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九仙山來場不一樣的朝聖體驗

去九仙山來場不一樣的朝聖體驗

GIF

朝聖之旅

九仙山不僅風光秀美,景色如畫,還是閩南地區的宗教聖地。帶上一顆虔誠的心和崇高的信仰,開啟九仙山的朝聖之旅。

宗教聖地

在萬木掩映之中飽覽布局井然、古色古香的梵宮寶殿和端莊慈祥、栩栩如生的佛菩薩塑像,領略「佛國凈土」清凈莊嚴,超塵脫俗的意境。

早在南北朝,就不知有多少求道的隱士在山中煉丹修行。到了唐代開元年間,高僧無比與徒弟普惠創建了靈鷲岩寺之後,道家逐漸退出,佛教的香火卻長盛不衰。

在明清時期,山中曾經建有大小寺院7座,靈鷲岩寺一度成為福建省佛教活動中心之一,其18支房派的900多位僧人遍布各地,許多高僧分布於89座寺院里擔任住持傳教,香火遠播閩台及海外。

走進聖地

鎮山之寶-唐代彌勒佛

它雕刻於唐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彌勒笑不露齒,高2.7米,寬3米,周長8.9米,坦腹危坐,神態逼真,保存完整。系利用洞中巨石就地雕刻,手法古樸粗獷,線條簡練,雕工是我國佛教石刻中稀有的藝術瑰寶,是珍貴的古代宗教文化遺產,已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代戴冠觀音石刻造像

元代戴冠觀音石刻造像 此為罕見的元代男像觀音石刻。石像高2米,胸圍2米,其中蓮花石座高0.25米,長1.5米,寬1.05米,頭戴三山帽。石雕分為身連座和頭部兩端,連接處用石栓固定。跏跌坐腳板向下,手指特別修長。衣紋簡練,袒胸並戴項鏈。20世紀60年代後期佛像頭部和面部遭破壞,後經人工修飾基本保持原狀。2003年,德化縣文體局集資就地建閣供奉。

靈鷲岩

鄒無比祖師是九仙山的開山僧,靈鷲岩寺是唐開元年間僧人鄒無比與其徒普惠共同修建的,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

在明清時代一度成為本省尤其是閩南一帶佛教活動的中心之一。是傳播佛教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靈鷲岩歷經滄桑,重建的靈鷲岩基本保持原來的規模,保留著古迹,而且增加了許多龍,鳳,獅及各種花卉,飛鳥的雕刻。

永安岩

永安岩坐落在密林環抱中,清爽安謐,松濤陣陣、鳥語蟬鳴。澗泉潺潺似絲竹玉音,令人明目醒腦、神清氣爽,俗慮洗凈。

歷經五百多年,永安岩獨有的明代建築風格,潛藏高深的文化內涵。歷代政要名士、釋道高僧、文人墨客揮毫題刻,更使永安岩炷灼生輝。常年香火繚繞,遊客絡繹不絕,是不可多得的旅遊佛教聖地。

仙峰寺

仙峰寺依山而建,以紅、白藍為主色,融現代風格與歷史傳承為一體,寺院規模宏大、殿宇輝煌;周圍群山懷抱,綠樹成蔭,環境優美。

施藥結緣便是恩師廣播福澤的重要渠道,藥師茶的藥方是傳暢法師留下的,共有二十幾種純天然中草藥,配製而成,現在已發展成為多個系列,可根據不同癥狀施藥養生。

九仙山石刻

由於宗教的興盛,山中也就擁有了豐富的古迹文物和詩章墨寶。騷人墨客讚美感懷九仙山的詩章,僅清乾隆版《德化縣誌》就收錄了120多首。

「鎮山之寶」的唐代彌勒石刻造像,元代戴冠觀音石刻造像,聲名遠播的千年古剎靈鷲岩寺,松陰徑幽的永安岩,明大學士張瑞圖、太僕卿丁啟俊、會狀學士庄際昌、進士戶部主事鄭沛、大學士史繼偕、進士翰林院檢討賴垓、太常寺卿李懋檜、進士李為觀、清進士知府李道泰等先後為九仙山靈鷲岩、永安岩親題匾額,以及明刑部侍郎詹仰庇等人的50多處摩崖石刻等等,都是山中難得的珍貴文化遺產。

由於宗教興盛,遊人香客紛至沓來,千百年來,這裡的岩、石、洞有不少被先人們一一「點化」,造就了我們現在所見的摩崖石刻。這些摩崖石刻大多以九仙山氣象站為中心,呈輻射狀分布於四周的岩石和山崖上,其中以西南區域彌勒洞周圍最為密集,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禪思」體系。

雖時過境遷,許多東西已成記憶,但如今的九仙山經過不斷修繕,風光更加秀美,禪意更加濃厚,古迹更顯珍貴。

文圖來源:九仙山度假區

責任編輯:林翠燕

世界瓷都 潤養德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化旅遊 的精彩文章:

TAG:德化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