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奧斯托《瘋狂的羅蘭》:中世紀騎士文學的百科全書
盧多維科·阿里奧斯托(1474-1533)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詩人之一,奠定他重要地位的就是其代表作《瘋狂的羅蘭》。這部有4842段詩、38736行的卷帙浩繁的騎士史詩,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豐富的人文主義思想,是一部具有史詩格局的中世紀傳奇。這部傳奇的故事以查理曼大帝率軍抵抗北非摩爾人入侵為背景,由他麾下勇士們的多個冒險故事交織而成,也包含了神話、寓言、鄉野奇談等多種元素。
「如果說但丁的《神曲》全面總結了中世紀文化,薄伽丘的《十日談》宣告了一種嶄新的人生觀,阿里奧斯托則以他的宏偉巨著《瘋狂的羅蘭》全面地代表了文藝復興的精神。」該書的譯者、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王軍說,他曾用八年的時間用全新詩體的形式從義大利語完整翻譯了這部作品,並作導讀和注釋。
4月11日下午,在義大利使館文化中心舉辦的阿里奧斯托《瘋狂的羅蘭》中譯本首發式暨「文藝復興譯叢」啟動儀式上,王軍對該作品的翻譯工作進行了全面介紹,並分享了翻譯時選擇何種格律等的問題。
阿里奧斯托7幅最具代表性的肖像
王軍認為:「《瘋狂的羅蘭》是中世紀騎士文學的百科全書、近現代社會和現代敘事手法的最初表現。」發布會上,他詳細介紹了義大利的人文主義精神,他說:「發祥於義大利的人文主義運動崇尚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培育出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精神,引導義大利進入了輝煌的文藝復興時代。在人文主義文化氣氛的熏陶下,阿里奧斯托成為一位古典主義的史詩詩人。之所以說此作品是歐洲古典文化的結晶,是因為在《瘋狂的羅蘭》中,我們到處可以見到來自於古希臘與古羅馬神話和文學作品的比喻以及對古代風俗習慣和神奇事物的描述,騎士們身上穿戴的盔甲和使用的寶劍也往往是從古希臘英雄那裡繼承而來的,甚至詩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魯傑羅也被說成是特洛伊英雄赫克特的後裔。」
比如在抱怨愛情不公正時,詩人會指責古希臘和古羅馬神話中的愛神:「愛神啊,你為何不講公道,令吾輩愛之心難以遂願。你為何對情侶如此邪惡,將爭端播撒在他們心田?」在展示嬌艷美女的誘惑力時,詩人會藉助古希臘最有理性和定力的哲學家色諾克拉的形象,來展現脆弱的人性:「見此女嚴肅的色諾克拉,也難以克制住心馬意猿。魯傑羅急忙忙撕下甲胄,拋棄了手中盾長槍佩劍;美女子裸露著艷麗胴體,羞答答,不抬頭,低垂雙眼。」
「該作的特色不僅在於加入了歐洲古典文化元素,還以加洛林騎士傳奇故事為敘事主線,時常融入不列顛圓桌騎士傳奇中的人物形象,如亞瑟王、梅林大師、高文、特里坦(另譯:特里斯坦)、蘭斯洛(另譯:蘭斯洛特)等人,對騎士文學進行了創新。」王軍說。
「作品中幾乎所有人物,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與情愛有關;男女之愛貫穿了整個作品,它的力量勢不可擋,是推動作品情節發展的最大動力。」王軍評價該作品是一部文藝復興文學的傑作時說,「作品雖然以宗教戰爭為背景,卻處處展示出文藝復興時期愛情至上、追求現世快樂的價值取向。這也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者衝破中世紀禁欲主義道德規範束縛、積極追求現世幸福的新的價值觀念。」
除了價值取向和人文精神之外,王軍認為《瘋狂的羅蘭》的文學敘事主要在兩方面進行了創新和推進。一方面,詩人在敘事上採用了一種極具現代感的立體式、交錯性的敘事手段,同時講述多個故事,使故事更具有立體感,而當一個故事發展到關鍵時刻,又突然停筆,這是之前的作品沒有過的;另一方面,詩人在文學的表述方式上採用了古典主義,很有節制,非常注意平衡的原則,以一種冷靜的態度像控制木偶一樣居於作品之上,避免自己的情感過於陷入故事之中。
義大利駐華使館文化參贊、義大利文化中心主任孟斐璇指出在今天發布的這本《瘋狂的羅蘭》中譯本之前,他所看到的都是散文體的中文譯本。在提及為何以格律詩翻譯該作品時,王軍解釋說,「我主張採用與原文相近的文學形式翻譯詩歌;如果原文是傳統的格律詩,我們便應該用格律詩歌形式進行翻譯。《瘋狂的羅蘭》是一部義大利格律體史詩,因而我主張將其譯成格律詩。」在確定了以格律詩體翻譯後,下一步就是要選定較合適的格律了。此作是一部格律嚴謹的敘事詩,經過多次嘗試,王軍參照具有敘事特點、同時又遵循格律要求的京劇十字句唱詞將其譯成了中文。
如京劇唱詞為:「嘆楊家/投宋主/心血用盡,真可嘆/焦孟將/命喪番營。宗保兒/攙為父/軟榻靠枕,怕只怕/熬不過/尺寸光陰。」
王軍參照京劇唱詞翻譯的《瘋狂的羅蘭》的譯文:「好似那/幼年鹿/親眼看見,樹林內/家園中/草木之間,花斑豹/撕碎了/母親胸腹,又兇殘/咬斷其/脖頸喉管;野林中/急奔逃/躲避兇手,魂未定/心恐慌/嚇破肝膽:一次次/荊棘叢/刮蹭肌膚,皆疑惑/被惡豹/撕成碎片。」


※金磚銀行副行長:中國現在沒必要打破五國平衡,在股權上領先
※吳軍:我們與其他物種有什麼不同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