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朝陽的下半場和王小川的十四年

張朝陽的下半場和王小川的十四年

編者按/搜狐創始人張朝陽是中國第一個拿到風險投資資金、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並曾被公眾貼上「推開中國互聯網大門第一人」「中國互聯網教父」標籤的風雲人物。

張朝陽曾在公開場合提及,1998年他到美國矽谷挖人,曾勸說李彥宏回國做互聯網;1999年在深圳演講,曾受到過超級搖滾明星式的接待,當時眾多聽眾中就包括後來做出OICQ(QQ前身)的馬化騰。可以說,除了同樣是1964年出生的馬雲,當今的BAT大佬,對張朝陽來說,都是「小字輩」。

到目前為止,張朝陽還保持著一項特殊紀錄——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次數最多的中國人。2000年7月12日IPO的搜狐(SOHU)、2009年4月2日IPO的暢遊(CYOU)和2017年11月10日IPO的搜狗(SOGO),這三大美股上市公司,均為「搜狐系」。但截至2018年4月6日,「搜狐系」三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僅為60億美元,僅僅相當於接近5000億美元市值的騰訊和阿里巴巴的零頭。

幸虧有熬了十四年的搜狗創始人王小川成功將搜狗送到了納斯達克,才使得中國互聯網行業兩個「鑽石王老五」的故事更加廣為人知,也使得「搜狐系」在中國搜索市場上最終贏得了一席之地。在中國互聯網三十年發展史上,除了在開篇的門戶時代有大寫的張朝陽三個字,在其他扮演續章的搜索、電子商務、社交、視頻等互聯網「風口」上,為何張朝陽只剩下了一個廉頗老矣的背影?

上半場

門戶時代的實質是「超鏈接」時代

張朝陽在1996年下半年拿到MIT媒體實驗室主任尼葛洛龐帝教授和MIT斯隆商學院愛德華·羅伯特教授17萬美元風險投資,註冊成立愛特信公司。當時,中國互聯網第一代「先烈」張樹新已經在1995年5月註冊了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瀛海威的前身),因為瀛海威比「愛特信」成立更早,所以一般認為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應該是2001年之後銷聲匿跡的瀛海威,但張朝陽在很多場合強調「中國互聯網由搜狐開啟」。張朝陽覺得瀛海威「不夠互聯網」,不夠開放,於是決定做一個面向最終網民的網站,為網民提供信息服務的公司。

張朝陽在1996年12月28日花了兩萬元「攢」了一台伺服器,並放在剛剛建成的中國互聯網主幹網上——這是中國第一台商業伺服器託管,並開始搭建自己的網站。但具體提供什麼內容,張朝陽仍然沒想好。

張朝陽想到了尼葛洛龐帝教授,還投資了一家開創網路廣告商業模式的美國網路互聯網網站——熱連線。這個網站僱傭大量記者采寫新聞,圖文並茂的報道方式特別適合數字化時代的讀者,流量也非常大。但經過短暫嘗試之後,張朝陽發現這種運作模式很燒錢,就放棄了自己做內容的服務,開啟了中國門戶網站的「超鏈接」時代。「愛特信」1998年2月25日正式推出搜狐產品,並更名為搜狐公司。

可以說正是「超鏈接」開創了中國互聯網的門戶時代。當時,搜狐、網易、新浪並稱為「三大門戶」,在聚合內容上方式是一致的。不過,丁磊是1997年5月創辦網易的,王志東是1998年12月創立新浪的,均晚於張朝陽的搜狐。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髮現,IPO方面,「三大門戶」順序為:新浪2000年4月13日、網易2000年6月30日、搜狐2000年7月12日登陸納斯達克。三家的發行價分別為17美元/股、15.5美元/股、16美元/股,上市市值分別為7億美元左右、4.6億美元、4.9億美元。盈利方面,網易2002年第二季度首次盈利3.8萬元人民幣,搜狐2002年第三季度首次盈利11萬美元,新浪2002年第四季度首次盈利150萬美元。

「三大門戶」的商業成功,也給創始人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在2000年開始並稱「網路三劍客」的張朝陽、丁磊、王志東中,除去股權極度分散的新浪王志東,張朝陽和丁磊頻頻光顧富豪榜。但十年以後,張朝陽已經基本無緣各種排行榜。

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盧衛認為,門戶時代的實質是「超鏈接」時代,「第一代網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通過門戶網站上的『超鏈接』(就是點擊了會跳到另外一個網頁的文字或圖片)在互聯網上遨遊。『超鏈接』是互聯網世界簡單但有用的發明,因為通過『超鏈接』,成千上萬的網頁得以相互連接。」

