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黃泉地府——談談中國人自己的「靈魂擺渡」

黃泉地府——談談中國人自己的「靈魂擺渡」

文/耳九

在當代中國人的觀念里,六道輪迴是死亡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大部分的中國人都認為人死之後,靈魂要經過地府的審判,然後進入六道,重新進行輪迴。

崇宗敬祖(資料圖)

只有修仙、修佛有成的人,才能徹底擺脫輪迴,到天上去生活,成仙作佛。

但其實六道輪迴這個概念並不是中國人自己的,而是外來的觀念。佛教改造了婆羅門教的死亡觀念,然後傳入中國,形成了如今的六道輪迴。

中國人真正的靈魂觀念其實是「崇宗敬祖」,有些類似於靈魂不滅的意思,有自己的一整套體系,並且跟道教關於鬼神的觀念緊密相連。其實細究起來,佛教的六道輪迴其實和中國人的崇宗敬祖觀念以及一系列習俗是有一定衝突的,也很難完全解釋中國歷史上的諸多關於死亡與靈魂的記載和事件。

大足石刻,六道輪迴(資料圖)

這一方面說明了不同文化在融合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矛盾和裂縫;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有必要了解中國人自己的死亡文化與靈魂世界。

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很重視對於家族祖先的祭祀,這種觀念直接來自於中國人自己的靈魂觀念:認為人死之後會在四處飄蕩,而不是直接輪迴,所以祖先需要子孫後代進行祭祀,這樣死去先祖的鬼魂才不會做惡,還能夠蔭蔽後代。

如果佛教的六道輪迴是完全存在的,那麼我們祭祀祖先的時候,祖先很有可能已經不在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也就不存在蔭蔽後代這一說了,宗族式的祠堂與一系列風水文化就更不需要了。在此,佛教的輪迴文化和中國的祭祖文化就出現了衝突。

宗族祠堂(資料圖)

不過大部分中國人對於死後的世界並不是那麼的講究,所以後世道教、佛教以及民間的說法相互混雜,形成了多樣混雜的靈魂世界的觀念。

在這裡我們必須從中國傳統靈魂觀念的角度去探究挖掘一下,看看中國人真正的死亡觀念是什麼樣的,以期正本清源。

「鬼」的由來

中國人「鬼」的觀念存在得非常久遠,在甲骨文中的鬼字是一個人頭上戴著一個很恐怖的面具,說明中國古人很早就認為鬼與人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最早鬼並不是指人死後靈魂的狀態,而是一個囊括了一切妖魔鬼怪統稱,泛指那些人們難以見到的靈異存在。到了商朝的時候,鬼神系統開始慢慢分化,分出了天神、地祇與人鬼,後來鬼才演變為人死後靈魂的專稱。

天神、地祇(資料圖)

「鬼」概念的混指與早期中國人對生命、靈魂與世界萬物的存在方式的想像有很大關係。中國人很早的時候就覺得天地萬物的生命與「道」、「氣」息息相關。死亡之後留存的氣就會離開肉體,所以這股氣可鬼可神,千變萬化。

在這一觀念下,天地中的神靈與妖魔鬼怪說到底,都是道中不同性質之氣的變化,所以鬼的觀念與「道」與「氣」這種世界觀是分不開的,只是後來分化後專門指人死後的靈魂。

鬼的概念分化後的天神、地祇與人鬼系統非常龐大,包括三皇五帝、日月星辰、祖宗先人等等,並且很大一部分都享有祭祀。古代將祭祀天神稱之為祀,祭祀地祇稱之為祭,祭祀祖先稱之為享。

祭祀天神稱之為祀,祭祀地祇稱之為祭,祭祀祖先稱之為享(資料圖

中國的古人認為,如果人死後不進行祭祀的話,鬼魂就會作祟,帶來災禍,所以必須進行祭祀,祭祀之後,祖宗先人就能保佑子孫後代。

不過在中國古人的觀念里人死之後是不是立刻成為鬼呢?其實也不是的,能不能成為真正的「鬼」,關鍵看有沒有人祭祀。

在《說文解字》中說到「鬼」字:人所歸為鬼。從人,像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凡鬼之屬皆從鬼。在《禮記·祭法》中說: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其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

