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原圓成心理諮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太原圓成心理諮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作為老年人,一樣可以用充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情感激發,使自己繼續保持著滿意而幸福的晚年生活。老年朋友,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試試,也許頃刻之間幸福就會來到身邊。

1.儘力保持和諧的人際交往,時刻將自己融於社會 專家研究發現,與他人和諧相處的人,既生活得開心,又壽命較長,在男性中尤其如此。和諧的人際交往為什麼有益健康呢?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和諧融洽的人際交往可以激發人內心中的友愛情感,這種情感可以促使人體內部分泌出有益的激素、酶類和乙醯膽鹼等,這些物質能把人體血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調節到最佳狀態;而且,這些物質還是人體內的自然鎮靜劑,可使人獲得內心的溫暖,並能緩緩地去解除人心中的煩惱和痛苦。 能與他人和諧相處的人,會更多地擁有幸福的感覺,而這種快樂的情緒又能使人產生抵抗感染的細胞,從而使人免受疾病的侵襲。 所以,老年人最好走出自己的家門,多與他人交往,做朋友,並想法為自己創造出交朋友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尋找相互間表達友情的機會。 比如,老年朋友過生日時,可邀上幾位常一起活動的老人,自己動手做張諸如生日賀卡之類的小小的禮物,然後主動說聲祝福的話。 又如,朋友因身體不舒服卧床休息了好幾天,可叫上常在一張桌上下棋的其他老人,一起到朋友的床前坐坐,也許病床上的老年朋友正感到非常孤獨,幾句寬慰的話語、幾句關心的心意,可讓朋友感受到友情和關愛,這對患者的康復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要提醒老年朋友的是,有些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時常會說錯話,等自己發現時,常常已經晚了,彼此間的傷害已難以癒合。 比如,時常有這樣的事發生,活動前老人會將隨身攜帶的物品找一個地方小心放好,可是當活動結束,準備分手時,這位老人自己就忘了放哪兒了,這時,老人可能就會去錯怪一起活動的其他老人。 在這種時候,一起活動的其他老年朋友,千萬不要和這位老人爭執,而要勸他不要著急,並幫他一起尋找,用事實來平息矛盾,同時,對這位老人來說,也是一次良好的教育機會。 它告訴我們,在交往中,當朋友無意間的錯話傷害了我們時,要學會原諒對方,對方肯定會深有觸動,領悟到原諒他人就等於原諒自己。 這樣,一個寬厚待人、不斤斤計較的良好氣氛便營造出來了,從而融洽、和諧的老年人際關係也建立起來了。

2.身心活動——老人生命質量的強化劑 經常聽到有老年人抱怨說,退休後無事可做,生活一下子變得單調而乏味。是的,退休了,重新回歸家庭生活,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老年人離開了喧嘩的世界,曾經夢寐以求的閑暇享受真的來了,我們卻突然發現它成為了我們難以承受的心理挫折。 這是因為,年齡不會阻擋老年人對豐富多彩的養老生活的嚮往,老年人不願感受到作為人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地位的喪失。 此時如果老年人任由時間流過,不積極投身各種各樣的力所能及的活動,就會失去精神寄託,從而感受到自己彷彿進入了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落,由此加深老年人的自卑、自責心理,進而發展為悲觀厭世的不良情緒。 可見,從「動態」的生活變為「靜態」生活,是對老年人人生道路上的又一次心理考驗。 美國加州大學的高度吸音實驗室,是世界上最靜的地方,自願接受實驗的保羅在這個實驗室呆了半天,他說:「靜得可怕,我可以聽到自己心臟的跳動,血液奔流的聲音,輕輕地吸一下鼻子就像大喝一聲。」 另一位接受4天「感覺剝奪」實驗的人,走出實驗室之後,動作變得獃滯,甚至連將一根小棍插入一個小孔,並且不碰到孔壁的簡單動作也無法完成。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要保持在良好狀態,就需要一定的刺激,如果缺乏這種刺激,人就會變得呆板而神經過敏,併產生對孤獨的恐懼。 如果在進行「感覺剝奪」實驗時,再限制被實驗者四肢的活動,那麼他們會一致反映在這絕對安靜的環境里,他們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似的可怕」。 這一心理學的實驗告訴我們,人一旦脫離了動態的環境,剝奪了身心的活動,就會對人的心理造成重大傷害。如果退休後,老年人每天只是默默地坐在家中,從早到晚,從春到冬,這種無聊的等待,不正是等待那可怕的日子的來臨嗎?而且,無所事事的生活因為精神無所寄託,還會使人變得心胸狹窄、計較小事。 有位學者這樣說「忙碌使人感到年輕,無休止的空閑,容易使人想到生命的結束。」 因此,老年人要儘力使自己找到「醉心」的興趣活動,設法使自己身心動起來,這樣,可以使自己「忘卻」衰老的苦悶,並從身心活動中體會到生活的樂趣和愉快。 比如,某街道的林婆婆就是通過力所能及地為他人、為社會的服務,來體驗自己生存的價值,並使自己擁有愉快的晚年生活。 林婆婆,80歲,退休音樂教師,突發卒中半身不遂後,對今後的生活很是灰心和恐懼,因此希望兒子天天陪伴在自己身邊,照顧自己。 只要兒子離家去上班,就會一天都不開心,獨自在家暗自神傷。街道工作人員王阿姨知道後,就主動上門和林婆婆交流,通過與林婆婆的交談,得知林婆婆平時喜歡唱唱歌和看看報,於是決定給她安排一個「任務」,讓她教街道的老年人唱歌並給老年人讀報。 接到「任務」後,林婆婆又像回到了以前,每天準時到街道的老年人活動室,認真地教大家唱歌,空餘時間還認真地為大家讀報。 林婆婆在與同齡老人的交往中,感受到晚年生活的樂趣,從此不再無理地要求兒子不上班在家陪她了。 所以,退休後,老年人要盡量參加一些社會活動,這樣既可有精神寄託,又得以適度運動,長壽也就不求自得了。而且,有意義的活動還可激發老年人對晚年生活的激情和愉悅。