不過,盧衛也指出:「門戶網站的『超鏈接』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網民在一個內容相對集中的網站上瀏覽,『超鏈接』可以很好地指引,如果要在整個互聯網準確找到想要的內容,這樣的『超鏈接』就力不從心。所以『超鏈接』會走向分類導航,而分類導航最終會走向搜索引擎。門戶網站抓住了『超鏈接』的第一波機會,但卻集體錯過了搜索引擎的機會。」

錯失十年

為何成為「免費的老師」

在此之後,1998年11月創辦騰訊的馬化騰、1999年3月創辦阿里巴巴的馬雲和2000年1月創辦百度的李彥宏,逐漸走向中國互聯網的舞台中心。公開資料顯示,到2007年,騰訊、百度、阿里巴巴先後突破了100億美元市值,比當時「三大門戶」的市值總和還多,中國互聯網正式進入BAT分庭抗禮時代。「網路三劍客」張朝陽、丁磊、王志東引領的門戶時代逐漸退潮了。

某互聯網觀察家認為,張朝陽在中國塑造了一個鮮衣怒馬的美國式企業家形象,「黃金單身漢」是最著名的標籤,張朝陽就像是菲茨傑拉德筆下的蓋茨比,擁有豪宅和遊艇,稠人廣坐、夜夜笙歌、上山下海。但在2008年之後,張朝陽一度變成「影子CEO」,忙著閉關、看書、聽音樂、做瑜伽、登山、跑步,公司事務聽憑几位高管處理。

百度百科記載了張朝陽的「不務正業」:2002年和萬科王石登頂四姑娘山;2003年冠名「中國搜狐登山隊」並登上珠峰海拔6666米的高度,同年10月登頂哈巴雪山;2005年率孫楠、李冰冰、高圓圓等「搜狗美女野獸登山隊」登上啟孜峰;2007年率領「搜狐登山隊」「迎奧運慶回歸」登頂玉珠峰;2008年率領「搜狐登山隊」登頂唐拉昂曲峰。

也就在這段輝煌的「登山」過程中,2012年張朝陽宣布自己抑鬱了,等到2013年出山時,因為搜狐微博並未做好,張朝陽只能跑到新浪微博上宣布自己復出的消息。就是在這樣的「不務正業」中,搜狐開始從「頭部」慢慢跌落。前述互聯網觀察家認為,在中國互聯網行業,張朝陽實際上一直扮演著先行者的角色,只不過在先行之後,張朝陽最終總是成為別人「免費的老師」:比如,在新聞客戶端上,搜狐動手最早,早期靠預裝贏得半壁江山,但後來騰訊發力、今日頭條異軍突起、網易和新浪窮追猛打,搜狐最終連前三的位置也沒能保住;再如,搜狐是視頻網站和自製內容的先行者,優酷的古永鏘、愛奇藝的龔宇、酷6網的李善友以及一下科技的韓坤等,都曾經是張朝陽的部下,但最終搜狐視頻落得個叨陪末座的下場。

張朝陽2017年也公開總結,自己在「少年得志以後,沉迷在功名里自我陶醉,變得狂妄了」「沒有全身心投入在產品上,做更深入的競爭」。張朝陽認為,自己至少錯過了兩個大風口,第一個就是搜索引擎。「當時關鍵詞搜索還沒有出現,我在盈利和董事會雙重壓力下,全心投入在做門戶,並沒有意識到分類導航會走向搜索引擎。所以李彥宏找到我要流量,我就把流量導到了百度。把流量給他,結果把關鍵詞搜索的機會也給了他。」

第二個大風口就是社交網路。「我早就意識到互聯網一定是多對多的,所以特別重視BBS社區,花3000萬美元買下ChinaRen,結果對社區的信仰讓我把重點放在博客上,沒有仔細去想Twitter和Facebook的模式。博客鏈接微博的機會,最終讓給了新浪。」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好人張朝陽」聞名業內,這位「好人」在搜狐塑造了一種極度寬鬆的公司文化,以至於李善友公開說,「離開搜狐的人都很懷念張老闆,再也遇不到像他那樣給予下屬寬鬆空間的老闆了」,這種公司文化註定了搜狐的「狼性」不足和執行力不足的問題。

下半場

搜索業務是搜狐發力的重點

隨著中國網民數量增長趨緩,特別是手機上網網民數量逐步接近中國互聯網網民數量,業界普遍認為,中國互聯網已開始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中國互聯網「下半場」的概念開始走紅。

在2016年底搜狐World大會上,張朝陽也較為罕見地提出:「中國互聯網幾乎是從搜狐開始的,在(互聯網)下半場開始的時候,搜狐將重新回到舞台中心,來實現我們的理想。」

