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蝙蝠俠》系列為什麼可以火十年

《蝙蝠俠》系列為什麼可以火十年

在4套北影節的套票中,《蝙蝠俠》系列無疑是最火的,僅僅過了7秒,就全部售空。

今年是《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第10周年,無論從DC的宇宙還是諾蘭的歷屆作品中,都是無可替代的經典,還打破了續集必爛的「定律」,每過一段時間,大家又拿出來重溫。

為什麼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會有如此大的魅力?文章將分享導演諾蘭對蝙蝠俠電影的看法、攝影指導對「自然主義」的堅持,以及用IMAX技術的拍攝手法,並以小丑與蝙蝠俠,在審訊室對峙的那場戲為例,分析運鏡及打光設計。

從「現實」出發,導演諾蘭喜歡蝙蝠俠的原因

「你必須試圖讓觀眾沉迷於你的電影之中,並且相信這就是現實。」——導演諾蘭

「我在漫畫中看見的,只是一個平凡的世界。」同樣也是基於DC改編,但與蒂姆·波頓於1989年執導的《蝙蝠俠》不同,諾蘭認為蒂姆·波頓創造出了一個「蝙蝠俠適合的世界」,但諾蘭並不想這麼做,他打算用自己的方式,以「現實」為基礎,重新製作蝙蝠俠電影。

「我對蝙蝠俠很感興趣,因為他不是什麼超級英雄,只是一名普通人。」諾蘭說:「我想,無論在任何超級英雄之中,蝙蝠俠都是最黑暗的角色。因此,你要處理更多讓人感到不安的心靈元素。而我很喜歡電影中的黑暗動機——復仇,利用這點,可以發展很多有趣的故事。」

重視實拍的諾蘭,認為製作電影,不單只是為了講述故事,而是要讓觀眾深入研究,思考「為什麼蝙蝠俠要這麼做?」這有助於讓電影看起來更具真實性,以便讓觀眾投入劇情。

提倡真實影像呈現,崇尚「自然主義」的攝影手法

「就觀影體驗而言,我喜歡寫實的東西。」——攝影指導沃利 · 菲斯特

攝影指導沃利 · 菲斯特過去是導演諾蘭拍片時的固定班底之一,繼第一次合作的電影《記憶碎片》之後,兩人就開啟長期合作之路,《蝙蝠俠三部曲》也皆出自於他手。

新聞攝影師出身的沃利 · 菲斯特,追求自然寫實風格,不喜歡使用3D及過多特效,這點與導演諾蘭不謀而合。在拍攝《黑暗騎士》時,沃利·菲斯特也以現實主義為原則,試圖讓光線看起來更加自然。

「在設置工具之前,你必須先了解自然光,並懂得欣賞自然光的美麗。」沃利 · 菲斯特:「我的方法是直接到城市裡實地考察,看看芝加哥與倫敦這些城市的地貌和光線特點,並從中獲得對電影畫面的靈感。」像是在芝加哥取景時,沃利 · 菲斯特就利用街景鈉燈的橙色光線,進行許多測試,希望電影看起來可以更為真實。

開創性突破,用IMAX拍攝的電影

IMAX的尺寸大已經不用多說,但儘管IMAX拍攝可以捕捉到美麗的影像細節,但IMAX攝影機也較為笨重,增加了拍攝時的困難,當然,價格也不便宜。

諾蘭這個IMAX粉,還是選了IMAX攝影機,拍攝《黑暗騎士》的部分場景,如小丑搶銀行的開場鏡頭、電影中段的飛車追逐鏡頭......等。攝影指導沃利 · 菲斯特參照IMAX規格,使用65mm膠片與1.43: 1比例拍攝,使畫面更為壯觀。為了支撐IMAX攝影機的重量,製作團隊加強攝影底座的承重力,甚至製作了特殊的起重機,採用更堅固的裝置,讓攝影組能將笨重的IMAX攝影機,架在車蓋上及起重機上進行拍攝。

