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累計銷量突破1億串,這家燒烤店就憑這一個字……

累計銷量突破1億串,這家燒烤店就憑這一個字……

把慢當成主動選擇,它會比快更快。

口述/ 葉東秀(管氏翅吧CEO)

整理 / 高雲鳳

編輯/ 喬禕

管氏翅吧在過去的時間裡一直很「慢」,十二年來我們只開了 20 家店。

這期間,我們放棄了很多「快起來」的機會,不論是加盟還是資本的介入。我認為在品牌在沒有足夠生命力的時候,跑的快就相當於自殺。就拿資本來說,一旦資本介入,我們的確會在區域擴張上面變得輕而易舉,但內功不完善的情況下,我們也很容易會被綁架,加盟也一樣。

然而,這種「慢」卻並不妨礙我們拿出漂亮的數字,截止到上個月,管氏的烤翅累計銷量突破了 1 億串,日均銷量每天達到了 3 萬串。

放棄其他品類,堅持打磨單品

當一個餐廳開業後,尤其是初具規模時,會遇到各種誘惑,比如增加產品品類來提高創收能力,但我們一直在思考,我們憑什麼能佔領消費者心智?這是始終要思考和回答的問題,我們時刻要讓消費知道我們是是誰,我們做什麼,我們提供什麼。正是基於此,我們願意把十二年的時間都投入在烤翅上,未來也一樣。

十二年來,管氏烤翅的名字我們從沒變過,包括雞翅這個品類我們也只有一款,很多人問我們為什麼不多開發其他口味?有人愛吃甜,有人愛吃酸,有人愛吃辣,我們可不可以推出蜂蜜雞翅?變態辣雞翅?我們的回答依然是:如果能把一款產品做成功,把一款產品打磨成熟,能夠走出北京,走向全國並走向全世界那管氏就已經很了不起。聚焦一款產品的投入,會讓單品的成功幾率也會很大,也會讓我們在單品上越來越有信心,並且在跟顧客的互動上,我們也是始終憑藉一款雞翅。

在這款雞翅單品上,我們進行過不下百次的升級迭代,管氏的內部小夥伴都知道:在出品上,為了提升品質我們可以不計成本。為了研發一款雞翅單品,為了選一款好的辣椒、孜然我們會跑遍全國;我們會不斷去嘗試使用哪種鹽、哪種蜂蜜更好;扒炭火時爐火深度要控制在 5cm ,必須要用亮火,木炭必須著透......我們不僅在原材料選擇和源頭上投入大量成本,還不斷地走訪各地參與各種美食論壇,產品論壇研討。除此之外,我們的創始人還成立了以他為核心的研發團隊,把更多精力投入在這裡,比如前兩天,我們剛推出的「雞翅 plus 」就是花兩年多研發的結果。

除了產品本身,為了能讓管理者的思想思維也能夠統一到這個層面,我們把門店考核業績指標也跟其他企業做了區分。在管氏,門店考核業績指標首先得看雞翅單品銷量,如果你店的業績很好,但雞翅單品銷量佔比低於公司預期水平,那也算不合格。

所以小到產品大到經營策略,管氏都在為了自己的單品保駕護航。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自己的雞翅單品越來越成熟並且被市場接受。

放棄更快擴張,努力練好內功

中國的傳統餐飲都是游擊隊出身,這種隊伍在創業階段會表現出極大的戰鬥力,所以很多傳統餐飲是在沒有任何管理套路的情況下做了起來,但隨著企業的發展,團隊規模越來越大,非正規軍會逐漸暴露出各種問題。因此 2016 年我們開啟了二次創業,即通過管理體系的導入和職業化的建設,讓企業成為正規企業,讓團隊成為正規劃團隊,能進行正規化作戰,這也我們才能具備門店複製和規模化發展的資格和可能。

那一年,我們還自己在順義買地蓋起了自己的廠房,這一投產將會解決我們產品的標準化和供應鏈的體系問題,也是為後期滿足管式京津冀地區門店的發展做準備,同時也是為管式未來做全國性規模化發展做一個探索。

我們都知道,武俠小說的高手,大概都經歷過一個漫長的內功修鍊的過程,餐飲也一樣,這是一個匠心出產品的行業。所以在很多「標準化」沒成熟之前,我們沒有資格快起來,我認為非常關鍵的在於兩點:

一個是產品。這麼多年來,無數餐飲企業都在嘗試規模化連鎖化發展,但失敗者居多,為什麼?因為產品的標準化是連鎖企業的基礎,但這恰恰是制約中國傳統餐飲的重中之重,管氏人很清楚這一點,也正是因為管氏的產品標準化還不成熟,所以我說我們沒有資格「快」。

一個是盈利模式,原有餐飲形態發生衝擊,市場環境變化時,每家企業都必須找到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我們也不例外,但直到現在我們在區域擴張模式上還沒思考清楚,是加盟還是合夥還是合作?這塊不成熟,光顧著「快」就是鸚鵡學舌東施效顰。

「慢」的主動選擇

一個餐飲品牌之所以能夠成長,一定是有自己的底層邏輯在。

大家都知道,所有做餐飲的,一開始都是源於一款或幾款產品,如何而來?源自於市場需求,並且它具備的基本特性是「不難吃」(你至少要問問自己好不好吃)。當我們找到了一款不難吃的產品,就進入到了產品的第二個階段:通過特定的渠道讓部分人進行嘗試。比如朋友同事等。從被部分人接受到被更多人接受,實際是產品自身不斷被驗證、修正,從而慢慢成長為一個成熟商品的必經之路。過程中,與食客的互動所取得的第一手資料,是產品走向成熟的原動力,也是我們把產品推向產品的信心來源,這一階段想盈利難,但尤其重要。

但實際我們都知道,很多人選擇餐飲,並不見得是源於市場調查的結果,很多人都是源於自身天賦或情懷,比如對餐飲獨特的愛好,才選擇從事餐飲,近年來出現了一些新餐飲人並不見得認可,他們可能會給予這款產品過多的感情色彩,從而使其出現價格上的短期暴增試問,這樣的產品我們自己會持續消費嗎?一款連自己都不會持續消費的產品,是很難取得更多人信任的。

管氏用了 10 年 1 個億的銷量來證明,管氏的雞翅單品是可以被市場接受的,並且能夠向市場推廣,有了這樣的結論和信心後,再加上市場推廣的現代化手段,將產品推向市場,如果大家能很好地接受我們的產品,我們也能收到很好的反饋,這說明我們的產品被市場接受。在這種前提下,才可以說我們的品牌真正建立起來。管氏 10 幾年來,一直就是在完成這樣一個底層邏輯的建設過程。

所以烤翅能成為管氏翅吧的品牌標籤,絕不是坐在辦公室憑空想像,更不是請專業人士來進行藝術加工,而是我們用了十二年用行為和行動的時間去堅守,獲得的認可。

我們開會總結自己時總會說:「所謂的戰略,就是事後分析所得出的『不能做的事』和『不得不做的事』。」我們十幾年來正是因為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有很清楚什麼不能做,也正是我們有所放棄,所以我們才會更加的專註,恰恰是12年的專註,又讓我們無暇分心做更多的事情,這是相輔相成的。

所以,我們的「慢」不是無所事事,而是有所選擇。我們必須承認,過去一段時間自己一直走的很慢,但也正因為我們走的足夠穩,未來在很多新路中,我們也不用總去回頭看,以此實現以慢打快。

掃我聽課!!!

更多課程盡在勺子課堂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勺子課堂 的精彩文章:

TAG:勺子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