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洪武釉里紅微觀氣泡能否作為判定依據?博物館的館藏品告訴您答案

洪武釉里紅微觀氣泡能否作為判定依據?博物館的館藏品告訴您答案

洪武釉里紅呈色多樣,多數呈較淡或偏灰的色澤,有的器物有正紅現象,有的呈暗黑色。

1、艷紅色——呈色純正濃艷,線條外緣大多有暈散,有些甚至整個釉面都呈淺紅色。呈色艷又無暈散的極少。檢看這種洪武釉里紅殘瓷,蓮瓣間不借用邊線推斷這種工藝在洪武早期使用。

2、赭紅色——色厚重,剖面用高倍放大鏡觀察,釉里紅處於白釉層中間,即胎上有一層白釉,其上是釉里紅,釉里紅上又有一層白釉。

3、灰紅色——釉里紅彩較薄。

4、灰黑色——呈色以灰黑為主,微見紅意,稱釉里灰或釉里黑。有些呈色黑灰的可見明顯的鐵褐斑,這是含較多鐵質之故。

南京明故宮和鳳陽皇陵的釉里紅建築構件有數種呈色,如赭紅色(局部有綠苔點)、醬紅色(有暈散)、赭褐色(有綠苔點和暈散)、黃褐色、黑褐色等,呈色極不穩定

明洪武 釉里紅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洪武 釉里紅纏枝蓮紋玉壺春瓶   高32.5cm,口徑8.5cm,足徑11.5cm。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洪武 釉里紅纏枝牡丹紋碗 高10cm,口徑20.6cm,足徑9.1cm。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洪武釉里紅松竹梅執壺,高32厘米,含蓋36厘米。執壺較之於玉壺春瓶,多了壺流與壺把和蓋,少了奢口部分。洪武執壺最具妙趣的是壺把,如臨戰狀態的眼鏡蝮蛇,頭頸部寬而扁薄,很有力度。研究元明瓷器,依舊離不開觀察胎釉老化狀態,也就是微觀狀態。取圖儘可能取面積較小的聚青處(青花)和結痂處(釉里紅)。我用結痂來描述釉里紅的斑駁狀態,是因為這些地方在微觀下是立體的,有層次的,其周圍的釉質有流動感,而不是呆板僵化的。喜歡釉里紅瓷器的朋友,不妨結合自己手頭的藏品,仔細觀察,用心體會。

明洪武釉里紅牡丹紋軍持

北京故宮,台北故宮均有同類藏品.有的文章將其時間籠統稱為元末明初.其功能主要用作寺廟盛水凈手,典型祭祀用器.從局部特寫照片可以看出,當時用料研磨不細,燒制過程中,較大顆粒銅紅料聚集處翻出釉面,形成大氣泡,經過幾百年使用摩挲,大氣泡破裂,已經形成空洞.

明洪武釉里紅牡丹紋軍持 高17厘米.

微觀圖片

局部特寫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故事 的精彩文章:

永樂青花微觀氣泡及錫斑呈現,領略一代名瓷經典

TAG:收藏故事 |