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尼姑庵,女人看了都想出家
大理的風花雪月中,有蒼山的磅礴氣勢,
也有洱海的浪漫柔情,有古城的生活市井,
更有文青的流浪之夢…
在雲南大理蒼山聖應峰南麓,
隱藏著一座頗有名氣的寺廟。
這裡並不易找,它不是古剎名寺,也不是旅遊景點,
甚至沒有一絲香火味~它的名字,寂照庵。
據說,這個詩意又富含哲理的名字,
取自「感而遂通,寂靜照鑒」。
一度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尼姑庵」
「中國最文藝的寺廟」,
來過的人紛紛表示:太美了,看一眼就想出家!
許多人印象中,寺廟大多是瓊樓玉宇,香火旺盛。
然而,寂照庵卻恰恰相反,這裡簡樸小巧,
也不燒香,它之所以讓人喜愛,
還因為種滿了各種花花草草。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在這裡,花朵盛開,滿眼花色~
沿著小徑步入寺院,
視覺和嗅覺就被花草吸引,
格外的清新文藝而有生氣。
轉角來到前院,各種鮮花和多肉植物映入眼帘,
隨便站在一盆花草前,就能令人駐足細嗅半天。
環顧整個前院,其實會發現到處都是驚喜,
每一株多肉植物,都搭配的精妙絕倫!
這艘老舊的木船,已經栽滿了各種多肉,
絢爛多彩,渾然天成!
老朽的木頭,也被賦予了新生。
有的多肉掛在吊籃里,
在這深山中,蕩漾著春的氣息。
還有各式各樣的器皿里……
深藏於山中,花木掩映,
這裡似乎只為等待有緣人。而清幽的環境,
常常讓人忘記俗世的種種煩惱,獲得心靈的寧靜。
如今看來依舊窗明几淨的寂照庵,
實際始建於唐朝年間,
而這裡幾年前還不是如今這般,
曾也風雨飄落,只余斷壁殘垣。
妙慧法師是庵里多年的住持,
8歲就來到了感通寺,
妙慧法師憑藉著耐力與堅韌之心,
把以前破爛的寂照庵修建成了自己心目中的樣子。
和別人不一樣的是,她不講究衣食住行,
卻對花草情有獨鍾,尤其偏愛多肉,覺得它們很萌。
院子里的一花一草一木、都是妙慧法師的傑作,
栽種的很多植物,讓整個庵堂四季鮮花不斷。
清晨這裡是一片誦經聲和木魚聲,
因為她會帶著女師父們在殿里念早經。
在一片梵音聲中,參悟佛法的奧秘。
中午10點左右,念完《金剛經》的她,
就開始處理一大早就買好的食材,準備午飯。
雖然這裡的每一餐都是素食,
但每一道菜,妙慧師傅都會認真去做,絕不敷衍。
她說:「多一個人吃素,就少一個人殺生。」
寂照庵不僅環境靜雅,這裡的素齋,
嘗過也讓人覺得清心寡欲,
許多人慕名而來,也為了這一碗齋食。
滿滿一大碗,素菜有當地的土豆、
豆芽、茶樹菇等7種之多,
小菜也有花生米、豆腐、蘿蔔乾,
主食有米飯、餌塊、饅頭,
甚至還有甜點南瓜和核桃糕。
最初寂照庵是免費提供齋食,
後來信眾和遊客越來越多,
寂照庵就收每位20元,
初一十五和周末免費。
再後來,人實在太多,
寺院承受不了,就只能初一和十五免費。
妙慧法師說,
這裡的素齋就是普通的飯菜,
完全是大眾的家庭做法,
做飯的師傅也都是普通的義工,
沒有外請廚師。
只不過她們對食材確實有講究,
每天清晨4點多就去集市採購,
只挑選農戶自己家栽種的,
就算有蟲咬過,樣子丑一些,
只要沒打過農藥的就要。
而像大米、土豆、南瓜這些,
甚至都是寺廟「定製」的。
除了齋食,也可以在茶室泡一壺禪茶,
安坐一下午,不覺山中已是日月長。
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碗素齋,一盞清茶,
寂照庵的每一寸時光,都是那麼的美好。
這樣的佛系生活,才是我們真正嚮往的吧。


TAG:愛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