這裡《禮記·祭法》只是籠統地說人死為鬼,而在後文則具體闡釋了鬼的形成。這裡認為,人死後要根據等級進行祭祀,等到祭祀停止之時,亡者就會轉化為鬼:

天下有王,分地建國,置都立邑,設廟、祧、壇、墠而祭之,乃為親疏多少之數。是故王立七廟,一壇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皆月祭之。遠廟為祧,有二祧,享嘗乃止。去祧為壇,去壇為墠,壇墠有禱焉,祭之;無禱,乃止。去墠曰鬼。

祭祀祖先(資料圖)

在先秦的時候,普通百姓死後是沒有資格被祭祀的,只有貴族階層才能被祭祀。秦始皇之後原先的貴族階層逐漸被消滅,祭祀祖先的習俗才逐漸蔓延到社會各個階層。

所以享有祭祀的靈魂並不是我們後世眼中的鬼,只有沒人進行祭祀之後,鬼魂才會進入地府,成為真正的鬼。

在後世中國鬼文化的發展中,不但自己的祖先要被祭祀,一些死去的英雄人物與對民眾有功的人物也應該被祭祀,後者甚至可能會逐漸成為地方乃至國家層面的神靈。

道教中有一部分神靈就是這樣逐漸發展而來的,比如關聖帝君與文昌帝君。這也表現出,道教的祭祀觀念也受到了這種崇宗敬祖觀念的影響。

九泉:中國人自己的地府

在沒有人祭祀成為真正的鬼之後,是不是就進入我們現在認為的地府,被閻羅王審判,然後進行輪迴呢?其實中國真正的鬼魂文化中所描述的地府和鬼魂輪迴的方式,跟我們現在的想像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北溟就是指北方幽深的大海(資料圖)

中國人認為人死後鬼魂的去處是冥界也稱作是北冥,又寫作北溟。所謂「溟」就是大海深水的意思,所以北溟就是指北方幽深的大海。又由於北方的顏色是黑色,也就是玄色,所以北冥又被稱之為玄冥。

當然這裡的大海更多的並不是指現實物質世界中那種蔚藍的大海,更多的是指一種通往冥府的如同黑水一般的物質,一種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的幽深的狀態,鬼魂通過這種物質或者通道進入真正的地府——北冥。

那麼我們常說的九泉之下的「九泉」又是指什麼呢?

九泉是對通往北冥的連接冥界與人間那一段通道的統稱(資料圖)

其實所謂的九泉是對通往北冥的連接冥界與人間那一段通道的統稱。

《列子·黃帝》中說:「鯢旋之潘為淵,止水之潘為淵,流水之潘為淵,濫水之潘為淵,沃水之潘為淵,氿水之潘為淵,雍水之潘為淵,汧水之潘為淵,肥水之潘為淵,是為九淵焉」。

後來九淵又發展出:酆泉、衙泉、黃泉、寒泉、陰泉、幽泉、下泉、苦泉、溟泉,成為九泉,最後一個泉叫做溟泉,所以九泉之下就是我們中國人最早認為的地府了。

酆都與泰山:後續地府觀念的發展

在北冥、九泉之後,中國人又發展出了鬼帝和酆都大帝的概念。

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確立了道教整體的神仙體系,也第一次明確了北方的羅酆山為冥都,同時酆都大帝為冥界最高的管理者,統轄五方鬼帝。

酆都鬼城(資料圖)

在後續發展中,冥界又設立三官九宮來管理,同時酆都大帝與紫薇大帝的信仰相融合,成為了北帝信仰。紫薇大帝同時管轄著天上的星辰與地下的冥界,酆都大帝成為了紫薇大帝的化身或者下屬。

酆都大帝之下,五方鬼帝與三官九宮並存,再往下就是城隍體系,再延伸到土地神,從而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地府體系。中國人死後經過土地、城隍的層層審批、上報,最後進入地府的管轄範圍。