3.少一點遺憾,多一點解脫 走向衰老,是大自然不可逆轉的規律,但如果沒有良好的精神狀態,不老也會顯老。 長壽學者們研究發現,長壽老人大多性情隨和、豁達開朗,對待生活態度樂觀,即使生活中有了不如意的事情發生,也能保持心平氣和。 現代醫學認為,心胸開闊的人,可以經常把情緒調節在最佳狀態,良好的情緒可以很好地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有益於健康長壽;而持久的不良情緒狀態則可以誘發多種疾病。 正是「一樂百病消,一愁白了頭」。退休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會有一系列明顯的生理衰退和對周圍環境變化難以適應的現象出現,並會經常成為老年人不良情緒的誘發因素。 這時,我們老年人自己要時時提醒自己,不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以減少造成自己老而無用的不良心理感覺。 同時,要讓自己認識到,人生總有遺憾之處,但一味地陷於遺憾而不能自拔,只會使自己生活得不開心,影響自己晚年生活的幸福,得不償失。 另外,即使老年人客觀上的確老了,在主觀上也要讓自己不服老。每天把鬍子剃得乾乾淨淨,頭髮梳得整整齊齊,衣服穿得整整潔潔,還可以化化妝,精心地做一個髮型,穿穿裙子花衫,不但可以不顯老,更可以使自己有一份青春猶在似的好感覺,從而使自己永遠擁有一顆健康不老的心。 這樣,我們不僅老得慢,更重要的是我們也可以和年輕人一樣活得瀟洒,一樣活得快樂。 所以,老年朋友要善於把自己從遺憾中解脫出來,對自己寬容一點,再寬容一點;生活瀟洒一點,再瀟洒一點;心胸開闊一點,再開 闊一點。

4.為自己建立一個適宜養老的良好生活環境 環境是人賴以生存的空間,污濁、嘈雜的環境,不僅會使自己失去好心情,還會直接損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所以,給自己建立一個乾淨、舒適、美麗而又適合養老的生活環境,就等於為自己又增加了一份健康。 為防止意外情況,老年人的生活環境要注意以下幾點: 家中的地板不要弄得太過於光滑; 家中的門儘可能不要設有門檻; 不必要的裝飾性台階儘可能不要在家中出現; 傢具盡量不要擺放在房間中央,以便老年人行走方便; 晚上入睡後,不要關掉所有電燈,留個瓦數低的燈頭,便於起夜; 家中如果有浴缸,要在浴缸和馬桶旁邊的牆上裝上扶手,便於我們老年人安全使用; 住處樓梯的最上端和最下端最好用油漆塗上明顯標誌,便於老人能清楚地看到,因為老人跌倒常常發生在上下最後一級台階的時候; 如果傢具重新布置了,別忘了與老伴相互提醒,以便儘快適應家中的新環境; 家中的煤氣灶開關應做出明顯的標誌,以便老人能看清楚,免得擰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中老年人吃元宵的注意事項,這個提醒馬上用得著,收藏好!
老年人膝關節炎要注意,使用這個方法,膝蓋就可以了!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