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玉如謎的雙層白瓷

如玉如謎的雙層白瓷

CLOSE READING

看見 ? 認真

策展人|何春寰

藝術家|柯曉東 鍾維文 高建忠

開 幕 |4.14(周六)19:30

展 期 | 4.14-4.22

地 址 | 杭州市濱江區信誠路817號世茂中心2007室 / 7+藝術館

高 建 忠

2013於玩銀工房中山店成立個人工作室,同年8月,參與玩銀工房《變與不變》聯展

2014將工作室搬到新北市永和現址

2015於玩銀工房「有風景」發表首次陶瓷個展

2016參與北京官舍創意市集

現職李奧貝納廣告製片總監

編者按:

有一種活法叫「往死里活」,優秀的男性往往具備這種和自己「死磕」的品質,他們知道一條道走到黑之後,定會迎來亮光,這樣堅定不移的信念讓他們形象偉岸,彷彿無所畏懼的孤膽英雄。高老師應該也屬於這一族群,他鎖定「雙層」這個目標,與「瓷怕包空氣」這個禁忌搏鬥,在一次次膽戰心驚的實驗中完成個人的歷練。當我們捧起色白如玉的作品,傾倒在氤氳繚繞、變幻莫測的空間時,不善言辭的高老師或許會微微一笑,他做陶瓷已有十個年頭,現在是亮劍的時候了。

器物之用在於空,「空」服務著我們,我幻想著、實驗著、觀察著器物構築的純白色空間,雙層拉坯技法成了研究曲面與保溫功能的絕佳選擇,但也是一連串失敗與努力循環的開端。——高建忠

您是怎樣和陶瓷結緣的?

我此前一直在做商業廣告,它其實是一個蠻大的產業,每一個案子動用的人力、物力、金錢都非常大,這樣的工作一方面滿足了我對創意的熱愛,另一方面由於它是集體工作,我的很多想法會妥協、讓步,所以一直希望能做一個從頭至尾都由自己掌控的創作。

從小對手工還蠻有興趣,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關渡台北藝術大學有陶瓷的課程,很喜歡授課老師的作品,且那個學校的環境特別好,四面環山,陶藝教室就坐落在山邊,從教室往外看,可以鳥瞰整個台北市,城市四季的變化盡收眼底,於是就決定去那裡上課,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從2008年開始持續了五六年時間。

為何對雙層白瓷情有獨鍾?

十年來,基於不同的出發點,我嘗試創作過很多類型的陶瓷作品。2016年,計劃在鍾老師的玩銀工坊辦首次個展,於是開始思考作品要表達的東西。首先想到的是季節,從秋入冬,天氣慢慢變冷,這時候陶瓷作為日用器特別需要「隔熱、保溫」的功能,於是鎖定了「雙層」的形式。

然後思考造型上怎樣突破,大部分器皿中空的空間比較單調,我能不能讓它多一些趣味和變化?讓裝進去的食物和飲料有不一樣的呈現?瓷土的柔軟濕潤,在手拉胚型的過程中,沒有額外的支撐容易坍塌,雙層瓷正好可以相互支撐,給中空變化一些不可控可能性,於是觀念和功能貼合在了一起,成了正式發表的第一批作品。

從想法到實踐,困難重重吧?

剛開始創作時成功率只有20%,現在有60~70%左右。最大的困難在於雙層胚包了空氣,陶瓷最害怕包空氣,因為燒制過程土胚會收縮,比例高達12~15%,空氣被相應地壓縮了,壓力越來越大,加上里外乾濕度不一致,溫度的劇烈變化導致胚胎容易炸裂,失敗率高也是這個原因。

基於創作的原點,我必須讓它包空氣,所以前面兩年還蠻慘的,反覆實驗後才找到解決的辦法。做陶瓷的過程是內心的修鍊,最開始覺得土這麼柔軟的東西,你任何一個輕微的動作都可以對它造成影響,我應該很容易馴服它吧,通過雙層白瓷製作,我逐漸對材料產生敬畏之心。如果你心思足夠細膩,是可以聽到它的聲音的。

器皿中空的曲面怎樣來實現?

我盡量抽離手工的部分,讓空間自然形成流暢的曲面。雙層拉胚技法是里外兩層同時拉,感覺上同時拉兩個杯子,一個大杯子一個小杯子,當它們還在柔軟狀態的時候讓杯子上緣結合,這樣兩層胚裡面充滿了空氣,然後做造型,這時候胚薄的地方會擠壓出來,厚的部分不會變化,這個環節是土和空氣壓力的對話。

創作的過程也是我和材料的互動,不同天氣溫濕度的差異會造成材料的軟硬不同,當天我的體力和精神也會有變化,多次的失敗教會我,每一次做胚都會順著當時的狀態的去創作,這是兩者對話的關係,最終的造型是我和瓷土合作的結果。我的作品沒有任何一件是重複的,我是工匠,不是工廠,希望我做的每個器物都有它的個性。

你的白瓷釉色和質感都很特別。

我希望用最單純的釉色去表達空間,透過陽光的照射,裡面的曲面才會凸顯。白是一個基本的顏色,但白不是視覺的白,人的肉眼能分辨400種白色,西方的白是純粹的白,白到底之後所有的話都說死了,中國人會在白里加一點點不同的顏色進去。

釉料其實是土礦,土裡面有很多金屬成分,和釉色是相互影響的關係。釉料的配方花了大概兩年時間,配比的差別可能只有0.1毫克,直到視覺和觸覺達到我的要求。

我的作品是設定給人拿在手上使用的,觸感是研發釉色的關鍵,我不希望它是光潔明亮的釉色,我希望它是沉穩的,摸起來是溫潤的玉的觸感,舒服的,親近人的。

做陶瓷本來是業餘愛好,幹嘛這麼認真?

陶瓷可以流傳幾千年,它可以保留的時間是很長的,縱然破損了,碎片依然在流傳,所以在面對它的時候,我會選擇更謹慎、嚴肅,因為我們在學習過程做了很多不像樣的東西,就算砸碎了埋在土裡,它也不能降解,我實在不想讓這樣的東西變成萬年垃圾。

這些年學習陶瓷最大的收穫是讓我理解了,創作就是重新探索自我的過程,最終作品會如鏡子般映照透露自身的一切,而我能為創作所做的努力也只有修練自己一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7十ART 的精彩文章:

TAG:7十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