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平衡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如何平衡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作者&主播 小宇

—1—

常常聽到一些人有這樣的感慨,雖然以前學習了物理、化學、生物、數學等等這麼多學科,但除了以後的專業是這個以外,其他真的沒什麼用,最後都得還給老師。

幾年前,我也對此深信不疑。因為一段時間不接觸,這些具體的知識點很容易被遺忘,而且生活中確實很少有用到的機會。即使真的存在那0.1%有用的時機,那百度一下就好了,為什麼要平白佔用很多腦容量呢?

帶著這種對基礎自然學科的偏見,我對哲學、文學等抽象的東西可以說有著很深的執念了。在四年的大學時光中,我很大一部時間都在圖書館裡度過,而其中又把大部分精力獻給了這兩個領域。期間也選修過一些相關的課程,總覺哲學是對自然學科思維的總結,是最本質的東西。通過哲學,可以構建起自己基礎的思維架構,能夠直擊問題的本質。很長一段時間,自己總覺得只要在這種抽象而概括的領域「狠打」,那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成長。

這樣的思維局限了我很多年,以至於在這段時間裡,除了完成學業上要求的高數和概率統計以外,自己簡直成了自然科學「絕緣體」。現在想想,覺得很像:「我吃三個饅頭可以吃飽。」「好,那就只吃第三個饅頭。」企圖只通過了解哲學而掌握本質的行為,就像只吃第三個饅頭一樣。

—2—

在學習的深度上,還有另外一段經歷。記得初中的時候,我開始對瑜伽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並走上了自學的道路,從簡單的模仿,到後期專門花一段時間較為系統地學習了瑜伽的理論和體式,也考取了教練資格。我曾經還想著,乾脆作一名瑜伽導師算了,心態平和,而且也有利於保持身體健康。

但隨著學習的深入,我漸漸發現長時間關注於自己的身體,會產生一種狹隘感。感受每一次的呼吸,感受每一節脊柱的延伸,感受雙腳紮根於地下……我知道這種內觀可以讓人感受到一種內在的力量,但長時間的自我關注,帶給自由的同時也帶來了束縛。這種感覺用一句話描述就是,:「當你手裡只有一把鎚子時,你也只能用鎚子砸所有的東西。」

那個時候,我發現這種思維出了問題,但卻並不知道具體是哪裡。真正的改變,來自於SusanKuang, 一位優秀的小眾作家。我閱讀了她的第五期個人雜誌,驚訝的發現這個人竟然可以把宇宙史、物理學、生物進化、邏輯學、哲學、藝術等等融合地如此完美。

我找到了自己的問題,說到底就是無法跳出「人類思維」的局限。其實,哲學僅僅是一種「人類視角」,它的源頭就是人類文明的源頭,但是我們生活的這顆星球,在人類出生以前,就發生了太多太多偉大的事情,這個宇宙本來就有著一套自己的運轉規律,人類的歷史相較而言簡直太短暫、太渺小了,如果總是以「人類視角」思考宇宙,那真的是太狹隘了。

一個基本的順序是,最先有宇宙,而後生物的出現,再到生命的起源,而最後才是人類文明,才有社會規律……而宇宙由原子構成,對應的應該是物理學;生物的出現,對應化學問題;再到生物,自然是生物學;而後的人類文明才有了哲學、心理學;而社會規律,則對應經濟學等。

—3—

在打破了這種思維的局限以後,我開始構建這些基礎的理論知識。在最近閱讀的《極簡宇宙史》中,漸漸明白恆星到瀕死狀態下的大爆炸,這樣殘酷的災難其實也孕育了新的生機,破環與創生一樣偉大。

因為一次偶然的撞擊,從地球上撕扯下的物質,隨時間逐漸凝結成新的聚集物,這才有了每晚升起的月亮,才有了潮汐的更替,這不正是葉貝斯概率論談及的那種「概率思維「嗎?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是概率事件,換句話說,同一個地球,按照同樣的模式再成長一遍,也有很大概率孕育出不同的生命形式。

在了解宇宙史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無比的渺小,但卻在生物學中感受到自己的浩瀚……正是這種矛盾的不斷產生與融合,很大程度上拓寬了我思維的邊境。

所以,對於究竟應該深入學習一門知識,還是不斷擴寬知識的領域,我的角度是:

(1)在最初的時候,先構建一個較為全面的基本框架,讓自己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而不是手裡只有一把鎚子。因為不管你從木鎚子、升級到鐵鎚子、還是金鎚子,以後遇到任何問題,你都只能亂錘。

(2) 而在構建起這樣一個大的框架以後,就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或許需求,在個別領域精益求精,突擊狠打了。這樣的順序安排,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當你較為全面地接觸到更多領域以後,會更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在之後的「狠打」過程中也會避免方向性的錯誤。

(3)在構建這個基礎的框架時,應該把關注點放在「這門學科是如何思考並解決問題」的思維邏輯方面,而不是那些具體的知識點。因為精力總是有限的。遺憾的是,在中學時代,我們的教育卻恰恰缺乏了這種思維模式的學習,把精力都放在知識點上了。知識點確實很容易忘記,但思維方式卻會紮根在大腦深處,對我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4—

最後分享一段我很喜歡的話,講的是NASA天體物理學家奈爾·德格拉斯·泰森在《時代》雜誌中面對讀者提問時的回答。

讀者問:宇宙中最動人心魄的事實是什麼?

泰森說:

構成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原子,來自宇宙這個大熔爐。那個孕育了無數星系的熔爐,用高溫高壓把輕元素煉成重元素,形成恆星。這些具有極大質量的發光體,在它們生命的末年,變得不穩定。它們崩塌瓦解,最終爆發,把充盈的內核播撒在整個星系中——碳、氫、氮、氧——以及所有生命的成分。這些成分匯聚成星雲,不斷地凝結、坍塌,最終形成了新一代的恆星系,恆星居中,行星環繞,而這行星上此時已經具備了創造生命所需的原料。

所以,當我仰望天空時,我知道,確實,我們是宇宙的一份子,我們存在於宇宙之中。但,或許比這兩件事都重要的是,我們體內也蘊含宇宙。很多人看著星空時,會感到渺小,因為他們跟宇宙相比似乎微不足道,但我卻感到自己很龐大,浩瀚無邊,因為我知道我體內的原子和那些空中繁星都來自同一個地方——這是我和宇宙萬物之間的連接。

人生想要的追求不就是這個嗎?我們想要有一種連接和參與感,想知道自己與這個世界是相關聯的。這原本就是事實,生命的意義就是連接,而我們活著,就是這種意義的體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VB里那些氣質獨特的阿姨,她們中有你當年的女神嗎?
李白S10新海報曝光!回顧李白的五代造型史 變得更高更帥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