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芳覓勝:唯有牡丹真國色

尋芳覓勝:唯有牡丹真國色

牡丹,一直被中國人視為富貴、吉祥、幸福、繁榮的象徵,素有「國色天香」之美稱。早在漢代,牡丹就被譽為「百花之王」。

歷史上有不少詩人為它作詩讚美。如唐詩讚它「佳名喚作百花王」。唐代詩人白居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劉禹錫「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等膾炙人口的詩句,生動地描述了當時人們傾城觀花的盛況。

最早的牡丹傳說是「武則天貶牡丹」。相傳,武則天有一次想遊覽上苑,便專門宣詔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當時正值寒冬,面對武則天甚為霸道的宣詔,「百花仙子」領命趕緊準備。第二天,武則天遊覽花園時,看到園內眾花競開,卻獨有一片花圃中不見花開。細問後得知是牡丹違命,武則天一怒之下便命人點火焚燒花木,並將牡丹從長安貶到洛陽。誰知,這些已燒成焦木的花枝竟開出艷麗的花朵,眾花仙佩服不已,便尊牡丹為「百花之首」。「焦骨牡丹」因此得名,也就是今天的「洛陽紅」。

我國各地的牡丹中,當屬河南洛陽牡丹和山東菏澤牡丹最為出名。洛陽牡丹以花大色艷、富麗端莊名揚天下。洛陽牡丹的人工栽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北宋。之後,隨著政治中心的轉移和洛陽名園的毀夷,至南宋時,四川天彭牡丹繼起,有小洛陽之盛。從陸遊的 《天彭牡丹譜》中所列60多個品種看,大都是從洛陽引進的。明代,盛極一時的安徽亳州牡丹也有許多是從洛陽引進的老品種。清代,曹州牡丹取代亳州牡丹,洛陽牡丹又直接或間接地和曹州牡丹存在一定的淵源關係,足見洛陽牡丹的傳播和影響。河南洛陽、安徽菏澤,雙雙以牡丹媲美,爭相以國花為媒,年年的牡丹花會都吸引國內外百萬遊客光顧,還促成了牡丹出口的大生意,每年都能國家創匯上百萬美元。

牡丹是國畫花卉中經常描繪的題材,歷代詩人畫家有著無數讚美牡丹的詩句和畫作,意義不僅在於牡丹美麗的外表還在於寄託詩人、畫家的美好情感。

最早定牡丹為「國花」的是慈禧太后。慈禧一生最喜歡兩種花,一種是蘭花,一種是牡丹。1904年,她畫過一幅《牡丹圖》,畫面三朵牡丹,分為紅、紫、綠三色,鈐有「慈禧皇太后之寶」大印,作畫時間為「光緒甲辰孟夏」。

歷代詩人畫家有著無數讚美牡丹的詩句和畫作,意義不僅在於牡丹美麗的外表還在於寄託詩人、畫家的美好情感。

牡丹高貴的氣質,以及奼紫嫣紅的花色在歷代的繪畫作品中都是給人富貴祥和之感,畫中的牡丹花與其它花鳥或是山石的組合,有著與富貴結合在一起的不同寓意,同時也成為家居或一些公共場所裝飾的藝術品之一。

「滿堂富貴」牡丹和海棠畫在一起,寓意富貴吉祥。

「神仙富貴」牡丹與水仙畫在一起,寓意神佑富貴、吉祥幸福。

「富貴長春」牡丹花與月季畫在一起,因月季叫長春花,因此有富貴綿延的寓意。

「四季富貴」牡丹與水仙、荷花、菊花、梅花等畫在一起,有一年四季富貴吉祥的意義。

牡丹不僅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還有相當重要的藥用價值,牡丹根和皮均是名貴的中藥材。最早記載牡丹的著作是 《神農本草經》,列在「植物葯」類別中。李時珍指出:牡丹只取紅、白兩色的單瓣者入葯,其他品種皆人工培育而成,「氣味不純,不可用」,紅花者偏於利,白花者偏於補。牡丹花適用於面部黃褐斑,皮膚衰老,常飲可使氣血充沛,容顏紅潤,精神飽滿。

之前賞牡丹要去菏澤或者洛陽,現在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品種這麼齊全、這麼漂亮的牡丹花,挺好看的。基地位於陳樓鎮杜村,城區可以沿南京路前往 至氣象局南側,是江蘇地區最大的牡丹種植示範基地。

陳樓鎮花中王牡丹園基地規劃面積170餘畝,設有牡丹、芍藥、油菜花、虞美人等觀賞區。僅牡丹和芍藥種植面積達110畝,栽植各種名優精品牡丹50餘種,觀賞芍藥48種,總計10萬餘株,其中進口牡丹10種,特優牡丹3種,30齡大株牡丹500餘棵,10齡以上大株油用牡丹近萬棵,是集牡丹品種培育、油用牡丹栽培、牡丹觀賞旅遊、牡丹種植技術培訓為一體的專業牡丹種植示範基地。園內增設了卡通稻草人、觀賞魚、垂釣等豐富多彩的項目。

現在正是牡丹花的盛開期,在陳樓鎮花中王牡丹園,芙蓉品種的牡丹花花香四溢,艷而不俗,吸引了不少市民朋友前來觀賞。自開園以來,累計有7000多人次入園觀賞!

為了把牡丹園打造成集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園方除了繼續完善園內道路、親子區域等基礎設施外,還將積極打造精品牡丹園,預計種植10畝左右,讓廣大市民足不出市就能欣賞到更多的精品牡丹花!

春日牡丹競芳菲。如果攜友賞花,若能說出花名一二,更能平添幾多風雅和無限樂趣。4月是牡丹綻放的季節,牡丹的花期在15至22天左右,趕緊去陳樓鎮花中王牡丹園一睹牡丹倩姿芳容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乘興走筆 的精彩文章:

艾山傳奇:仙人洞的傳說
邳城舊事之十四:最憶兒時爆米花

TAG:乘興走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