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推拿著作《福幼手法仙訣》考略

推拿著作《福幼手法仙訣》考略

鄭娟娟 趙毅/文

明清時期,小兒推拿體系形成,小兒推拿蓬勃發展,湧現了一批小兒推拿專著,其中《小兒按摩經》、《小兒推拿秘訣》、《萬育仙書》、《推拿廣意》、《幼科鐵鏡》等被人熟知,但也有很多書籍在推拿史上從未記載過,如晚晴時期的這本《福幼手法仙訣》。本書在此之前未見報道過,現筆者將其主要內容整理,為需要者提供線索思路。

作者與成書年代考證

現發現的《福幼手法仙訣》無封面,直接由序開始。

臧瑜自序

該序中並未提及為他人寫序,且分析序中內容也能推測出該書為臧瑜自己所著,自己寫序。臧瑜祖籍浙江吳興人,歷任陝西省商南、大荔等縣知縣,官至隴州知州之職。其雖為舊官僚, 但思想開明, 力排親屬之非,堅決支持兩個兒子臧伯庸及臧佩鳴赴日留學,說明臧瑜還是非常重視教育。

也許提起臧瑜,大家比較陌生,但提及臧伯庸,幾乎家喻戶曉。臧伯庸,臧瑜之子,名霆,號大本,以字行。原籍浙江吳興(今湖州),1889年生於四川成都,1905年由四川赴日本留學,於1916年畢業於名古屋醫科大學之前身,愛知縣醫科學校。臧伯庸亦為上海「大世界」創始人黃楚九的女婿,是一代名醫,在滬開業達50年之久,上至名人,下至百姓,很多人經其診治而康復,對其醫德人品均讚譽有加。他與孫中山、章太炎、于右任及熊克武等民國先賢交情甚好。

序中提及該版本存於「省城科甲巷述古齋」,科甲巷為現在的四川省最南端的會理古城北大街的東側。科甲巷得名取"科舉「之意,科甲是科舉的別稱。明清時各縣舉子赴省城應試者多住在此街的旅店,因而得名科甲巷。辛亥革命之後,科舉雖廢,街名沿用至今。在歷史的風雲流變中,小巷裡留下了不少傳說。而述古齋應該就是位於科甲巷的書店。筆者推測,作者著該書應該是在四川,有資料顯示,臧瑜公元1894年在四川任知縣,1901年在陝西南商任知縣[5-6],故推測該書應該成書於1901年以前。

二 《福幼手法仙訣》的內容簡介

該書沒有目錄,按照如下內容依次書寫的:三關形象主病歌,陽掌圖手法仙訣,陰掌各穴手法仙訣,附小兒灸法急治,續編,手法圖辯症法,嬰兒難治,還配有一些簡筆畫插圖,如三關圖,中指取寸法圖,男子左手正面之圖,男子左手背面之圖,女子右手正面之圖,女子右手背面之圖。

女子右手正面之圖,女子右手背面之圖

總體上,內容簡單明了,配圖形象直觀。但據筆者考證,該書內容除「小兒灸法急治」出自《衛生寶鑒》外,其餘內容均參考《小兒按摩經》。

三 該書的命名

該書主要記載了小兒疾病的常用手法及穴位的操作,故命名為手法仙訣。而為何以「福幼」命名呢?據筆者考證,「福幼」為明清時期兒科的代名詞,如《福幼集》亦為兒科著作,由清代醫學家莊一夔編撰,其字在田,武進(今屬江蘇)人。嘗官至荊州吏目,醫理深遂,尤精於兒科。他不同意一般以小兒無補法的見解,多用溫補兼消散以治療痘症,又認為慢驚風也屬虛寒;宜用溫補。該書專論小兒慢驚風的證候和證法,並介紹經驗方二首。作者主張以溫補為主,反對用寒涼攻伐。內容簡要,刊於1777年,刊本頗多,流傳較廣。現存清刻本等幾十種刊本。後與《遂生編》合刊為《遂生福幼編》。

四 該書的特點及價值

該書圖文並茂,簡單明了,內容豐富,重點突出,手法穴位,歌訣詳記,注重望診,講究辨證。此外,該書還提及了手法的補瀉,治艾的方法,值得我們參考。

更為詳見的原文即將在《中醫文獻雜誌》刊出,如有需要者可查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推拿基礎學 的精彩文章:

TAG:推拿基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