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人知道扶不起的阿斗,但並不知事情!

世人知道扶不起的阿斗,但並不知事情!

世人知道扶不起的阿斗,但並不知事情!裝腔當漢雄心從父親劉備」煮酒論英雄」之後的藉機偷身和到兒子劉禪」樂不思蜀」之後的苟延殘喘,可見件劉氏家族全身之法的一脈相承:但劉備舍魏伐地要吳有私無公,劉禪聯吳討魏公私兼顧,孰遷規智,不辯自明:劉備似英雄,劉禪是帝王據《三國志》載,「先主劉備,字玄德、涿郡縣人,本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年少失里父」,「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而又比少語言,喜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南年少爭附之」。雖然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又很貧寒,與母「販履織席為業」,但劉備自小即有雄心壯志。

樹下玩耍時,曾對同宗小兄弟說道「吾心必當乘此羽葆蓋車」,這與其祖劉邦當年見始皇威武盛況而言要「取而代之」的豪情壯志,似有相通。但縱觀劉備一生,雖然素以漢統皇叔自居,但在他身上更多表現出來的都是俠肝義膽的英雄豪氣,有討伐「曹賊」之心,並無匡漢興邦的帝王氣魄和胸襟,這裡有三個例子一是劉備在曹操與之「煮酒論英雄」之後藉機出逃。當時,劉備與董承歃血為盟(受詔),密謀除掉漢賊曹操,保衛皇權。為防曹操謀害,就下至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但當曹操邀之煮酒論英雄,並「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曹耳」時,劉備竟「吃了一驚」,不覺將手中的勺筷滑落地上,繼而又從容拾起筷子,辯稱驚雷所致,後又藉機出逃劉備一生五易其主,其「走為上」的兵法相當熟。

如果說,前幾次的出走均為了自保,為了韜光養晦的話,這次出逃則讓人明顯感覺到他對漢皇的不負責任二是稱帝前的「忠義」論調。當曹已經稱帝,以孔明為首的全體部下一致擁戴劉備繼漢統」皇位時,他卻大驚曰:「卿等欲陷孤為不忠不義之人耶?」,在孔明言之以理後,他卻「勃然變色「曰:「孤豈效逆賊所為!」這番言辭若非裝腔作勢,那隻能說明他劉備的骨子裡只願意當漢朝「忠臣」,而無意「稱帝」。

更無另立江由的雄心壯志,因為他竟將自己稱帝與「不忠不義和「逆賊」混為一談三是稱帝後意氣用事,劉備稱帝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置孔明等眾臣苦勸於不顧,哭哭啼啼地要為張飛,關羽復仇,「誓滅東吳」,即使趙雲規勸之」早圖關中、以討凶逆」,並曉之義理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願以天下為重。」但他卻決然答道:「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可見劉備將兄弟情義看得比江山社稷還重,其俠肝義膽最終導致兵敗江南。遺恨永安宮相比較而言,劉禪較他父親更深明大義,更懂全國之術,其氣量更大,眼界更廣,「事業心」更強。劉禪生於兵荒馬亂之中,先是差點兒斃命於糜夫人懷中,後又遭孫夫人「劫持」,若不是「趙子龍單騎救主」、「趙雲截江奪阿斗」。

其命休矣。也許正是這種危急兇險的生存環境鑄就了他珍愛生命,忍耐仁慈的秉性。易中天先生在點評三國時說劉備具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氣、英雄之魂、英雄之義,但無用武之地,筆者卻以為即使劉備有「地」,充其量也不過是位矢志的英雄,他缺乏的不是地,而是才,是綜合素質,而其子劉禪除了繼承了他求生之法、全身之道的全部「秘籍」外,還具有更大氣魄、更廣胸襟,更高「素質」。劉禪不是英雄,但他更像帝王,是一位明君。這裡也舉三個例子加以說明。第一、在處理君臣關係方面。在劉禪的隱忍和經營下,蜀漢的君臣關係非常融洽,首先是與大權獨攬的諸葛丞相的關係(下面將作專題來講),表現了一代「傀儡」帝王的若愚大智其次是與蜀漢老臣的關係。

劉禪對待與父親同代的蜀漢老臣十分尊敬,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他在軍事非常緊張的情況下,不忘追贈已故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趙雲等謚號,而將這些老將視為手足兄弟的劉備卻似乎沒有考慮到。最後是與孔明繼往者之間的關係。諸葛亮死後,按照其「遺囑安排,劉兜重用蔣、費、姜維,黃皓,為防止權臣專政劉禪以蔣碗為大司馬、費為大將軍,軍政分開、相互鉗制,即使在官黃皓專權的5年里黃皓也絕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宦官專權」:劉禪不過是拉官黃皓來與姜維抗衡:當姜維得知黃皓「專權」後,就徑直跑到劉禪面前奏曰。「

陛下今日不殺黃皓,禍不遠也」,而黃皓見姜維則「急避於湖山之側」。可見黃皓的權力和影響力是受到一定限制的第二、在處理君民關係上,劉禪雖不算「勤政」(因為有大臣輔助),但可謂「愛民」,因為民乃國之本。他並不主張急於攻魏,勸諸葛亮、姜維等主戰派不要盲目出擊,要把握時機,關心政局的穩定和老百姓的生活生產。諸葛亮死後,他馬上停止了耗費國力、勞民傷財的北伐,注意休養生息;他先後4次改元,分別號之建興、延熙景耀、炎興,表達了對國泰民安的祝福與祈盼他還特別體貼犯人,據《三國志》記載,劉禪在位41年里共大赦天下13次之多第三、在處理對外關係上。在劉備時代,由於諸葛亮親赴江東「舌戰群儒」。為聯吳抗魏打下堅實基礎,又因劉備與孫權之間的特殊親戚關係(劉娶孫妹為妻),吳蜀之間本應和睦相處協力抗曹,但劉備意氣用事,攻吳不勝,反被吳亡。劉禪繼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接受諸葛亮的建議,聯吳抵魏,成效顯著諸葛亮死後,東吳負盟侵蜀,劉禪接受蔣琬意見「命一人去東吳報表以探其動靜」,並囑曰「須得一舌辨之士為使」吳蜀聯盟的體系得以保全,蜀漢也贏得了鼎足方的更大籌碼,更多機遇從以上幾個例子可以看出。劉禪絕非人們常常貶稱的那個「扶不起的阿斗」,而是一個有智有謀有頭腦的君主。他能夠在群英薈萃的蜀漢穩住皇位、穩住江山,能夠在覬覦「大一統」之位的亂世中立足,既體現了他與劉備「全身之術」的一脈相承,更反映了作為帝王的「全國之術」的高明之處。如果我們這樣來看,就不會為他「樂不思蜀」的回答感到愕然和不齒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齊威王為什麼命淳于髡到趙國請救兵?

TAG:健康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