「我承認我是IMAX的粉絲,喜歡它遠勝過於3D。」沃利 · 菲斯特表示,諾蘭的電影有著豐富的層次感,在視覺方面,可以使用IMAX提升整體規模,使畫面看起來更為壯闊,而這也是他們希望《黑暗騎士》可以呈現的效果。

最經典的一幕:極具張力的審訊室鏡頭

「對我而言,最重要的鏡頭,就是小丑和蝙蝠俠的審訊場景。」——導演諾蘭

諾蘭表示,片中小丑和蝙蝠俠在審訊室對峙的鏡頭,是電影的重點片段之一。在對談過程中,通過運鏡及光線變化,呈現角色因話題而動搖的心態,表現對談中人物「力道」的轉換。

當小丑與警長在對談時,攝影指導沃利 · 菲斯特利用檯燈作為光源,讓小丑身陷黑暗之中,呈現驚悚詭異的氛圍。此時,小丑的話深深影響著警長,小丑成為控制話題走向的人;隨著燈光亮起,蝙蝠俠的出現,使小丑地位改變,蝙蝠俠成為對談中較有力量的角色,通過鏡頭方位變化,表現兩人在話題中「善」與「惡」的交替轉換。

蝙蝠俠出現後,環境亮度提升,諾蘭表示這是電影中第一次可以真正看到蝙蝠俠的場景,而重新設計過後的蝙蝠俠服裝,也能展現其紋理細節,使衣服看起來更寫實,觀眾也能深刻體會電影中的真實與殘酷。

其實這個畫面是一個很簡單的正/反打鏡頭。但這個鏡頭關鍵在於攝影機的移動。警長和小丑處在陰影之中,隨著兩人之間的對話越來越緊繃,鏡頭推進。但攝影機的運動很平滑,暗示著一切仍在控制之中。一切隨著蝙蝠俠的出現改變。一開始是標準的正反打鏡頭,但鏡頭開始變得晃動,暗示著開始失控。在鏡頭的最後一個部分,正反打鏡頭開始變為手持,變得更加不穩定。伴隨著音樂揚起,強調了小丑已經開始全面影響蝙蝠俠。

飾演蝙蝠俠的貝爾受訪時表示,因受到希斯·萊傑的鼓勵,電影中的審訊室場景,蝙蝠俠和小丑的打架鏡頭,其實是實拍。「正如你在電影中看到的那樣,蝙蝠俠開始打敗小丑,並意識到他不是一般的敵人。因為我越打越多,他越喜歡這種感覺。」貝爾回憶:「這和希斯·萊傑的行為非常相似,他有點聳恿我,我對他說:『你知道嗎?其實我不需要真的打你,即使我不這樣做,畫面看起來會一樣好。』但他只叫我繼續這麼做。」

「我認為任何優秀的演員,都會完全投入於角色之中,希斯·萊傑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貝爾說:「他是個很棒的角色,同時,他也是個很棒的人。」即使電影上映至今已事隔十年,但由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仍然活在我們心中。

「我有責任將我內心的恐懼,誠實地表達出來。」——導演諾蘭

「我認為製作續集電影最大的挑戰是要在第一部電影中發揚你的成就,同時不要放棄你為第一集創作的角色、邏輯和基調。」導演諾蘭表示,在製作續集電影時,觀眾除了希望能在第二集中,看見從第一集帶回來的元素外,還需要創新,必須在新事物與原有架構之間取得平衡,這是整個電影製作過程中,最重要的挑戰。

「作為電影製片人,我有責任創造娛樂效果,讓人們享受其中;但作為『表演者『,我也有責任誠實地將我的恐懼表達出來。」

身為重視「真實」的導演,《黑暗騎士》也圍繞著現實創作。無論是蝙蝠俠內心的恐懼,還是因小丑而動搖的人心,電影中沒有絕對的「善」與「惡」,導演諾蘭通過鏡頭呈現了這一點,或許這也是電影如此受到影迷喜愛的原因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心的快樂 的精彩文章:

董卿近照曝光,體型發胖,曾經瘦弱的原由讓人心酸

TAG:開心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