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阿里聯合清華大學共建自然交互體驗實驗室

阿里聯合清華大學共建自然交互體驗實驗室

為了讓機器更「自然」地與人交流,阿里巴巴聯合清華大學,成立了「自然交互體驗聯合實驗室」(下稱「清華-阿里巴巴自然交互體驗實驗室」),探索「下一代人機交互」。

4月3日,阿里巴巴與清華大學的上述合作儀式在清華大學工字廳舉行。這也是阿里巴巴與學術界在全球設立的首個人機交互聯合實驗室。雙方共建自然交互體驗實驗室,目的是要讓機器懂 「感情」。

自然交互是一門交叉學科,融合了心理學、社會學、美學等人文學科,以及計算機、工程、材料、認知學等理工學科。該學科的重要方向是從應用出發,設計出更自然、便捷的人機交互模式。

具體來說,聯合實驗室通過構建心理模型和情感模型等,讓機器能識別和理解人的情感。同時,用多通道感知技術,幫助機器構建「五感」(語音、聽力、嗅覺、觸覺、乃至內心和大腦活動等)、懂「感情」。這樣,人和機器的交流就更像是人與人的交流。

聯合實驗室將依託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華未來實驗室參與共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徐迎慶為實驗室主任,阿里巴巴人機自然交互實驗室負責人傅利民為聯合主任。

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張建鋒稱,阿里巴巴希望通過在新零售、智聯網等領域積累的豐富應用場景,結合清華大學在人機自然交互相關領域一流的科研能力,全面升級人機自然交互體驗。

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在現場稱,阿里巴巴最了解用戶需求、最了解行業的需求,對下一代人機交互和用戶體驗,在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情感認知計算、多感官認知與交互技術上具備堅實的基礎,雙方將在新時代校企合作方面走出一條新路子。

讓人機交流更順暢、自然

要想讓機器能與人自然交互,就需要讓機器擁有多通道感知能力、情感認知能力,它既能讀懂人類的語言,還能將人類的語言放入「上下文」的語境中進行感知理解。

但想要實現這一點,並不容易。此前,人機交互經歷了從命令行、圖形界面到觸屏界面的改變。人們通過使用鍵盤、滑鼠來操縱電腦,用遙控器、語音指令來操縱智能設備,但這些都只是一種需要學習的「不自然」人機交互。

此次,清華大學與阿里巴巴成立「自然交互體驗聯合實驗室」旨在改變上述「命令式」人機交互,讓機器能自然與人溝通。

據阿里巴巴介紹,人機自然交互是指構造一個更便捷、更符合人類自然感知交流的智能人機交互系統。新一代人機交互技術,讓計算機不僅「會算」,而且 「能說會看懂情感」,各種交互設備因此變得更加智能 。

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清華大學在設計美學和人機交互領域的學術水平全球領先,同時擁有跨學科的人才儲備。同時,跟高校合作,打造產學研平台,也是2017年10月成立的阿里全球研究院(也稱「達摩院」)的重要發展方向。

對於清華來說,阿里巴巴擁有新零售、金融科技、智聯網等業務場景,可以為人機自然交互等新技術提供實驗場和驗證場。更為重要的是,阿里巴巴還有客戶的業務場景。這些場景,可以為高校的技術研發提供練兵場。

加碼人機交互,阿里想解決人工智慧落地的 「最後一公里」

相比去年成立達摩院後的宏偉願景,阿里巴巴這次與清華的聯合更加務實。清華-阿里巴巴自然交互體驗實驗室的重點是解決「人、機器、場」的互動問題,其中「場」即「環境」。

環境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是個優勢。從目前來看,阿里巴巴已擁有了包含新零售、家庭、車載等諸多場景。

舉例來說,阿里巴巴此前推出了智能音箱「天貓精靈」,可實現智能家居控制、語音購物、手機充值、叫外賣、音頻音樂播放等功能。但這些互動方式仍是基於命令式的互動,需要人在場景中喚醒機器,並給予指令。

這樣的方式雖然比較前衛,但還不夠自然交互。有研究表明,人類交流中90%以上的信息都是非文字的信息。因此,情感計算是實現人性化的下一代人機交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情感識別、理解、和表達技術也是人機交互的基礎性技術之一。

此次阿里巴巴與清華聯手,將著重解決機器的情感理解問題。阿里巴巴稱,未來的天貓精靈應用場景中,機器將不再只是乾巴巴地響應命令,而是識別人的喜怒哀樂、上下文情景,並進行情感反饋:例如,當你回到家裡,智能設備會根據你的身體狀況調整室內溫度、通風、採光。

這樣一來,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各種「死」的「場」,比如家、公司、商場等,它們都「活」了,變成了能和人類實時交互的界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庫 的精彩文章:

日本三大銀行將繁瑣事務交給機器人:目標取代上萬勞動力
未來50年內 機器人將勝任高危拯救任務

TAG:機器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