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感受不到痛的人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感受不到痛的人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儘管我們常常把「No pain,No gain」掛在嘴邊勉勵自己,但當知道疼痛真正要來臨時,免不了要五官緊皺。有些膽小的且不顧顏面的甚至會呼爹喊娘,求著醫生給自己來點鎮痛劑。此時有的人腦中可能有著一閃而過的念頭:如果生活在一個沒有疼痛的世界,那是怎樣的一種美好體驗。

圖片來源:網路

外國的一份研究就報告了這麼一類人,他們從出生起便感受不到疼痛。當然這並非是他們自己的,而是由於他們的基因變異(像不像X戰警?)導致的現象,使得他們對無法通過痛覺來感受來自周圍環境的惡意。

正如我們所知,疼痛的產生是由於溫度改變(例如燙傷),機械變形(扎針),化學物質(酸)刺激皮膚上的傷害性感受器,引起神經衝動並通過痛覺神經纖維傳遞到大腦產生疼痛感受。

圖片來源:網路

這類傳遞痛覺的神經衝動的傳遞依賴感覺神經元上的Na+通道。靜息狀態下感覺神經元膜內Na+帶濃度低負電荷,膜外Na+濃度高並且帶正電荷。當感覺神經纖維受到刺激興奮時,細胞膜上Na+離子通道的打開,神經元膜外環境中Na+迅速湧入神經元內部,使得神經元膜內外電壓差迅速縮小到反轉膜內外電壓差,繼續周邊Na+離子通道興奮。神經元依靠這種方式,將神經衝動從皮膚上,一路傳遞到我們的大腦中。

神經元靜息狀態下Na+通道關閉

神經元興奮時Na+通道打開,Na+進入神經元

圖片來源:Bennett and Woods, 2014

但在這類先天無痛的人群中,他們身上編碼某種亞型Na+通道(Nav1.7、Nav1.9)的基因產生了變異,恰好這類Na+通道位於傳遞痛覺的神經纖維上,這使得疼痛感覺無法有效傳遞到大腦。總而言之,他們感受疼痛的能力大大降低。

首先,他們身上會出現一些異常的現象,例如過度出汗(Hyperhidrosis),或是無汗症(anhidrosis);有的病例嗅覺功能缺失;腸胃功能受損(便秘或是腹瀉)。但無論男女,他們的身體發育正常,腦成像顯示大腦結構也正常,智力水平,認知功能及運動功能均正常。

但就是自從出生起就對來自外界的傷害不敏感,無論是針扎,高強度壓力,50℃高溫均不能引起他們的疼痛反應。但他們對於輕微的觸覺,溫暖感覺,搖晃感覺卻能感受正常。

圖片來源:Elijah O"Donell

在這些基因變異的群體中,最早注意到他們異常的往往是他們的父母。在他們出生的第一年,身上會出現較多的淤青及傷口;

更麻煩的是長出牙齒後,他們開始啃咬自己的嘴唇,手指,舌頭尖,這個時候啃咬舌尖的傷口可以恢復,並且不影響語言能力,但在啃咬嘴唇及手指頭後,常常會留下永久性傷口;這導致他們身上會有著各種傷疤

到十歲之前,由於好奇,他們常常在自己身上進行燙傷,燒傷,挫傷等行為實驗,這使得他們的父母常被人指控虐待兒童。十歲之後到進入青春期,他們會開始觀察周圍同齡人的活動,及動作,並開始反思:如何避免軀體傷害?

但不幸的是,他們並不能通過痛覺的反饋來判斷自己的動作是否合適。這個時候他們選擇的策略便是模仿同齡人的行為,以控制好自己的身體避免受傷。

圖片來源:網路

在他們青春期這一段時間,他們的身高體重都在發育,因此這個階段受到的傷害會更嚴重。尤其在男孩身上,他們與同伴打鬧或是運動過程中,往往不顧後果,選擇更激進的動作,這使得他們常常出現骨折,甚至成為瘸子。這一切發生的後果便是他們的早夭率遠高於常人。

圖片來源:網路

儘管這群人有著不幸(或者說幸運?)的人生,人們卻試圖從這些案例中找到一些有助於醫學進步的東西。例如藥物開發者從這些案例中受到啟發,開始開發能特異性抑制這些Na+離子通道功能的藥物,以用於鎮痛。

大多情況下疼痛體驗惹人厭惡,但它的存在並非一無是處。我們小時候至少在不斷地疼痛中,學習到了如何做出合適的軀體行為,以避免受到傷害。在更高層次上,疼痛已經進化成了一種有效的懲罰手段,學習不好,打手心;調皮搗蛋,打屁股。

但疼痛的作用遠不如此,不一定需要感受到疼痛才會發生作用,這是研究痛的科學家們最新的觀點。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甚至意識不到疼痛在發揮作用。盯著下面的帶刺鐵絲網,是不是有一絲絲涼意?這也是痛覺系統潛在地提醒我們,這東西會傷害我們。當人們長久地坐在椅子上,也會有著不舒服的感覺,這時候同樣是痛覺系統在提示著久坐不動能對我們的身體有傷害。

圖片來源:網路

總得來說,疼痛雖然是一種不舒服的體驗,但在長久地進化過程一直伴隨著人或者,它的存在並不是沒有道理。雖然多數人並不會在不小心扭傷自己時,感慨自己還能幸運地感受到疼痛。

圖片來源:網路

參考文獻:

Baliki, Marwan N, Apkarian, A. Vania, 2015. Nociception, Pain, Negative Moods, and Behavior Selection. Neuron. 87,474-491.doi:10.1016/j.neuron.2015.06.005

Bennett,D. L., Woods, C. G., 2014. Painful and painless channelopathies. Lancet Neurol. 13,587-599.doi:10.1016/s1474-4422(14)70024-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各個角落 的精彩文章:

TAG:各個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