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大洋一號」再出發,又一探海利器「潛龍三號」迎來海試

「大洋一號」再出發,又一探海利器「潛龍三號」迎來海試

經歷3天的物資補給和人員輪換,4月15日,「大洋一號」再次起航,離開廈門現代碼頭,奔赴南海執行綜合海試B航段任務。與A航段不同的是,在此航段中,又一件探海利器——我國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深海資源自主勘查系統「潛龍三號」將迎來首次海試。

「潛龍」家族為何再添新成員?與家族其他成員相比,「潛龍三號」有何過人之處?此次海試對未來「三龍聚首」有何意義?記者就此採訪了專家。

僅靠「潛龍二號」難以滿足需要

長3.5米,高1.5米,體重1.5噸,立扁形身體,還有4隻「鰭」——從外形看,「潛龍三號」延續了「潛龍二號」的「黃胖魚」「基因」。

這並不奇怪,因為這對「孿生兄弟」的總設計師是同一個人——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研究員劉健。劉健說,這種非迴轉體立扁魚形設計,有利於減少垂直面的阻力,便於潛水器在複雜海底地形中垂直爬升,也可以增強水面航行能力。

浩瀚的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但僅靠人類的潛水技術難以到達深海的絕大部分區域,水下機器人因此有了用武之地。水下機器人通常被分為三類:載人潛水器(HOV)、遙控水下機器人(ROV)和自主水下機器人(AUV)。

「潛龍」系列屬於自主水下機器人,可以自由行動,在較大的區域範圍內進行精細探測,自主導航、自主作業以及自我保護。

「十二五」期間,在中國大洋協會支持下,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聯合中科院聲學所、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單位,研製了我國首台6000米AUV——「潛龍一號」,主要作業海域瞄準了海底較平坦的多金屬結核區。

與此同時,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歷時5年艱苦攻關,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研製出4500米級深海資源自主勘查系統——「潛龍二號」,瞄準的是多金屬硫化物等深海礦產資源的勘探作業。

多金屬硫化物區的海底地形異常複雜,上下起伏達1000多米。相比「潛龍一號」,「潛龍二號」更像一輛越野車,能更好地在複雜地形中作業。

「由於我國在西南印度洋的多金屬硫化物合同區有約一萬平方公里,探測任務繁重,僅靠一台『潛龍二號』,難以滿足大洋深海資源探測的需要」劉健說。

在技術成熟的「潛龍二號」基礎上,2016年9 月,中國大洋協會與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簽訂建造合同,目標是再研製一套具備微地貌成圖、溫鹽深剖面探測、甲烷探測、濁度探測、氧化還原電位探測、海底照相以及磁力探測等熱液異常探測功能的4500米級自主潛水器(簡稱「潛龍三號」),以提高對多金屬硫化物資源探測的效率,為大洋海底多金屬硫化物資源的調查評估提供服務。其中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為「潛龍三號」的技術總體責任單位,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負責探測載荷分系統研製,中科院聲學所負責微地貌測量系統設備研製。

在「潛龍二號」基礎上優化升級

劉健介紹,下潛前,科研人員會在「潛龍三號」的「大腦」中植入參數和使命配置,然後用吊車將其放到水中,之後解除吊車和潛水器之間的聯繫。

「潛龍三號」身上安裝了下沉壓載鐵和上浮壓載鐵。下潛到預定深度後,它自動拋掉下沉壓載鐵開始作業。完成作業後,它會自動拋掉上浮壓載鐵,實現自動上浮,工作人員再通過遙控掛鉤或拋繩等方式將它回收到母船。

為應對水下複雜的地形地貌,「潛龍三號」同樣採用前視聲吶作為避碰感測器。這種成像聲吶,也被認為是潛水器的「眼睛」,控制計算機把數據採集進來後,通過圖像處理方式來識別障礙和周圍環境,結合避碰策略,下達緊急轉向、緊急變深或變高以及跟蹤指令。在解除危機後,會通過在線路徑規劃引導潛器回到正確的軌跡上,使其繼續正常地執行任務。

4個可旋轉舵推進器相當於潛水器的「鰭」。依靠操控推進器和舵的運動,潛水器可以靈活地前進、後退、旋轉,在海底「翻山越嶺」。

在我國大洋40航次、43航次、49航次中,「潛龍二號」完成了近500平方公里的熱液區海底精細地形地貌探測、發現多處熱液異常點,獲得大量高清晰近底照片,為我國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礦區資源評估奠定了科學基礎。

雖然是「孿生兄弟」,但劉健說,「潛龍三號」在「潛龍二號」技術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升級。其中最主要的變化是最大續航能力的增加,雜訊有所降低。

「『潛龍三號』的技術指標仍然是30小時,我們通過降低電子設備功耗,提高推進效率等措施,使最大續航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劉健說。

為「三龍」聚首打下基礎

2017年年底,「潛龍三號」完成千島湖湖上試驗。此次湖上試驗歷時29天,共進行了43個潛次,主要驗證了「潛龍三號」主要技術指標和功能滿足合同要求,在最大速度、推進效率、全系統聲雜訊、最大續航能力上均有較大突破。

「由於海試存在風險,在此之前需要進行湖試。通常湖上試驗主要驗證各種技術指標和功能,而海試則驗證湖試無法驗證的指標,如最大深度指標等,偏重於功能性試驗。」劉健說,此次是「潛龍三號」首次海試,其技術狀態有待驗證,此外也存在出現技術故障、遭遇惡劣海況等風險。此次海試中除了對「潛龍三號」的主要技術指標和功能進行驗證,此外還將根據需求,在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區和多金屬結核試採區進行試驗性應用。按照計劃,海試通過後,「潛龍三號」將在我國大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調查航次中被實際應用,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海試的依託母船,是我國海洋調查功勛船「大洋一號」。這是其2016年大修改裝後首次執行綜合海試任務。

在綜合海試A航段中,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龍Ⅲ」潛水器完成了400米級、2000米級、4500米級三個深度級別的海試,「海龍11000」潛水器完成400米級和2000米級海試。綜合海試A航段首席科學家初鳳友表示:「海龍Ⅲ」與「海龍11000」潛水器在我國潛水器「龍家族」中初出茅廬,為今後各種潛水器密切配合乃至「三龍」聚首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記者同時了解到,服務於深海探測的新科考母船有望於2019年下水。屆時,它將可以同時搭載「蛟龍」「海龍」和「潛龍」,「三龍」聯手組成我國探秘深海大洋的國之重器。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陳小柒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殺人機器人「自主」殺人,這個真的可以嗎?
給海底做CT,大洋科考設備又升級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