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文物介紹——明孝靖皇后的羅地灑線綉百子衣

文物介紹——明孝靖皇后的羅地灑線綉百子衣

原標題:文物介紹——明孝靖皇后的羅地灑線綉百子衣


之前給大家講了一件定陵出土的文物——金蓋金托玉碗,今天我們將繼續介紹定陵文物,因為定陵地下宮殿出土了各類器物3000多件。首先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定陵的考古挖掘,實則為一個考古史上的悲劇。


1955年10月,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作為發起者,聯合了當時的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文化部副部長沈雁冰、人民日報社社長鄧拓、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所長范文瀾等人,聯名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成祖永樂皇帝的陵墓長陵,很快就獲得周總理的批准,儘管當時它受到了來自國家文物局局長、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鄭振鐸和副所長夏鼐等考古專家們的理性反對。據復旦大學教授高蒙河介紹,這次挖掘的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要找到下落不明的《永樂大典》,身為明史學家的吳晗對此極其看重。



1956年,當考古人員發掘定陵地宮,面對第一道石門後面的自來石時,最初無計可施,經過一番調查思考,終於從一本皇宮秘籍中發現了叫做「拐釘鑰匙」的開啟工具。將這種鑰匙插入門縫中,套住自來石,慢慢用力推動,自來石居然立了起來,漸漸與地面垂直呈90°角,眾人用力推動,幾十噸的大門轟然洞開。


定陵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中,絲織品應該是最具價值的。在定陵發掘之前,民間很少見到明代絲織品,存留至今的實物更是鳳毛麟角。定陵的整匹絲織品,每卷上都有「腰封」,寫著尺寸、時間、產地、質地,極為難得。然而由於經驗不足,考古人員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加入軟化劑,塗抹在半腐的衣物上,過了幾個月就全變黑、變硬、變脆。再加上當年的文物庫房太過簡陋,四面漏風,根本談不上恆溫、恆濕、避光,以至於後來出版的考古報告里,大多數絲織品只能呈現支離破碎的損壞狀態。



更大的傷害是,文革期間,以夏鼐為首的考古學家們被迫離開了崗位。已經打開的皇陵就那樣被擱置,大多數的珍貴布料和木料,被直接暴露於自然條件下,迅速乾枯腐敗。萬曆皇帝的金絲楠木棺材被扔到野外,讓農民劈了當傢具。萬曆和他兩個皇后的屍骨,更是被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



自1956年定陵發掘以來,十三陵一直沒有專業的文物儲藏庫,定陵出土的3000餘件文物在院內的普通平房裡經歷了近60載寒暑。1958年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鄭振鐸和副所長夏鼐(nài)先生隨即上書國務院,請求立即停止再批准發掘帝王陵墓的申請,周恩來總理批准了這一申請。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從此成為考古界的一個定規。1959年就原址建為定陵博物館。


直到於2015年11月19日,明十三陵「文物大搬家」工作宣布完成,定陵出土的3000餘件文物重回「地下」,搬入政府斥資3000多萬元修建的地下文物庫。今天我們介紹這件文物就是孝靖皇后的獨具天然神韻的羅地灑線綉百子衣,全稱「灑線綉蹙金龍百子戲女夾衣」。



灑線綉百子衣正面


孝靖皇后是河北宣化人,姓王,幼年進宮,為慈寧宮的宮女,侍奉萬曆的母親李太后。16歲被萬曆皇帝「私幸」後,為萬曆皇帝生下第一位皇子朱常洛,後被封為太子。母以子貴,王氏的地位逐年升高,被尊封為皇貴妃。但萬曆皇帝並不喜歡她,始終受著迫害,長期被幽禁著,痛苦不已。在她身患重病時,萬曆也從沒有去看望過她。直到臨死之前,朱常洛得到萬曆的允許,在王氏臨終時,才見到了自己的母親,但她已雙目失明。不久王氏悲慘地離開了人間。


