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大訊飛」們能否讓我們外語人無路可走——外國語學院創新委員2018寒假作業回顧

「科大訊飛」們能否讓我們外語人無路可走——外國語學院創新委員2018寒假作業回顧

對外語專業來說,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嗎?

當前,我國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新四大發明引領的創新大潮,互聯網+融入各行各業,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拿我們外語專業的實際情況來說,科大訊飛等創新企業的新一代人工智慧語音產品對我們外語專業學習者的學習、就業都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不斷擠壓我們的空間。但同時,我們也不應該滿目困境與無奈,而應透過重重迷霧,看清外語專業的未來與方向。

機遇與挑戰是並存的,那些挑戰我們、給我們製造困難的,會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寒假,我給各班創新委員們布置了一個作業:科大訊飛是否會讓外語專業學習者無路可走?

要求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查找資料,要與相關人士(如外語專業從業人員、非外語專業從業人員、科大訊飛等類似行業的從業人員等)進行訪談,最後完成2000字以上的報告。

報告的參考框架是:

科大訊飛是什麼?做什麼的?

外語專業學習者面臨的挑戰?

是否真正無路可走了?困境之下,是否仍有機遇存在?如何尋找機遇?

開學之後,所有人都按時提交了作業。通過認真閱讀每一位同學的報告,我看到了、感受到了大家的獨立、辯證地思考。也看到了很多同學對這類人工智慧產品、智能語音產品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用戶體驗,這就是實踐,實踐出真知,實踐也檢驗真知,因此你若是要對這個話題深入研究的話,必須要去使用它、了解它,而不僅僅只是做資料收集與整理的理論工作。

做這個作業,大家不光比較充分地了解了「科大訊飛」是什麼,也結合自身認真思考了當前外語專業學習者自身存在的問題(不是來自外部的壓力),這很讓人欣慰。

也有同學聯繫到了當前「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開花、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全面推進、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開展、中外人文交流不斷深化,等等,給我們外語專業學習者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已經或者開始去關注國家大計,並將個人發展與國家發展脈搏一起跳動,也很讓人欣慰。

所以做這個作業,並非是一定要探究出這個問題的絕對答案,最重要的是,既要讓大家了解當前形勢,及未來趨勢,對自身專業未來就業前景有一定的危機感、壓力感,也要讓大家更加堅定外語專業學習者要努力成為複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把專業學習學深學精學強,才能在無論任何時代都立於不敗之地。

其實這個問題再深一層,或再大一層,就是人工智慧是否會讓人類無路可走?

報告中很多同學想到阿爾法狗以及其所為代表的人工智慧,這很好,不拘泥於話題本身而圍繞其拓展出去,不正是創新思維嗎,也是我特別期待看到的。

既然明確了當前現狀及未來趨勢,就決不能允許我們有絲毫的懈怠和拖延。不可以再把大學生活過得那麼無憂無慮,那麼不求上進,那麼沉迷遊戲,而是應該咬牙奮鬥,讓自己忙碌起來、勞累起來,這不會影響你的幸福感、獲得感,反而會讓你更加幸福、更加有收穫。

本打算開學後儘快組織一個沙龍,趁熱打鐵,讓大家在觀點碰撞中進一步形成對該話題的真知灼見,卻囿於時間難以統一,一直沒有舉辦。巧合的是,今天下午有兩位外籍專家來學院做講座,題目是The Value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a Digital World,與我們的寒假作業不謀而合,內容的闡述也與同學們的觀點有許多相似之處。

以下是部分同學作業中的精彩觀點:

作為一名英語專業的學生,面對的將是自身英語水平不過關,而非專業大學生們的英語水平不斷提升,那麼將來在我們就業找工作的時候,他們將佔更大的優勢。在這個急需複合型人才的社裡,光靠一門語言已難以馳騁江湖。很多聽說讀寫方面都有優秀的表現,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英語水平也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英語專業的學生要麼學得精,達到一定的高度和層次; 要麼就應該考慮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了。英語專業是一個工具專業,真正能夠把英語學的精通的人,即使是英語專業的人也是不多的。

語言學習者近年來的就業前景大不如前,但是只要學的精,總會有不錯的選擇。所以就需要每個人依據時代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興趣或者目標努力學精。科技不斷的在進步,所謂語言學習者也要不斷的進步,緊隨時代步伐。