至少從業績數據上來說,搜狐「重回舞台中心」的任務相當艱巨。《中國經營報》記者研究發現,搜狐自2002年第三季度實現盈利到2014年第二季度出現首次虧損4500萬美元,時隔12年;而從2014年Q2到2017年Q4的15個季度,搜狐僅僅在2015年Q3實現盈利;其中在2014年Q2到2015年Q2連續5個季度凈虧損,每季度虧損額從2000萬美元到1.8億美元不等;從2015年Q4到2017年Q4連續9個季度凈虧損,每季度虧損額從1300萬美元到1.04億美元不等。

具體而言,搜狐營收主要包括:門戶等帶來的品牌廣告營收、暢遊等帶來的遊戲營收、搜狗帶來的搜索及搜索相關廣告營收。其中,品牌廣告營收已極度萎縮,從高峰期每季度上億美元下降到目前的每季度數千萬美元,遊戲營收和搜索業務營收則在填補廣告營收下滑的虧空。

在此背景之下,搜狐何以「重回舞台中心」?張朝陽曾經比較籠統地公開回應稱:「風水輪流轉,一段低潮也不代表永遠的低潮,搜狐正在努力重新回到舞台中心。」張朝陽認為,現在搜狐集團資源還是很好的,有搜狗、有視頻、有新聞、有遊戲,在幾個主要的互聯網戰場展位還是不錯的,所以還是有機會的。

在具體做法上,張朝陽也曾經表示,搜狐今後發力的重點,「首先是媒體資訊,重點發展搜狐新聞客戶端業務,在移動端保持領先。其次就是搜狐視頻的發展,然後還有搜狗和網路遊戲。」對於四大業務板塊,「希望通過矩陣整合,以及新注入的工程師文化,讓搜狐的競爭力重新爆發。」

實際上,從財務數據上分析,以搜狗為代表的搜索業務應該是搜狐發力的重點。因為根據本報記者測算,在搜狐連續9個季度虧損的2015年Q4到2017年Q4,每個季度搜狗對搜狐營收的貢獻比例已經從35.62%上升到48.43%,近年以來搜狗毛利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已持續凈盈利16個季度,可以說沒有搜狗的「輸血」,搜狐的賬本將慘不忍睹。

同時期,以遨遊為代表的遊戲業務在搜狐總體營收的比重也在逐步下降,但仍然保持貢獻在21.37%~27.25%之間。

本報記者分析了張朝陽在接受諸多公開採訪時的觀點,發現張朝陽顯然更看重搜狐視頻。前述互聯網觀察家分析認為,張朝陽之所以重視搜狐新聞客戶端和視頻,是因為裡面隱藏著社交的下一波機會,這從今日頭條的微博化和視頻化就能看出端倪。但從搜狐新聞客戶端和搜狐視頻目前在市場上的站位來看,搜狐的突圍難度很大。

搜狗崛起

「釘子戶」王小川

在中國互聯網世界裡,搜狗王小川和微信張小龍可能是最著名的兩個產品經理。也有人將騰訊系的張小龍、百度系的李明遠、搜狐系的王小川、360系的傅盛,並稱為中國互聯網四位大神級產品經理。早在2014年的時候,獨自創業的獵豹CEO傅盛就公開說過,王小川和張小龍曾經刺激到他了,這也從側面表明大神級產品經理之間的惺惺相惜。當然,李明遠目前已經離開百度。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本報記者採訪的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張朝陽要是真想讓搜狐在中國互聯網的下半場「重回舞台中心」,實際上應該像騰訊系重視張小龍那樣,重視王小川及搜狗在搜狐集團層面的作用。

對於張朝陽來說,除了1996年創辦搜狐、第一個推開中國互聯網大門並讓搜狐位列「三大門戶」之外,現如今最被人稱道的,也就是作為「伯樂」挖掘了王小川。

公開資料顯示,1999年王小川是清華大學的大四學生,在陳一舟、周雲帆、楊寧聯合創辦的ChinaRen實習。據說,當時是三個人直接到清華大學王小川的宿舍,開出8000元的兼職薪水,硬搶過來的。當然,王小川確實出色,在實習的8個月時間裡,將ChinaRen的校友錄和新聞做得異常火爆。後來,2000年搜狐收購ChinaRen,王小川負責的業務作價3000萬美元,讓陳、周、楊賺了錢,也讓搜狐註冊用戶水漲船高。同時,張朝陽對王小川更是刮目相看。王小川研究生畢業後,張朝陽親自打電話邀請他進入搜狐。