王氏生前受到百般摧殘,後事也不順當。萬曆對王氏擇地安葬之事,也是極為刻薄的,依照萬曆本意,草草埋葬了事。但大臣們建議說,兒子是太子,還是應當按照皇貴妃的規格辦理。萬曆不理,一再拖延,以至長期不能下葬。最後安葬時,正值夏季天氣炎熱,棺槨又經十個月的停放,屍體早已腐爛不堪,只好埋在陵區內的東井附近。



明光宗朱常洛

萬曆死後,明光宗朱常洛登基,當了皇帝。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母親,想把母親葬入定陵內。但皇貴妃是不夠資格的,明朝的定製,只有皇后才得入陵埋葬。他想追封生母為皇后。不料,朱常洛是個短命鬼,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死去了。1620年,其子熹宗即位,尊王氏為皇太后,並把王氏的棺槨從天壽山遷來,和萬曆皇帝、孝端皇太后一起,葬於定陵玄宮。


300多年後,當考古工作者打開地宮石門、打開孝靖皇后的棺木、掀開平鋪的織錦經被時,驚奇地發現當年在凄苦中死去的王貴妃的殉葬品竟如此豐富,各種美妙絕倫的藝術品和價值連城的寶器,構成了一個色彩紛呈的珍寶世界,其中就有這件精美艷麗的「灑線綉百子衣」。



灑線綉百子衣背面


此衣前胸綉二龍戲珠紋,後背綉一正面龍,兩肩各綉一過肩龍;兩袖及前後襟綉百個童子嬉戲玩耍。這些童子神態各異,個個栩栩如生,情趣盎然。取其「宜百男子」之意,象徵著多福多壽的子孫,以示皇室子孫萬代永世興旺。衣上圖案按人物故事情節來分,共40個畫面,內容有觀魚、摔跤、摸蝦、沐浴、蹴踘、跳繩、放爆竹、捉迷藏、官員出行等場面,構成了一個色彩斑斕的兒童樂園。每個畫面都能恰當地抓住故事中最富有表現力的情節加以渲染,如「沐浴圖」,畫面上四個童子正演出一場鬧劇:一個裸體小男孩躺在木盆里洗澡,小夥伴手提噴壺為他澆水。洗的正愜意時,突然又跑來兩個孩子,將一根木棍伸進盆下用力上撬,頓時盆水四濺,浴童坐立不穩,急忙求饒。





這幅富有兒童生活氣息的畫面,表現出孩子們活潑、可愛的性格。又如「官員出行圖」:孩子們身穿長袍,頭戴烏紗,腰系玉帶,騎著竹馬,前後臣僚成群,有的扛旗,有的執傘,有的奏樂,有的鳴鑼開道,浩浩蕩蕩地招搖過市。整個畫面熱鬧而滑稽,嚴肅而可笑,把朝廷臣僚的形象和心態含蓄地勾勒出來。再如「打貓圖」:一童子捉住一隻貓,騎跨其上,左手按住貓頭,右手舉拳欲打,小貓口銜一隻蝴蝶,當是童子嗔其捕蝶,所以追打小貓,活現了童子的天真無邪。童子打貓這幅畫面,從兒童遊戲的角度,反映了明代自宮廷至民間寵貓之風盛行。這些嬉戲場面,表現了北方民間的風情和習俗。但圖案中的芭蕉以及童子洗澡等,又是以南方景物與習俗為原型,進行藝術加工而成。



此衣用絳紅線綉菱格花紋,然後再在菱格花紋上修主體花紋――龍和百子戲圖。這種刺繡法是京綉中最著名的灑線綉。灑線綉最早見於《天水冰山錄》一書,它是用雙股捻成彩色絲線在紗地上綉圖案,故稱「灑線綉」。除了用灑線綉方法之外,還大面積運用平針、盤綉以及金線、包梗線勾勒輪廓的技法,又具廣綉特色;而運用花線的搶針綉,又具有蘇綉特點。正因為這件百子衣的刺繡技藝吸收各家之長,才使整個服裝蕩漾著藝術的光彩和天然的神韻,增加了百子衣的藝術價值,成為明代刺繡工藝的傑出代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故事——伍子胥掘墓鞭屍
歷史故事——若敖氏之亂與楚莊王掌權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