同時除了酆都大帝之外,還有一個地方也被認為是鬼魂的歸處就是泰山。

泰山府君(資料圖)

因為中國國土遼闊,在古代不同地域之間很難完全形成統一的文化體系,所以導致不同的神靈體系與死亡觀念,也就難免存在同一個功能的不同職位乃至不同的神靈體系。

在酆都存在的同時,也有很多人認為人死後魂歸泰山,泰山也成為了中國人心目中的地府所在地,同時東嶽大帝成為了地府最高的統轄者。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人有三魂七魄,人死後魂魄會分離。魄歸地下,去了九泉,而魂則飄飛到達了泰山。這裡要注意的是酆都大帝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古籍上記載酆都大帝三千年一換。同樣,東嶽大帝手底下有泰山府君作為下屬進行工作,五百年輪換一次,所以道教有很多神靈是固定的,也有很多神靈僅僅是一個職位,其人選會進行輪換。

中國人的靈魂擺渡:靈魂的幾個去向

中國人死後先是經過城隍體系,上報到酆都大帝(東嶽大帝)處,然後東嶽大帝手底下有十大府君,按照死後的時間進行安排判決。這也是佛教輪迴中十殿閻羅的原型。但需要注意,這兩者是不同的。

泰山(資料圖)

鬼魂到了泰山之後,先是魂魄分離,魄每七日經過一個府君審判,七魄七七四十九日之後全部審判完畢;同時三魂則每一年審判一次,三年由三個府君審判完畢,這樣三魂七魄合在一起就是十個府君花三年零四十九日進行審判。

在中國傳統的靈魂文化中,魂魄分離之後它們不同的去向則是要根據生平的善惡來決定。

德行特別高的人就跟隨著東王公(男)、西王母(女)飛升仙界;並非大惡之人,有可能會留存一部分,進行魂魄重組,投胎轉世;而大惡之輩很有可能面臨魂飛魄散的結局,氣化之後,重新成為靈魂。

這裡有兩個特例,第一個就是修行之人,他們很有可能就直接跟隨東王公、西王母飛升天界,不經地獄。還有一部分則屬於非正常死亡,很難直接被帶入地府,這一部分死者則需要太乙救苦天尊進行救度。

西王母(資料圖)

在死亡的靈魂中,需要太乙救苦天尊進行救度的主要是枉死之人、還有墮胎而亡的靈嬰。在中國人的鬼神文化中,枉死的靈魂往往執念太深,很難被直接帶離俗世進行審判。

難以直接帶離俗世進行審判,而墮胎而死的靈嬰,則被認為沒有在城隍、土地的體系中進行正式登記難以處理。這時候就需要太乙救苦天尊進行救度,救度之後,根據情況交付泰山府君處理或者跟隨太乙救苦天尊到東方極樂世界繼續生活修行。

中國人自己的靈魂擺渡是有自己的原則和一套系統的,與佛教的六道輪迴觀念其實有很大的不同,後世的十殿閻羅的出現也是根據中國人傳統文化與道教的觀念改造而來。

墮胎而亡的靈嬰(資料圖)

其中最大的不同是中國人的靈魂文化中,有祭祀保佑子孫後代的祖先神靈這一說。同時,傳統中靈魂重新進行審判分配這一環節與佛教輪迴的體系也有一定的不同。

雖然由於後世不同文化的互相影響,在中國有多種死亡觀念並存,但是相較於外來文化,中國人自己獨有的死亡文化與傳統的文化禮俗更為契合,更符合我們的宗祖觀念,我們不能不了解。

另外在中國人以及道教的傳統觀念中,完全的輪迴並不存在。除非是修鍊成仙,否則再輪迴很有可能就不是你自己了。這既算是一個遺憾,也算是一種激勵吧。

(編輯:柯恩)

歡迎關注全真龍門派祖庭北京白雲觀官方微信

歡迎關注爻乂爻微信號,

一個嚴肅而不失趣味性的道教神學研究者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閑話清明:三節一日過,清氣調理時
十年生死兩茫茫之盡孝之後再入道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