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孩子做錯事,實行批評教育,還是鼓勵教育?

小孩子做錯事,實行批評教育,還是鼓勵教育?

小孩子做錯事的情況時有發生,我們作為父母不能一概而論,應該根據具體事情的大小、輕重緩急及嚴重的程度來進行分析與判斷。但不管怎樣,我們應該已鼓勵為主。

首先孩子在還沒有上學前,腦子發育還不是很完善,現在任何事情或任何物品對他來說都是很新奇的,他對很多事情都充滿了好奇,而這種好奇心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是正常的現象,我們不能打壓它。未來孩子能否有思考力,創造力都是從現在接觸的東西開始的。比如,孩子拿著衛生紙不停的玩弄,甚至把紙散開撒弄了一地,雖然大人看起來好像他在瞎玩,但其實他是在思考與探索,而有些家長這時就開始大聲呵斥並批評孩子了。而且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大人只要看到孩子玩不該玩的東西或翻弄大人的物品,就對孩子嚴加指責,這都是非常錯誤的,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的心是很脆弱的,若經常批評他,久而久之,他會對父母有懼怕感,感覺只要一碰什麼東西就要被批評,而且他還會因為此,對探索失去興趣,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是沒有好處的。

作為父母,要隨時把握,分析孩子的心理特徵與情況,很多時候要學會自我反思。因為孩子做錯事,是否就一定是孩子的問題?為啥一切都要歸咎於孩子?為啥受傷的也總是孩子?難道我們就從未考慮過是自己的問題嗎?有人可能會問,自己沒有錯,是孩子不對啊。但是,你別忘了,你是孩子的監護人,你會孩子給予了正確的教育與引導了嗎?有沒有去想想孩子做錯事的前因後果是否和自己有關呢?比如說衛生紙,有沒有告訴他衛生紙是用來幹什麼的,如何正確的使用,若孩子對他特別感興趣,在合理的範圍內,完全可以給他一部分玩玩又未嘗不可呢?可能事情本身很小,但從中可以折射出父母的胸襟與包容程度,甚至包括育兒方面的問題。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要隨時學習,鼓勵在育兒教育中是值得推薦和提倡的。經常鼓勵孩子,則他的自信心會非常強,他會有勇氣來面對生活,遇到事情不會輕易退縮與放棄,這對於孩子未來心理上的變化是很重要的。比如,可以多說:寶寶真棒!寶寶做得不錯,要不要再試試!寶寶再接再厲哦!等等。即使那件事情做錯了,也應該以溫和的語氣對待,切記粗暴!給孩子講清楚道理,雖然他目前可能聽不明白,沒有關係,多說幾次,自然就會知道與區別哪些可以玩而哪些最好不能玩。

培養孩子不容易,更多需要的是我們父母的關愛與耐心,只有不斷學習,交流,了解孩子各階段的特徵,調整自己的育兒策略,實施不同的辦法,孩子才會快樂的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惑 的精彩文章:

5G時代,WiFi會被取代嗎?

TAG:解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