——陳樂娟

我相信,科大訊飛開發的這些新產品對我們外語學習者的學習也是一種幫助。我們可以利用便利的資源,不斷提高自己。同時,科大訊飛的出現也會對外語學習者帶來一定的衝擊,這種智能翻譯更方便肯定會受到一些人的喜歡。但我覺得方便是方便,但不夠靈活,畢竟機器沒有人的感情。我認為要減少對我們外語學習者的負面影響,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素質。

——陳麗紅

我們要提升的,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機器所不能取代的部分——溝通社交能力、藝術、我們人類的感性,以及對未來的夢想、創意和靈感,這些機器都是做不到的。需要我們做的,不再是僅僅單一的學習外語,而是要學精、學透、學活,既要深挖英語專業技巧,又要豐富自己多方面的涵養與能力,才能不被人工智慧的浪潮推翻。

——陳思

儘管目前語音合成技術已經達到相對成熟的階段,效果也比較令人滿意,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語音合成技術與真人說話相比較還有很大差距,在實現語氣語調方面存在很大的難度,可能還需要長時間的研究。語氣語調,在一門語言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語氣反映了說話人所表示的態度或口氣;語調,是指一句話中聲調的高低、抑揚、輕重的配製和變化。一句話的辭彙意義加上語調意義才能算是完全的意義。以英語為例,英語中有五種基本語調:升調、降調、升降調、降升調以及平調。同樣的句子,語調不同,強調的重點不同,意思就會不同,有時甚至相差千里。如果說話的聲調從頭至尾都是平調,沒有任何波動,不僅無法準確表達你想向他人傳達的信息,而且會使對方喪失聽的興趣。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外語專業學習者並非無路可走。目前,高校師資和研究型人才、國家領導人的翻譯、國際會議的同聲傳譯、文學經典名著的翻譯等高水平實踐型外語人才仍然嚴重緊缺,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高精尖外語人才的需求將更加迫切。了解時代的發展趨勢,與時俱進,提升自我,具備紮實的聽、說、讀、寫、譯等外語基本功,熟練掌握一門或多門外語,有深厚的中外歷史、文化、文學修養,同時具備科技、經濟、金融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我們足以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單曉琪

英語專業吃香,那是10年前的事情了,現在社會上,英語只是一種工具。想全部指望這個工具吃飯很難(就像拿著一本新華字典,就指望不用辛苦勞碌,有人主動求你幫翻字典又給你工資一樣不靠譜)。想讓這個工具發揮作用的場景是別整天指望著英語,而是甩掉包袱進入一個你覺得喜歡行業,跟其他專業的一樣從零學起,等你磨礪到行業知識技能跟別人同一水平的時候,英語就到了發光的時候了。機密重要文件需要翻譯領導第一時間想到你,或是突然公司擴大業務有出國展覽的需求。那這幾年在大學沒日沒夜學英語,廢寢忘食考專八的意義在哪裡?我會告訴你最大的收穫是思維方式的改變。數年浸淫在西方的語言文化裡面,你開拓視野,看到了其他專業學生沒有看到的歷史文化社會現狀。所以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考慮問題的角度往往跟別人不同。在工作中,差異化就是競爭力。看清社會的發展趨勢和自己的能力範圍,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才是利於不敗之地的王道。

——丁婧

不論機器有多麼完善,它始終是機器,始終是沒有情感的東西,他可能能夠準確表達詞但卻不能表達意,意境基於詞而存在,但卻高於詞,而這詞也不是隨便堆砌的。有時候一句「我愛你」就有多種表達方式,比「我愛你」更文藝的是「今晚月色真美」;比「我愛你」更深情的是「今夕何夕,遇此良人」,翻譯器是無法達到這種地步的,除非他有情!而將英文翻譯成中文除了準確之外,更需要符合中國人的情誼,如「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e world:the sun the moon,and you.The sunfor day ,the moon for night,and you forever」(——《暮光之城》)這句話在我看來實在是巧又美,翻譯成中文著實有難度,但是直到我看到此句「浮世萬千,吾愛有三。日,月與卿。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那一刻我為我是中國人、為我可以感受到如此美的語言而自豪,也為這些譯員感到由衷的佩服!翻譯不是死板的語義轉換,而是與受眾交流的藝術。所以「科大訊飛」們要想真正取代譯員這一工作,是很困難的。但同樣,這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也肯定不會低的,其實在每個行業都一樣,《科學》雜誌預測人工智慧在2045年會替代全球就業率的50%,而在中國這個數字是77%,未來28年之內全中國先有每4個工作會有3個被替代,人工智慧發展得越來越好,一些低端工作必然會被替代,要想不被替代,就必須做到最好,好到只有你才能勝任時,那麼誰也不能替代你。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就算沒有人工智慧,在優勝劣汰的的社會中,能力不夠者依然會被淘汰,人工智慧不過是把人與人的爭鬥轉化成了人與人、人與機器的鬥爭。

