轉基因作物還是得到了迅速應用。轉基因作物的應用過去主要在北美,但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像印度、巴西和阿根廷也加入了這一行列。中國過去排名第二位,但已經被許多其他國家超越。(譯註:中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目前位於美國、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之後,居第六位。)

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稱,在最常見的種植作物中,全球81%以上的大豆,64%的棉花,29%的玉米和23%的油菜(用於制油)來自轉基因種子。

全球目前種植轉基因作物的29個國家和地區現在已經開始了轉基因產品的商業化。在美國大約95%的大豆和75%的玉米是轉基因的(譯註:據美國農業部最新數據, 2014年美國轉基因玉米佔有率達93%)。他們已經獲得政府部門的批准且經研究證明無害。

這方面歐洲較為保守,但轉基因作物仍在其中一些國家被種植。歐盟許可進口來自美國等國家已獲正式批准的轉基因產品。所以全球範圍內轉基因農業一直呈上漲趨勢。

Q:有人問:「轉基因作物對人類是安全的嗎?」您對此怎麼看?

A:爭論「轉基因植物是否是安全」沒有意義,應該具體案例具體分析。基因工程技術本身是中性的,安全與否取決於引入或修改了什麼基因。雜交育種通常也是這樣。轉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取決於轉入的特定基因起什麼作用。

例如,Bt抗蟲蛋白在中國被廣泛被翻譯稱為「毒蛋白」,但事實上有許多不同的Bt亞種。他們分別專門地殺死不同類型的昆蟲。能殺死棉鈴蟲的Bt蛋白對其他昆蟲如蚊子或蒼蠅無效,更不用說會對其他動物甚至人類起作用。

Bt蛋白被引入到轉基因大豆和玉米中。因為許多人懷疑其具有毒性,科學家們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測試。據美國環境保護署公布的測試結果顯示,正常個體的人一次性食用200克來自轉基因玉米MON 810(譯者註:這是孟山都公司開發的一個轉基因品種,目前被6個國家批准種植、約20個國家被批准用於食品)的純Bt蛋白仍然是安全的,也沒有證據表明它能傷害我們的生殖系統。但是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測試及其結果。許多其他類似測試數據可以證明,已被批准的轉基因作物是安全的,但很少有人知道該到哪裡找到這些數據、這些數據的含義是什麼。

Q:您對支持或反對轉基因的爭論怎麼看?

A:轉基因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整個世界都備受爭議。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學和生態學研究所以及中國植物生物學學會每年都會在世界植物日舉辦活動,向公眾介紹植物科學,包括轉基因技術。活動取得了效果。

但中國人口眾多,人們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關鍵是我們應該把爭論或討論建立在科學和理性的基礎上,而不是將其政治化。

一些媒體對轉基因技術進行了妖魔化報道。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國內的科學家都不願意參與爭論。如果有人支持轉基因作物,他/她將被貼上「漢奸」的標籤。而一些人甚至聲稱,轉基因技術禍國殃民,會滅種。這很不正常,類似於1966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發生的現象。支持或反對是由於不同的原因。歐洲對轉基因表現得非常保守,但那裡的爭論是基於科學數據和證據的。

在許多情況下,轉基因可以解決具體問題。番木瓜環斑病毒能給木瓜帶來毀滅性的破壞,殺蟲劑對它毫無作用。這種病毒造成的破壞可在10年里使木瓜產量減少90%以上,從而摧毀夏威夷及全世界的木瓜產業。如果具有病毒抗性的轉基因木瓜沒有被研發出來,我們今天就可能吃不到木瓜了。

轉基因作物不僅具有抗蟲性或耐除草劑特性,在未來還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科學家們正在進行研究,為小麥和楊樹等作物引進耐旱或耐鹽基因。

Q:轉基因作物對環境會產生威脅嗎?

A:轉基因作物的一個重要的環境效益是可以大量減少農藥的使用。在美國,過去10年里得益於廣泛種植轉基因作物,農藥使用量大大減少。中國的情況也一樣。在中國,棉花曾經是噴洒農藥最嚴重的作物,但在種植轉基因棉花後,殺蟲劑的使用量已經下降了80%。

中國每年消耗的農藥和化肥超過它們全球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中國的耕地面積小於美國,但中國比美國更多地使用殺蟲劑和化學肥料。中國的農業污染佔了全國污染總量的一半。

因此,減少農藥的使用是改善環境的有效途徑。

科學家們正在進行研發需要較少肥料的高效固氮作物,在未來肥料的使用也將會減少。

實際上人們更擔心未來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條件。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哪怕1攝氏度,主要農作物產量將至少下降10%。儘管一些作物會逐漸適應未來的氣候,但這對人類來說太慢了。基因工程可以幫助我們開發可以更好地適應極端天氣條件的農作物,或讓一些有潛力的野生物種更好地為我們的未來生活服務。

Q:中國在轉基因糧食的商業應用方面有明確的路線或計劃嗎?

A:總的來說,在中國轉基因作物的發展正在穩步向前,不過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但不管怎樣,轉基因棉花還是在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功。

19世紀80年代末棉鈴蟲的危害使中國的棉花產量減少了一半,連殺蟲劑都毫無作用。

當時,美國科學家開發了Bt棉花來抵禦害蟲。孟山都公司試圖將其技術以相當高的價格出售給中國,但是中國科學家們開展了自己的研究,之後中國有了自己的Bt棉花。

現在中國超過80%的棉花是基於自己的生物技術。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生物技術,那麼我們就會被外國公司控制,正如今天的印度。印度的棉花種植採用了美國的轉基因技術,但沒有自己的專利。這就是為什麼它嚴重依賴美國公司。

轉基因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它在食品安全或環境安全等問題上需要進一步的科學討論。這就是為什麼在大多數國家轉基因作物的應用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

中國對轉基因的管理甚至比美國還要嚴苛。

在美國,如果一個公司獲得了其轉基因作物的安全證書,就等於被批准生產了。但在中國,在獲得安全證書後公司還需要獲得其他各種文件,如品種審定證書,農作物種子管理許可證和經營執照,才能種植推廣。業內人士需要三到五年時間來評估整個過程。

至於轉基因糧食的應用,仍然沒有明確的路線圖。在中國沒有人知道如何在獲得安全證書後取得轉基因糧食經營執照。這方面並沒有明確的規定。

中國已有的兩個轉Bt基因抗蟲水稻品種和一個轉植酸酶基因玉米品種的安全證書已經過期。但是沒有人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才能推動商業推廣應用。

一些國內種子公司投資了大量資金用於研發,但是現在的情況可能會澆滅他們的熱情。如果沒有明確的路線圖,公司就不會繼續推進。他們沒有信心增加投入,要知道企業在轉基因作物的研究、開發以及應用上發揮著關鍵的作用。

在我看來,轉基因的管理法規可以很嚴格,但需要清晰。目前在中國,轉基因作物的推廣應用已經成為了一個難題。

來源:上海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轉基因食品比非轉基因食品更加安全
國際罕見病日:水源性蕁麻疹,人居然會對水過敏?

TAG:科學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