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是否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

藝術是否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

她,13歲,青春,聰明,快樂,美麗,溫柔,聽話,家境優渥,擁有著最美好的胴體,是一個典型國人意識形態中想要的女兒,與其他同齡段女孩不同的是,她不沉溺於動畫片,不迷戀偶像明星,相反她最愛的卻是晦澀難懂的國學,最愛的是在哲學大家的書籍中汲取養分,她叫——房思琪。

他,中年男子,國學老師,有妻有女,基本是每個人尊重的對象,國學賦予了他睿智、穩健、博學、深刻的知識體系,老師賦予了他孜孜不倦、潤物無聲、言傳身教、恪盡職守的光輝而又偉大的形象,他叫——李國華。

房思琪,在13歲花一般的年紀,遇到了新搬來的鄰居,任職某學校的國學老師李國華,從此人生之路走向毀滅。李國華是一位國學大師,更是一位生活中的表演家,他利用博學多才、出口成章、聰明睿智的頭腦,不斷的在一個又一個少女身上進行演練,從而達到了即使是他性侵了這些美好的少女,也能讓每個少女都愛上他爐火純青的「技術」。他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性侵犯,更是一位倍受人尊重的國學老師,他的身份遮蓋了他骯髒病態心理下的種種惡行。13歲懵懂喜愛國學的方思琪,模樣清新脫俗、美麗單純,成為了他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獵物,他完全摸透了她聽話聰明通透的本性,同時這也是房思琪遭遇如此侵害的原因之一。

李國華,是房思琪整個人生軌跡走向毀滅的始作俑者,事實上他並未對自己所做出的事情感到絲毫的愧疚與自責,相反他沉溺於一次次被他所設立的遊戲環節中。如果說他愛的是這些少女的身體,倒不如說他更愛在這場遊戲中一次次扮演主角的自己,一個出口成章充滿才華的自己。房思琪與李國華之間的糾葛整整持續了五年之久,從房思琪13歲到18歲,李國華剝奪了她所有對於愛情的想像,剝奪了那課堂間悸動的情愫,剝奪了那一個個甜蜜卻又幼稚的小紙條,剝奪了校園裡青澀懵懂卻又美好的初戀,剝奪了牽手都覺得緊張的體驗,剝奪了直達最後一步的所有應有的美好的前奏。

沉默,聰明如房思琪,通透如房思琪,她選擇了沉默來掩蓋早已傷痕纍纍的自己。因為她在事情發生的第一次含沙射影的問父母:「為什麼你們不給我進行性教育呢」 父母冷峻的回答到:「你一個女孩子,學什麼性教育,這是很不恥的話題」,她又再次隱晦的問向母親:「我們學校有一個師生談戀愛了」,母親的回答是:「那個女孩真不要X,這麼小就知道XX男人」,在多次求問無果的情況下,房思琪決定把這件事情封存一輩子,不再與任何人提及,因為敏感如房思琪。如若不是她曾經的玩伴怡婷發現了屬於她自己的「秘密花園」——日記,恐怕這件事情會被永久封存。

愛,脆弱如房思琪「思想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東西,我要愛老師,否則我太痛苦了」。於是她強迫自己「愛」上李國華,因為僅有此,才能合理的解釋所發生的一切,才會減弱她每次進行中的噁心感,才會讓她覺得自己其實沒有那麼的可憐,才會讓她接受李國華這張噁心虛偽的嘴臉,才會讓自己不會瘋的那麼快。

18歲,處在最美好年紀的房思琪,徹底的解脫了,因為她——瘋了,她的餘生都只能在鐵窗加固的精神病院中度過,然而這對於她彷彿是最好的結局,至少她還活著........

以上故事來自於一本小說《房思琪的秘密花園》,然而這本書卻是由真人真事改編。這本書讓我思緒如泉涌,這篇文章同時也是我寫的最「痛」的一篇,心痛與思琪有著相同經歷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孩,心痛教養沒有教會人們反抗卻教會了人們閉嘴,心痛在權力的面前他們的遭遇可以被報道是捏造的,心痛在看過世界的背面後卻只能選擇接受,更心痛這本書的作者林奕含,一名來自台灣的美女作家。因為房思琪是被虛構的人物,然而林奕含確是真正的受害者,她不僅是性侵犯的受害者,更是整個社會觀念下的受害者。

林奕含在書出版後,接受了一家出版社的專訪,她在專訪中說到,這個曾經性侵了她的國學補課老師摧毀了她一生,如果未曾經歷過如此黑暗的過去,她的未來不可預期,她是那樣的美麗、端莊、博學、多才,上天大概愛她的唯一方式是給了她一個美好的老公,然而任何形式的幸福都已經無法拯救已經瀕臨破碎的心。事實上林奕含就是一位精神病患,她曾說過這個世界她所做過最永恆不變的事情大概就是定期去精神科看醫生,拿葯,吃藥,治療。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有些痛苦是不能和解的,甚至是毀滅性的。痛苦毀滅了房思琪,同樣也毀滅了林奕含。《房思琪的秘密花園》耗費了她最後的能量,最終於2017年4月份自殺身亡,離開了這個讓她心碎的世界。房思琪永遠的停留在了13歲,而林奕含則永遠停留在了17歲,因為她們的痛苦已經讓她們無法再「長大」。

最可怕的是世上的人們對於他人的痛苦毫無想像力,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站在受害者的對面,對她指指點點,說三道四。世上最殘酷的暴行並不是集中營似的屠殺,而是房思琪似的強暴,因為強暴她的不僅僅是性侵者,還有的是這個社會的「背面」。

這不是一個有趣的書, 這也不是能讓人豁然開朗的一本書,它擁有著太多需要求解的問題,然而卻無人能回答,但是至少這本書能夠讓你對他人的痛苦稍微有點想像力,對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抑鬱者給與應有的尊重,和切身的理解力,而不是用一句「看開點」「哪有那麼多值得抑鬱的事情」來結束對話。他人的痛苦即使你無法體會,但請尊重,請「口下留人」。

作者:Nico 婉婉

不愛寫作的dancer不是好的產品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鈺婉21 的精彩文章:

TAG:張鈺婉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