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海外美軍戰死後遺體能不能讓媒體拍照攝像,誰說了算?

海外美軍戰死後遺體能不能讓媒體拍照攝像,誰說了算?

《護送錢斯》(Taking Chance)這部電影看過嗎?

電影《護送錢斯》

一名海軍陸戰隊上校從特拉華州的多佛空軍基地(海外美軍陣亡官兵屍體集中送到這裡,經過必要處理後,再轉運到各地安葬),將一等兵錢斯的遺體送回其家鄉懷俄明州。一路上,遇到很多美國人,紛紛對陣亡者表達敬意。影片中出現了錢斯遺體的部分鏡頭(如手),但未出現關鍵鏡頭——致命傷口。

美軍陣亡官兵的遺體允許媒體拍照?

答案常常是否定的。

道理很簡單:陣亡官兵的致命傷口一般「慘不忍睹」,如果被媒體拍照公開流傳,既是對死者不尊重,更是對那些在部隊服役的官兵和打算參軍入伍的老百姓的沉重打擊,嚴重影響民心士氣。

關於這一點,筆者手裡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例證。諾曼底登陸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登陸戰,但有個細節鮮為人知,是筆者從一個從事心理戰的美國空軍上尉的回憶錄里(無中文版)發現的。當時拍了登陸的紀錄片,長達好幾個小時,但這部紀錄片一直沒有公映。為什麼?場景太慘,如果老百姓看了,估計沒人敢去當兵打仗了!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軍方一般嚴格限制媒體在現場對陣亡官兵的遺體拍照攝像,甚至也不鼓勵軍人家屬觀看陣亡親人從海外運到多佛抬下飛機的儀式。

陣亡美軍遺體轉運儀式

對此,記者們很有意見,理由是:軍方不讓媒體拍照或報道,是害怕美國人看到國家在海外戰爭中付出了「真實代價」。還有媒體認為,陣亡將士不能「默默無聞」,應該公開宣傳和表彰。

終於,2010年在國防部長蓋茨任上,傳統的「禁止政策」部分改變了。蓋茨在奧巴馬「強烈支持」下,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一個重磅決定:「關於新聞媒體參與報道遺體轉運儀式的決策,應當由那些受到直接影響的人——犧牲軍人的家屬們做出。我們應不冒昧地為他們做任何決定。」

在執行這一新政策的過程中,美軍根據實際情況,又做了人性化的調整:「讓軍人有機會自己選擇,一旦他們犧牲後,究竟想不想讓媒體進行報道。」

實踐證明,五角大樓的改變符合人心。2010年,到多佛參加遺體轉運儀式的家屬佔比為75%(軍方長期不鼓勵),其中55%的家屬允許新聞媒體報道(軍長長期不允許)!

多佛空軍基地鳥瞰

作為海外陣亡美軍的「集散地」,多佛空軍基地與時俱進做了一些改變。第一,為那些大老遠趕到多佛參加親人遺體轉運儀式的家屬報銷路費;第二,修建了陣亡美軍家屬中心、靜修中心、酒店、花園,解決家屬們的住宿等問題。

這就是美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美軍 的精彩文章:

美軍:戰場上短兵相接最重要的不是打得准,而是這兩個動作
美軍攻佔巴格達後被這事嚇壞,表示「比打仗更可怕」,與某女有關

TAG:這才是美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