2003年9月份的一天,王小川正式成為搜狐員工,職位是高級技術經理。當時搜狐非常想進軍搜索市場,與搶佔了市場先機的百度爭奪市場份額。張朝陽就給王小川定了「拿下中國搜索市場」的任務。公開資料顯示,當時張朝陽給了王小川6個員工的團隊編製。而2000年1月創立百度的李彥宏,在賽道上已經跑了3年。即便如此,王小川用6個正式員工的編製,招了12個兼職大學生,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讓搜狐在2004年8月3日正式推出了第三代中文搜索引擎——搜狗。

搜狗從2003年9月開始,到2017年11月10日登陸納斯達克,用了整整14年的時間。搜狗上市之後,業界普遍認為,王小川發揚了「釘子戶」的精神,才在中國搜索市場成功打開了一個缺口。

一位資深搜狗員工還在知乎上詳細追溯了王小川和張朝陽的許多往事。比如搜狗輸入法2006年推出的時候,丁磊曾經在北京約見王小川,直接說「網易有錢,你跟我做吧」,但王小川沒動心,因為他不了解丁磊,而張朝陽對他有知遇之恩。

2008年搜狗瀏覽器推出的時候,王小川與張朝陽意見不合。王小川認為,通過搶佔瀏覽器搜索框、地址欄,搜狗搜索才能真正成功。但張朝陽認為,微軟IE市場份額那麼大,都沒有把Bing(微軟的搜索)做起來,憑什麼瀏覽器做成了搜狗就能做成?於是就有了「以後搜索你不用負責了」的事件。當時大家都認為王小川會離職,但王小川留了下來,因為他認為張朝陽「值得被信任」。

此後,周鴻禕分別在2010年、2013年向張朝陽提出收購搜狗,都是被王小川化解掉的。第一次是王小川去杭州見馬雲,促成了阿里巴巴2010年戰略投資搜狗,第二次是騰訊在2013年戰略入股搜狗,並將騰訊SOSO和QQ輸入法併入搜狗。

就是這種「釘子戶」的精神,讓搜狗「熬」了14年之後成功上市。搜狗IPO文件顯示,截至2017年,基於移動搜索量,搜狗搜索已經是中國第二大搜索引擎,其中,2017年6月的搜狗搜索市場份額為16.9%,擁有4.83億移動月活用戶。另外,搜狗輸入法APP月活用戶2.3億,在輸入法領域排名第一。根據相關機構最新發布的數據,2018年2月在國內PC瀏覽器市場和手機瀏覽器市場,搜狗都排在第五名。

觀察

翻身要靠「頭部效應」

在有些行業,市場集中度並不高。比如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儘管已經產生了很多大體量的公司,但其實每家公司的市場份額都還沒有達到10%。但中國互聯網是一個集中度非常高的行業,如果在一個細分市場上排不到前三名甚至前兩名,基本上就玩不轉了。

在中國互聯網開局的門戶時代,最初是公認的「三大門戶」。後來伴隨著騰訊的崛起,變成了「四大門戶」。如今,即便加上鳳凰新聞,最多也就是「五大門戶」。在搜索市場,最初是谷歌和百度在中國市場上「兩強爭霸」,後來隨著谷歌退出中國,搜狐、騰訊、360、阿里巴巴等一大批公司看到機會來了,蜂擁進入搜索市場,但十多年過去了,市場重點已經從PC端搜索變成了手機端搜索,但真正可以在未來挑戰百度的,可能也就是搜狐旗下的搜狗以及360搜索。在龐大的電子商務市場,基本上也形成第一梯隊阿里巴巴、京東「兩強相爭」,第二梯隊唯品會、拼多多等奮力追趕的格局,當然還有噹噹等一大批已經「掉隊」的公司。

所以本報記者認為,張朝陽和搜狐想在中國互聯網的「下半場」真正有所作為,必須在自己能夠作為「頭部」的細分領域大舉投入、快速投入、早見成效。當然還要打造屬於自己的「護城河」,在那些儘管賺錢少,但可以「養用戶」「黏用戶」的領域,也應當有所作為。

張朝陽和搜狐最應該學習的其實還是同為「三大門戶」的另外兩個小夥伴。新浪從博客到微博,最終實現了門戶網站的再升華。而網易是另闢蹊徑,狠抓投資少、見效快的遊戲業務,成為騰訊身後的第二大遊戲公司,日子也是過得風生水起。搜狐呢,謀求在智能搜索時代繼續做大搜狗或許是一條路,或者是儘快讓張朝陽看重的搜狐視頻進入「頭部」也是不錯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營報 的精彩文章:

75億賣身!「中國亞馬遜」的墜落
年均投訴2萬起,十年已有20萬張臉被毀掉?

TAG:中國經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