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請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一隻「鴕鳥」

請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一隻「鴕鳥」

每當鴕鳥遇到勁敵追趕無法脫身的時候不是戰鬥,而是把頭深深的埋進土裡,不敢面對危險,所以人們就把那些遇到問題只想逃避的行為叫做鴕鳥行為,也就是所謂的「鴕鳥心理」。當然事實上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鴕鳥在遇到危險時會將頭埋在沙子中的說法,其實也是人類的一種誤解。但今天不討論這一事件的真實性,我們來講一講孩子該不該做鴕鳥!

現在很多人都存在著鴕鳥行為,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想著如何去推脫,習慣性的去找借口,大多數人都會存在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然而這樣的行為真的好嗎?

不以為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有人會覺得沒有所謂,當然也有人會正義凜然,說出個一二三來,如果這是個辯題,應該會很精彩。

那麼問題來了,那麼對於那些不能明辨事理的小朋友來說呢,也要去學著做一隻鴕鳥嘛!咔拉寶寶覺得似乎不太可行,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不僅僅是輔助孩子學習知識,更多的還是應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好習慣的養成。

1、「自信」:自信是孩子的一面放大鏡,每次給孩子正面的回饋。讓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如果你想培養自信的孩子,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多做肯定性評價。多讓孩子發覺自己的愛好,每個人獨特的優點就是自信的源泉。

2、「理智講理」: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先生說過:「中國人總是把『聽話』當作一個孩子的優點。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我要他們成為講理的孩子。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是盲從,而不見得懂道理。講理的孩子會在你有理時聽話。抓住每一個『機會教育』的機會,以身作則。規矩雖然還是要的,但是我對「規矩」的定律有四個:(1)定好規矩,但是首先把規矩的道理講清楚,不是盲目地服從;(2)在規矩內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違背了規矩孩子將接受講好的懲罰;(4)規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啟發的作用。

3、「自我保護與他人保護」:父母應該教會孩子保護與被保護的意識,什麼時候該保護,什麼時候不該,讓孩子能夠簡單了解遇到危險情況該如何正確處理及判斷。

最後來自咔拉寶寶的小建議,無論是對於孩子的現在還是將來,「鴕鳥行為」都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我們更應該教會孩子們如何正確去處理問題,去面對困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咔拉寶寶 的精彩文章:

您的孩子在幼兒園有朋友嗎?
為什麼現在的家長總是想盡辦法讓孩子進入名校

TAG:咔拉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