能者才能傲立山頭,戰鬥到最後的才是強者,無論如何,唯有提升自己,才能在大浪潮中站穩腳跟,誰都不例外。

——杜念

從另一方面來說,科大訊飛的發展不僅僅是作為外語專業學習者的競爭對手的存在,更是作為外語專業學習者的合作夥伴的存在。大家同為外語從事者,不可否認科大訊飛的強大之處,但作為人來說,我們更是能夠從對方的強大中不斷汲取經驗教訓來提醒、鞭策自我的強大存在,科大訊飛的技術問世確實給了外語專業學習者一個不小的打壓,但是科技畢竟只是科技,再智能的科技技術也比不上人類智慧的大腦,我反倒認為科大訊飛的外語技術是一顆可以幫助外語專業學習者更好地認識自己與社會需求的差距,清晰地意識到自己外語水平不足的一個檢測工具,外語專業學習者不僅可以利用科大訊飛技術來尋找自身外語學習水平的不足,而且還可以更好地明白到自己學習外語應該為之努力的方向。這可以說是雙贏,儘管科大訊飛技術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淘汰許多外語專業學習者,但也是一些不滿足社會需求的普通型人才,這卻為社會創造了更多高端的、複合型的人才。這又何嘗不是社會的另一個進步呢?

——高琳

面對社會的需求,外語學習者是否會無路可走,或者說以後學習外語的人員是否會減少這個問題,我認為,這個想法是錯誤的,總要有外語學習者去鋪路,去學習其他國家的語言,然後轉變為本國語言供本國人民學習,只有外語學習者把外語傳到國家,國家的科技人員在此基礎上才可以轉變為翻譯軟體,在一些鄭重場合,軟體還是不能巧妙地翻譯,還是需要學習者幫忙。

國家需要複合型人才,在學習外語基礎上也可以培養自己其他領域的技能,學習在於精並不在於多,兵固然多,將軍只有一個,相信外語專業者把外語學精,就不怕無路可走。

——何敬鳳

假如我們從事教育行業,我們可以讓人工智慧產品進行作業的批改,學生髮音標準的檢測等等比較格式化的工作。而我們則做一些人工智慧無法替代的工作,比如對學生的心理開導工作、針對不同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方式、班級的管理工作等等。在人工智慧的基礎與幫助下,我們可以大膽嘗試創新,改革教育方式,改變考試形式,甚至改變跨國語言交流的方式等等。人類大腦的記憶能力和計算能力的確比不上機器,但是人腦的智慧其實是對於信息的分析和決策能力,這是世界上任何最強大的電腦都無法比擬的。

總而言之,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研發公司的確會給我們帶來挑戰,但是挑戰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的不可多得的機遇。我們應當為我們的感知,認識,理解與學習能力而感到自信,不斷創新實踐,不懼挑戰,大膽向前,前方自有寬敞大道可走!

——冀龐迎

語言學習者應該理解,學習一門語言不應該僅僅學表面,要學習它背後的文化內涵,學習它本國人的思維方式。語法、辭彙可以植入翻譯設備,但文化內涵和思維方式不可以,這些是人類獨有的。可以被機器替代的職業肯定有機械性重複的特點,文學家不可能讓機器人來做,因為他們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感情在裡面。翻譯分為口譯和筆譯,口譯不必說,在一些正式場合,翻譯顯得尤為重要;而要達到筆譯追求信達雅,是要花些功夫的。一些簡單的日常交流可以通過翻譯器來實現,而在大型會議中,人們或許難以信任翻譯器。世界還是需要傾聽我們的聲音。

因此,語言學習者不會無路可走,也不會舉步維艱。面對如潮水般襲來的AI時代,我們應該激流勇進,抓住新的機遇。

——王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吃奶油的人 的精彩文章:

TAG:吃奶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